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分段式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477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闸蟹分段式饲养方法,属于大闸蟹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闸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在养殖中生长快、易养、效益好,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武陵山区也兴起大闸蟹养殖。由于目前没有苗繁基地,其经长途运输,苗种体质差、应激反应强烈,下塘后成活率低,投料喂食及生产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每年初时水草刚发芽,都被河蟹吃掉,无法为大闸蟹后期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导致大闸蟹养殖池塘管控不够、成蟹个体小、品质差,养殖效益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闸蟹分段式饲养方法,可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提升大闸蟹的生长品质及产量,以解决目前远距离购买蟹种从事大闸蟹养殖存在的成活率低、个体小、品质差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大闸蟹分段式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塘:在每年1月底,干塘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消毒完1周后过水1次,然后再晒塘1周后加水;

(2)蟹种集中暂养:在每年的低温季节,即3月前引进扣蟹苗种,并放入到小池塘集中暂养,暂养密度为1.5~2万只/亩,历时2-3个月;

(3)合理分池:待当地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开始分塘,选择在小池中已脱1-2次壳、体重约30克左右,选择的健康蟹种,每池按同一规格以每亩600只分塘到各大池塘内进行饲养;

(4)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扣蟹在小池塘集中饲养期间,对处于空塘的大池塘进行水草、螺蛳、水质培育,以使在分塘时大池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5)科学投喂:按照“四定四看”方法投喂,早晚各1次,日投量约占蟹总量的3%,投喂后及时巡塘,以2小时内吃完量为宜;

(6)适时捕捞:在大闸蟹成熟前半个月开始,捕捞起规格大、体质好的大闸蟹放入暂养池集中催肥饲养至上市销售。

在小池集中暂养阶段使用2.0、3.0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分塘后使用4.0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

所述扣蟹苗种规格为200只/公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分段养殖大闸蟹的方法,便于在小池塘剔除残蟹、病蟹,同时经集中饲养达到一定标准的健康蟹才被分入大池塘养殖,可有效提高大闸蟹的成活率。经申请人测试,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大闸蟹的成活率可达到95%。并且在大闸蟹的分段式饲养过程中,对于大闸蟹不同的生长阶段,可针对性的进行投食和管理,可使大闸蟹的规格提高25%左右。

本发明特别适合无苗繁基地的产区生产大闸蟹,具有生产成本低,饲养效果好,效益显著等优点,可有效解决目前远距离购买蟹种从事大闸蟹养殖存在的成活率低、个体小、品质差等问题。经申请人试验,2015年蟹平均个体达到175克,品质更优,亩效益达到1.2万元,亩增效26%,所生产大闸蟹达到“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外观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大闸蟹分段式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塘。每年1月底,干塘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消毒完一周后过水一次,然后再晒塘一周后加水。

(2)蟹种集中暂养。在每年的低温季节,即3月前引进扣蟹苗种,并放入到小池塘集中暂养,暂养密度为1.5~2万只/亩,其中扣蟹苗种规格为200只/公斤。蟹苗喜集群,个体小,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较弱,死亡率很高。因此,为提高蟹苗成活率,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对蟹苗进行小池集中精细喂养,历时2-3个月。

(3)合理分池。分池要做到“三适”,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和适中规格。一般待当地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开始分塘,暂时在小池中的蟹种已脱1-2次壳、体重约30克左右,选择健康的蟹种每池按同一规格以每亩600只分塘到各大池塘内进行饲养。

(4)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扣蟹在小池塘集中饲养期间,对处于空塘的大池塘进行水草、螺蛳、水质等培育,以使在分塘时大池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5)科学投喂。按照“四定四看”方法投喂,早晚各1次,日投量约占蟹总量的3%,投喂后及时巡塘,以2小时内吃完量为宜。小池集中暂养阶段使用2.0、3.0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分池后使用4.0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

(6)加强管理。一是调节好水质,控制好水温。水质调节有三个方面:勤换水、调节PH值和水体肥瘦度,以养殖实际情况适时合理调节。二是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着重营造大闸蟹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

(7)适时捕捞。在大闸蟹成熟前半个月开始,捕捞起规格大、体质好的大闸蟹放入暂养池集中催肥饲养至上市销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