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225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目前小龙虾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养殖产业之一,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小龙虾养殖一般是户外池塘养殖,受天气影响较大,在持续阴雨或强暴雨后,由于池塘水浅易混浊,水体污染、光照不足霉菌感染等原因,小龙虾容易感染黑鳃病和软壳病,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一般通过在雨后用漂白粉、石灰水、臭氧复合制剂或光合细菌全池撒播防治,防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龙虾养殖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龙虾养殖方法,

对池塘进行消毒、暴晒处理,将苍耳子、珍珠岩、锯末、大腹皮按3-3.5:1:1:1的重量比混合,装入网状袋中,每袋装30-50g,均匀抛入塘内,每亩总抛1-2kg,抛完后向塘内注水,注水深为60-65cm,注水后投放小龙虾,养殖期间,每隔5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回收塘内网状袋,重新装入新的净塘吸附料,抛入塘中,每亩总抛1-2kg。

本发明龙虾养殖期间通过在塘内抛入由苍耳子、珍珠岩、锯末、大腹皮混合得到的净塘吸附料,能够起到净化水质,吸附水中悬浮物,抑制有害菌繁殖的功效,可延长换水周期,同时对龙虾黑鳃病和软壳病有较好防治作用,对提高龙虾的养殖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对池塘进行消毒、暴晒处理,将苍耳子、珍珠岩、锯末、大腹皮按3:1:1:1的重量比混合,装入网状袋中,每袋装30-50g,均匀抛入塘内,每亩总抛12kg,抛完后向塘内注水,注水深为60-65cm,注水后投放小龙虾,养殖期间,每隔5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回收塘内网状袋,重新装入新的净塘吸附料,抛入塘中,每亩总抛1kg。

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0.35%,软壳病发病率为0.22%,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8.86mg/L。

对照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抛放净塘吸附料,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40.02%,软壳病发病率为36.57%,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1.49mg/L。

实施例2、

对池塘进行消毒、暴晒处理,将苍耳子、珍珠岩、锯末、大腹皮按3.2:1:1:1的重量比混合,装入网状袋中,每袋装40g,均匀抛入塘内,每亩总抛1.5kg,抛完后向塘内注水,注水深为60-65cm,注水后投放小龙虾,养殖期间,每隔5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回收塘内网状袋,重新装入新的净塘吸附料,抛入塘中,每亩总抛1.5kg。

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0.33%,软壳病发病率为0.2%,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8.60mg/L。

对照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抛放净塘吸附料,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40.02%,软壳病发病率为36.57%,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1.49mg/L。

实施例3、

对池塘进行消毒、暴晒处理,将苍耳子、珍珠岩、锯末、大腹皮按3.5:1:1:1的重量比混合,装入网状袋中,每袋装50g,均匀抛入塘内,每亩总抛2kg,抛完后向塘内注水,注水深为60-65cm,注水后投放小龙虾,养殖期间,每隔5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回收塘内网状袋,重新装入新的净塘吸附料,抛入塘中,每亩总抛2kg。

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0.31%,软壳病发病率为0.17%,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8.55mg/L。

对照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抛放净塘吸附料,养殖期间,龙虾黑鳃病发病率为40.02%,软壳病发病率为36.57%,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1.49mg/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