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化合物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963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柞蚕饰腹寄蝇病是危害柞蚕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寄生引起:柞蚕饰腹寄蝇成虫在柞树叶面产卵,卵被柞蚕食下而在蚕体内孵化成幼虫寄生于蚕体,取食蚕体组织,直至老熟幼虫时自柞蚕体内脱出化蛹。柞蚕饰腹寄蝇每年发生一代,辽宁省各蚕区春蚕被寄生率为20~90%。近年随着柞蚕饰腹寄蝇不断由辽宁向北迁移,吉林省各蚕区春蚕受寄生率亦与日俱增。对于柞蚕饰腹寄蝇病害的化学防治,现行方法仍然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乐果杀虫剂,采用稀释液喷施柞树叶面由柞蚕取食方式给药。由于抗药性的发展,乐果使用浓度已由800mg/L提升至1500~2000mg/L,用药次数由一次提升至两次以上,或者与增效磷复配应用,寄蝇防治效果方能达到80%以上。2012年陈增良等发展了生物信息素防治柞蚕寄蝇方法,该法在寄蝇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面优势显著,但蚕业生产应用尚未见报道。氟虫腈是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发明的第一个商品化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该杀虫剂对鳞翅目、蝇类等一系列害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而且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采用氟虫腈进行寄蝇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1)表明,其有效含量为50mg/L的稀释液以喷叶方式给药,对寄蝇的防治效果可达~90%,但柞蚕的结茧率相对空白对照下降~50%,相对现行乐果药剂防治方法,结茧率下降48.5%。进一步降低氟虫腈使用浓度至30mg/L时其防效降低至80%,而结茧率略有增加,但仍低于乐果对照26个百分点,这说明氟虫腈对柞蚕毒性较高。表1氟虫腈对柞蚕寄蝇防治效果及结茧率注:1、试验数据采集于2012年;2、试验在野外蚕场,采用500头3~6日龄五龄柞蚕,药剂处理,饲养至柞蚕营茧,摘茧调查;3、计算公式:结茧率%=(结茧数/500)*100;寄生率%=(蛆茧数/结茧数)*100;防治效果%=((空白寄生率-处理寄生率)/空白寄生率)*100初期探索工作表明,氟虫腈酰胺衍生物可降低对柞蚕的毒性,在结茧率与空白处理相当的情况下,化合物对寄蝇的防治效果可达69%(牛雄雷,杨金琛、张惠淳等《农药》,2014,53(4):245-247),但未达到80%以上生产可接受防效,因而未能形成专利。进一步展开合成和生物活性筛选,部分化合物表现出理想防治活性,以下将阐述本发明相关结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基于N-苯基吡唑酰胺衍生物结构的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采用衍生合成方法制备氟虫腈酰胺衍生物,然后将氟虫腈酰胺衍生物制成分散剂,测定其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活性,筛选出对柞蚕毒性相对较低(本发明中以结茧率进行评价,以处理所得结茧率不低于0.9倍的空白处理结茧率视为毒性较低,)对寄蝇防治活性高(防效不低于80%)的化合物。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1、其防治柞蚕寄蝇的杀虫机理新颖,为抑制GABA受体,其与现行防治药剂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无交互抗性。2、杀虫剂用量低。与乐果相比,氟虫腈酰胺类寄蝇防治化合物使用浓度一般低于500mg/L,不足乐果使用浓度(一般高于1500mg/L)的三分之一。3、杀虫剂使用效率高。整个春蚕放养期间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氟虫腈酰胺类衍生物仅需要施药一次可达防效80%以上,而乐果需要重复使用两次,部分乐果抗性严重的蚕区需要用药次数达到3次以上。本发明所述的N-苯基吡唑酰胺衍生物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杀虫特点,即对柞蚕相对安全,对寄生蚕体内的饰腹寄蝇幼虫杀灭活性较高,可替代现行有机磷类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药剂,用于蚕业生产。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应当理解为并非进一步限制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合成收率均未进行合成优化;熔点检测所用温度计未进行温度校正。具体实施方式一、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化合物XA01的合成:将氟虫腈0.03mol,THF40mL加入带冷凝管和磁力搅拌的的三口烧瓶中,在冰水浴条件下,分批加入NaH(0.036mol),搅拌0.5h后,再滴加溶于10mLTHF的丁酰氯0.03mol,升温至85℃回流反应过夜,停止反应,旋蒸除去溶剂,加入Na2CO3溶液,调节pH至7.0~8.0,除去酸性杂质。采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有机相合并,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吸附于活化硅胶,采用干法装柱,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4:1)得到4.92g产品,收率32.3%。测定化合物熔点,采用BrukerAvanceⅢ400进行1HNMR测试,确认其结构(XA01,见表2)。实施例2化合物XA13的合成: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操作步骤,不同的是:反应时将原料丁酰氯替换成三氯乙酰氯,分离时将柱层析混合溶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调整为3:1。可制备得到7.01g产品(XA13,结构见表2),收率40.1%。按照实施例1,2相似方法,可制备表2中所有化合物;不同的是:反应时将原料丁酰氯替换成异丁酰氯、己酰氯、庚酰氯、辛酰氯、巴豆酰氯、甲基丙烯酰氯、肉桂酰氯、糠酰氯、一氯乙酰氯、二氯乙酰氯、2-氯丙酰氯、3-氯丙酰氯、苯乙酰氯、可制备得到产品XA02-12、14-16。其中化合物WX-1和WX-2为文献(《农药》,2014,53(4):245-247)已披露化合物;XA01~16为本发明展开合成化合物。表2供试N-苯基吡唑酰胺衍生物二、乳油的制备实施例3以XA01为例制备化合物的乳油分散剂按照计算配比,将10.10g化合物XA01(纯度以99%计算)溶解于84.90g溶剂乙二醇甲醚,再加入5.00g农用乳化剂除B3,高速搅拌0.5h,制成XA01质量浓度为5.00%的均匀乳油,使用时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其余化合物采用同上过程制备成化合物的乳油分散剂。三、生物活性评价试验方法:在辽宁凤城市某蚕场,蚕场柞树以2~3年生蒙古柞和槲柞为主。以柞蚕品种大三元为试虫,采用每处理500头3~6日龄五龄柞蚕,分散于6~10橔柞树,选择晴天采用农用15L喷壶待柞树叶面无露水后均匀喷施不同浓度的药液,喷到叶面布满液滴,做好处理编号与标记,保证柞蚕食含药树叶3天以上,可进行挪蚕,并做好跟踪标记,饲养~15天后柞蚕营茧,摘茧调查。对比例1文献披露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采用表1所标注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文献披露防效最高的两个化合物(文献报道WX-1和WX-2在160mg/L时分别达到69%和56%))在处理浓度为200mg/L和500mg/L时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表3)。2016年试验空白对照小区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率为20.63%,结茧率为69.8%(计算其值的0.9倍,即符合筛选要求的处理结茧率应不低于62.8%)。由表3数据可知,将处理浓度从200mg/L增加至500mg/L,虽然两个化合物的防治效果有所增加,其中WX-2防治效果达到81%,但结茧率下降,均低于结茧率筛选标准。表3文献披露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实施例4本发明化合物不同处理浓度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表1所标注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本发明化合物XA01~16在不同浓度下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表4-1~4)。2016年试验空白对照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率为20.63%,结茧率为69.8%,符合筛选要求的处理结茧率应不低于62.8%,且防治效果不低于80%。500mg/L处理时,由表3-1可知,除化合物XA05,XA07外,本发明化合物对寄蝇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XA01~04,X07,XA16处理处理结茧率高于60%;同时满足结茧率筛选指标和防效筛选指标的化合物是XA01,XA04,X16。降低化合物处理浓度时,列出部分化合物活性数据(在较高一级浓度处理防治效果不足80%的化合物在低一级浓度试验中不再列出相关数据)。200mg/L处理时,由表3-2可知,供试化合物处理后的结茧率均高于62.8%,同时满足结茧率筛选指标和防效筛选指标的化合物是XA01,XA06,XA08,XA09,XA13。100mg/L处理时,由表3-3可知,同时满足结茧率筛选指标和防效筛选指标的化合物是化合物XA06,XA08,XA09,XA13。50mg/L处理时,由表3-4可知,同时满足结茧率筛选指标和防效筛选指标的化合物是化合物XA08。综上所述,除化合物XA05,XA07外,本发明化合对寄蝇防治效果均高于80%,在适当浓度下处理,XA01~04,X07~09,X13,XA16结茧率较高。存在多个适宜蚕业生产用的化合物和浓度处理组合,其编号为XA01-500、XA04-500、XA16-500、XA01-200、XA06-200、XA08-200、XA09-200、XA10-200、XA13-200、A06-100、XA08-100、XA09-100、XA13-100和XA08-50。其中,特别优选的化合物是XA01,XA06,XA08,XA09,XA13。表4-1500mg/L处理供试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表4-2200mg/L处理供试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化合物编号处理代号结茧率/%防治效果/%XA01XA01-20064.480.4XA02XA02-20066.879.7XA03XA03-20063.258.6XA04XA04-20066.053.0XA06XA06-20068.291.5XA08XA08-20065.091.1XA09XA09-20067.890.0XA10XA10-20068.087.2XA11XA11-20064.065.2XA12XA12-20063.269.3XA13XA13-20064.691.0XA14XA14-20063.273.9XA15XA15-20063.076.9XA16XA16-20069.870.8表4-3100mg/L处理供试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化合物编号处理代号结茧率/%防治效果/%XA01XA01-10067.272.8XA06XA06-10069.484.6XA08XA08-10068.488.7XA09XA09-10067.884.3XA10XA10-10067.662.7XA13XA13-10065.288.1表4-450mg/L处理供试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化合物编号处理代号结茧率/%防治效果/%XA06XA06-5070.257.2XA08XA08-5065.482.2XA09XA09-5068.656.2XA13XA13-5066.463.5实施例5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后对柞蚕繁育性能的影响试验。春柞蚕主要用于制种,用于秋柞蚕的放养。试验每处理随机选取20只雌蛾,调查其单蛾产卵量、孵化卵量,孵化率,计算平均值。统计检验表明,处理后单蛾产卵量、卵孵化量及孵化率均与空白处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后,不影响其繁育性能,可用于蚕业生产。表5处理后柞蚕茧单蛾产卵量和孵化率与空白对照处理的比较注:每列数字后相同字母表明统计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表明统计差异显著(p<0.05)。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