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306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猪只养殖多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现有技术中,发酵床养猪模式的环境中微生物的含量可达1亿以上,部分发酵不完全的垫料仍存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一旦发病很难用药物控制,容易造成病害累积爆发的隐患。

猪只在养殖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病害,如果药物难以控制,将容易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损害养殖人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对现代发酵床养猪模式进行改进,亟需提供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以避免经济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一定厚度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所述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所述发酵沟,在清理完所述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所述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所述发酵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步猪舍建设中,所述垫料为木屑、稻壳或秸秆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步猪舍建设中,所述垫料的厚度为2cm~4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步猪舍建设中,所述垫料的厚度为3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步猪舍建设中,所述发酵沟的宽度为1.1m~1.3m,所述发酵沟的深度为0.7m~0.9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步猪只养殖中,所述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0℃~2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步猪只养殖中,所述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25℃~3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所述垫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一定厚度的垫料的目的是用于吸纳猪粪便,同时便于清洁猪只皮肤上的污物,进而适宜猪只生长,帮助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垫料,该垫料需为薄垫料,垫料厚度适宜为2cm~4cm,如果垫料的厚度过大,则会容易造成垫料发酵不完全,发酵不完全的垫料由于存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容易使得猪只发生病害。本发明将垫料厚度设置为2cm~4cm,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第二步猪只养殖中,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其中,每天清理猪粪便,并喷淋猪只,同时清洗垫料,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另一方面,喷淋猪只后的水能够同时清洗垫料,并且直接流至发酵沟用于发酵,一举三得,即适宜猪只生长,又能很好地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厚度为3cm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本实施例中,垫料为木屑;本实施例中,发酵沟的宽度为1.2m,发酵沟的深度为0.8m;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2℃,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27℃。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垫料,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有效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实施例2。

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厚度为2cm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本实施例中,垫料为稻壳;本实施例中,发酵沟的宽度为1.1m,发酵沟的深度为0.7m;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0℃,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25℃。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垫料,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有效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实施例3。

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厚度为4cm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本实施例中,垫料为秸秆;本实施例中,发酵沟的宽度为1.3m,发酵沟的深度为0.9m;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5℃,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30℃。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垫料,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有效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实施例4。

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厚度为2.5cm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本实施例中,垫料为秸秆;本实施例中,发酵沟的宽度为1.2m,发酵沟的深度为0.7m;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3℃,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28℃。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垫料,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有效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实施例5。

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猪舍建设:在猪圈的猪生活区垫一层厚度为3.5cm的垫料,然后围绕猪生活区设置有一条发酵沟,围绕发酵沟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本实施例中,垫料为木屑;本实施例中,发酵沟的宽度为1.3m,发酵沟的深度为0.8m;

第二步,猪只养殖:每天均人工将垫料上的猪粪便清理至发酵沟,在清理完垫料上的猪粪便后,开启所述喷水管喷淋猪只,一方面为猪只洗澡,另一方面同时能够进一步清洗垫料,并使得清洗物直接流至发酵沟。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喷水管的水温在夏天时为24℃,喷水管的水温在冬天时为29℃。

其中,第二步猪只养殖中,还需每月更换一次垫料,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有效防止猪只发生病害。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防止病害的养猪方法,能够避免垫料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而大大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从而能够防止猪只发生病害,避免经济损失。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