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70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



背景技术:

容器是苗木培育的载体,是壮苗培育的重要用具。采用容器苗造林可实现优质高效的人工林培育。

但发明人发现,相关的培育容器是一次性塑料材质、无纺布材质等,这些容器因无断根功能而造成根系盘旋在容器内,限制苗木生长或降低造林成活率、或者影响造林后的生长或幼林对风雪等的抗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以解决上述技术或应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包括漏斗和底筒,所述漏斗和底筒可组装;所述漏斗与底筒均为中空型;所述漏斗分为一体成型的上部、中部与下部,所述上部为开口的船型,所述中部与下部均为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小的柱型,所述下部与中部的连接处形成向内凹进的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的上部与中部的连接面为弧面,所述中部沿其上部的中央向下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的底部设有小孔。

作为优选,所述底筒分为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为开口的圆柱形;所述下部为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小的柱型;所述底筒的下部沿其上部的中央向下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的下部卡套于所述底筒的上部内;所述底筒上部的上边缘与所述接口嵌合。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和底筒均为可重复利用材料一体成型的漏斗和底筒。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采用漏斗和底筒,所述漏斗填装基质,苗木种植于漏斗内,埋入地下时,漏斗和底筒配合使用,底筒内不填装基质而是自然流入的空气,无任何营养成分,当漏斗中苗木根须生长至底筒中时,无营养物质而实现空气断根,在苗木移栽时不需要人工剪根,可有效避免对苗木的损伤,保证移栽的成活质量及其之后的生长、提高林木的抗性;苗木培育容器悬空时,可单独使用漏斗实现空气断根。漏斗上部设置为船型,便于向漏斗内填装基质和根据树种特征调整其尺寸,便于对苗木的管理;其中部和下部填装基质,有利于苗木生长(根系和地上部分),下部构造同时具有与底筒组合使用,在容器埋入土壤时实现空气剪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漏斗与底筒组合使用结构示意图。

其中:漏斗1、漏斗上部11、漏斗中部12、漏斗下部13、底筒2、底筒上部21、底筒下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容器苗是目前人工林培育的主要苗木类型,其苗木健壮、移栽成活率高是共同的创新优势,其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的苗木培育,造林受季节的影响较小,由此,容器苗培育及其容器等研发创新是目前世界林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目前容器苗培育中容器应用较多的有无纺布容器和一次性塑料容器;无纺布容器具有质量轻、运输方便、价廉物美的优势,但目前的无纺布容器结构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根系若生长出容器深入土壤,取苗过程中断根,容易损伤苗木,影响成活率和造林后的林木生长,另外,的无纺布容器为一次性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苗木成本。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方面容易造成根系缠绕于容器内的现象,移栽后影响幼林生长和抗性,另一方面,塑料袋若不回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即使有部分可重复利用的容器,也因其必须悬空应用或占有面积不合理等局限性而不能被广泛应用。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可重复利用组合式苗木培育容器,参照附图1、2和3,包括漏斗1和底筒2,所述漏斗1和底筒2可组装;所述漏斗1与底筒2均为中空型;所述漏斗1分为一体成型的漏斗上部11、漏斗中部12与漏斗下部13,所述漏斗上部11为开口的船型,所述漏斗中部12与漏斗下部13均为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小的柱型,所述13漏斗下部与漏斗中部12的连接处形成向内凹进的接口。培育苗木时,漏斗1可与底筒2组合应用,也可单独使用。当漏斗1和底筒2组合应用时,漏斗1填装基质,苗木种植于漏斗1内,漏斗1和底筒2配合使用,底筒2内无基质而为空气,作为留空剪根装置,二者组装后,埋入土壤内;当漏斗1中苗木根系生长至底筒2中时,因底筒2中无营养物质而实现空气断根,促进苗木侧根发育,实现“根强苗壮”的壮苗培育目标,苗木移栽时,不伤根系,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同时,促进造林初期幼林生长,同时,根系垂直向下生长,增强林木对风雪等的抗性。当漏斗1单独使用时,容器于架空的苗床上悬空培育苗木,当根系长出漏斗底部时空气断根而实现与漏斗1和底筒2组装应用类似的壮苗培育及其造林的优势。漏斗上部11设置为船型,便于向漏斗1内填装基质以及苗木管理;漏斗下部13与漏斗中部12的形状一方面节省基质和苗木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便于漏斗1与底筒2的组装使用。且无论组合或漏斗单独应用,苗木根系都舒展而不缠绕于容器内。苗木移栽时,其一,自然断根且根系舒展,故不损伤根系,提高移栽成活率和质量;其二,因根系未损伤,移栽后无缓苗期,促进移栽后的生长;其三,苗木根系不缠绕于容器中,移栽后根系向下生长,提高林木的对风雪等自然灾害的抗性。

本容器与其他类似的比较,可根据气候和环境条件灵活应用,尤其可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漏斗和底筒组合应用,埋入地下,解决因空气湿度较低、采用悬空的空气剪根培育苗木,导致严重限制苗木生长甚至死亡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可根据苗木培育期的要求,通过施肥和水分控制等,调控苗木的生长速率,保证按造林所需培育苗木的规格。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上部11与漏斗中部12的连接面为弧面,所述漏斗中部12沿漏斗上部11的中央向下延伸。漏斗上部11与漏斗中部12的连接面为弧面,便于向苗木浇水时,水流可流向漏斗中部12和漏斗下部13内,渗入基质中,为苗木提供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底筒2分为一体成型的底筒上部21和底筒下部22,所述底筒上部21为开口的圆柱形;所述底筒下部22为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小的柱型;所述底筒下部22沿底筒上部21的中央向下延伸。底筒2在使用时掩埋在土壤中,隔绝漏斗1与土壤的接触;底筒上部21便于与漏斗1的组装使用,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小的柱型底筒下部22,节省材料的同时,便于埋入土壤中。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下部13卡套于所述底筒上部21内,所述底筒上部21的上边缘与所述接口嵌合。所述漏斗1与所述底筒2组装使用时,底筒2作为留空剪根装置,底筒下部22中即为留空剪根部分,当苗木根系生长至所述底筒下部22中,因底筒下部22中为空气而被空气断根,促进侧根发育,促进苗木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1与所述底筒2均为可重复利用材料一体成型的。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材料加工成型后反复使用,并在容器达到使用年限损坏后回收再利用,属环境友好类型的容器及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1的底部与所述底筒2的底部均分布设有小孔。所述漏斗1的底部的小孔便于多余的水分从漏斗1中渗出,避免在漏斗1内存积造成烂根;底筒2底部的小孔避免水分在底筒中存积,为生长至底筒下部22的根系提供营养而不能很好的实现空气断根。

尚需清楚阐述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