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中节省饵料的泥鳅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744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稻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田中节省饵料的泥鳅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如CN103931530A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泥鳅的粪便还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目前稻田套养泥鳅存在的问题是,在夏季时由于泥鳅摄食量大,仅靠在稻田中的食物无法使泥鳅摄食充分,会影响泥鳅的生长,因此需要向稻田中投入大量的饵料,这无疑会增大养殖成本,同时由于泥鳅的饵料为在水中要沉降饵料,因此饵料落入泥土中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养殖过程中能节省人工头饵料的量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水稻田中节省饵料的泥鳅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四周挖掘外环沟,外环沟在田埂内1-1.5m处,所述稻田与外环沟内挖掘内连沟,内连沟为“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外环沟与内连沟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步骤2,所述外环沟搭起70-90cm高的防逃装置;步骤3,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别设置有防止所述泥鳅外逃的装置;步骤4,采用生石灰化水对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将整个所述稻田耙动以使生石灰水与稻田淤泥充分混合;步骤5,将发酵后的畜禽粪肥施入所述稻田进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步骤6,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步骤7,所述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稻田;其中,步骤8,在夏季时,于养殖沟的沟底开挖箱槽,箱槽位于外环沟内连沟的交汇处,箱槽上方设有可升降的投食箱,投食箱的上端面封闭有封板,投食箱上设有使封板可相对于投食箱自动的往复运动的装置,封板上设有若干根柔性带,封板开有投食孔,所述投食箱内还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投食箱的箱底之间设置有自动提升件,投食时,打开封板,将饵料放入箱槽中,然后关闭封板,将投食箱放入箱槽中,使封板的高度与养殖沟的底部一致,投食完成后升起投食箱;在步骤4,在稻田一侧开设蓄粪池,在步骤2中,在防逃装置上开设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后设置捕鼠笼,捕鼠笼设置于箱槽上方。

由于本方案没有采用传统的抛洒饵料的方式,而是在步骤8中采用了投食箱投食,首先投食箱将饵料集中在投食箱中,避免饵料抛洒到稻田中不易管理,其次根据泥鳅的喜欢在水底摄食的特性,在沟底开挖箱槽,在投食箱放入箱槽中后,可使封板的高度与养殖沟的底部高度一致,泥鳅就可以在封板的投食孔附近摄食;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主要是因为活饵料易感知,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人口中。因此本方案中封板可相对于投食箱自动的往复运动,封板滑动时,柔性带会在水中飘动,模仿丝蚯蚓一类的昆虫,便可将泥鳅吸引到投食箱附近摄食;投食箱可避免饵料四处飘洒,但同时也可能造成,饵料残留在投食箱内,所以在投食箱内设置自动提升件,在泥鳅摄食的过程中,自动提升件能将支撑板逐渐提升,使投食箱内的饵料逐步被泥鳅清空,避免有剩饵。在步骤4中,在稻田一侧开设蓄粪池的目的在于,首先步骤5中需要肥水,其次,蓄粪池可以吸引附近的苍蝇,苍蝇产卵可以泥鳅的提供活饵;将捕鼠笼设置于箱槽上方,捕鼠笼捕灭杀老鼠后,引诱苍蝇在产卵生蛆,让蛆掉入养殖沟中,为泥鳅提供活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中使用投食箱,将饵料集中到一处,根据泥鳅的摄食特性设置相应的方法吸引泥鳅充分摄食,减少了投放到稻田中饵料的浪费。

2、本方案中增加各种额外的饵料,利用蓄粪池,老鼠为稻田增加额外的活饵,从而减少人工投放的饵料。

综上所述,本方法从提高投放饵料的利用率,引入额外的饵料两个方面节省需投放的饵料,降低泥鳅的养殖成本。

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8中的自动提升件为浮板。有益效果:浮板利用水的浮力为支撑板提供浮力,在支撑板上的饵料逐渐减少,而浮力没有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支撑板在浮板的支撑下逐步将饵料提升到投食孔附近供泥鳅摄食。

方案三:为方案二的优选,步骤8中的自动提升件为弹簧。有益效果:在支撑板上的饵料逐渐减少的过程中,支撑板在弹簧的支撑下逐步将饵料提升到投食孔附近供泥鳅摄食。

方案四:为方案三的优选,步骤2中往捕鼠笼中投放易腐饵料。有益效果:常见的易腐饵料如动物内脏,瓜果皮等,一方面易腐饵料可以吸引老鼠进入捕鼠笼,另一方面易腐饵料会加速老鼠腐烂,加速为泥鳅提供活饵的过程。

方案五: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在投食箱与捕鼠笼的附近设置捕虫器,定期将捕虫器中的虫排入养殖沟中。有益效果:在具备捕鼠笼与蓄粪池的稻田附近会具有较多的蚊虫,蚊虫过多会提升疾病爆发的可能性,本方案中设置捕虫器捕虫,控制虫的数量,另一方面捕捉的虫也是泥鳅较佳的活饵。

方案六:为方案五的优选,步骤8的投食时间为上午7~10时以及下午的16~18时。有益效果:泥鳅食欲旺盛,此时投喂有助于将饵料吃完,避免留下较多剩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水稻田中节省饵料的泥鳅养殖方法实施例中投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养殖沟1、投食箱20、封板30、柔性带31、投食孔32、支撑板21、压簧22。

如图1所示的投食箱20,包括投食箱20的上端面封闭有封板30,封板30连接有微型防水电机,封板30在微型防水电机的带动下往复运动,封板30上设有柔性带31,封板30开有投食孔32,投食箱20内还设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与投食箱20的箱底之间设置有压簧22。

实施例1;水稻田中节省饵料的泥鳅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四周挖掘外环沟,外环沟在田埂内1-1.5m处,所述稻田与外环沟内挖掘内连沟,内连沟为“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外环沟与内连沟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步骤2,所述外环沟搭起90cm高的尼龙网;在尼龙网上开设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后设置捕鼠笼,捕鼠笼设置于箱槽上方。步骤3,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有防止所述泥鳅塑料拦网;步骤4,采用生石灰化水对稻田消毒,次日将整个所述稻田耙动以使生石灰水与稻田淤泥充分混合,步骤4,在稻田一侧开设蓄粪池;步骤5,将发酵后的畜禽粪肥施入所述稻田进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步骤6,在肥水后的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步骤7,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稻田;步骤8,在夏季时,投食时间为上午7~10时以及下午的16~18时,于养殖沟的沟底开挖箱槽,箱槽位于外环沟内连沟的交汇处,箱槽上方设有可升降的投食箱,投食时,打开封板,将易腐饵料内脏、瓜果皮以及豆渣放入箱槽中,然后关闭封板,将投食箱放入箱槽中,使封板的高度与养殖沟的底部一致,投食完成后升起投食箱。

投食过程中,首先将投食箱降入养殖沟1的箱槽中,此时开启微型防水电机,使封板30上的柔性带在微型防水电机的带动下往复晃动,泥鳅被吸引过来,从封板30上的投食孔32摄食,在摄食的过程中投食箱20中支撑板21上饵料逐渐减少,支撑板21压簧的支撑下逐渐提升,将饵料推动到投食孔32附近。

实施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支撑板与投食箱的箱底之间没有弹簧,而将支撑板设置为中空的浮板,泥鳅吃掉饵料后,浮板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将饵料抬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