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1046发布日期:2018-08-07 17:57阅读:15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及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经常出现于餐桌上,并风靡曾经以食物精细著称的欧美世界。玉米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雌雄同体,雄花花序穗状顶生。

但是现有将大豆和玉米进行套种的种植方式中,种植间距不适合,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大的话玉米行间漏光严重,导致行间杂草丛生,浪费了土地和光热资源;过小的话,加重了大豆的遮荫胁迫程度,造成大豆产量低而且不够稳定,不便于大豆的田间管理和玉米收获等农事操作及小型播种机械的应用,因此上述方式并不利于大豆的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玉米和大豆的间距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产量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间距合理的玉米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大豆于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5000~8000株大豆。

进一步的,所述大豆的种植方式为3行玉米套种2行大豆。

进一步的,所述大豆的行距为45c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大豆于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5000~8000株大豆。

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事例中,大豆的种植方式为3行玉米套种2行大豆。

为了合理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大豆的行距为45cm。

为了合理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两邻近玉米之间的行距为0.5米。

为了合理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两间隔大豆行的玉米行的间距为1.5米,两邻近玉米行和大豆行的间距为0.5米。

实施例1

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大豆于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5000~8000株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式为3行玉米套种2行大豆,大豆的行距为45cm,两邻近玉米之间的行距为0.5米,两邻近大豆行的大豆为错穴栽植。

玉米与大豆种植后要按期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除草、间苗补苗、病虫防治等环节,但对大豆的田间管理上要重点注意以下环节:

(1)播种时,大豆每亩是农家肥550~800公斤,混合钙镁磷肥30公斤做基肥。苗期追施尿素5~8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如花荚期长势差,再追施尿素5~8公斤。播种时种肥分离,肥料施于穴中靠玉米的两侧。

(2)病虫防治时,注意对玉米、大豆共生期间玉米害虫的防治,以减少对共生大豆的影响;大豆在结荚鼓粒期结合防治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2次,全生育期注意对根腐病、病毒病、豆秆黑潜蝇及蚜虫进行监控和防治。

进一步的,两间隔大豆行的玉米行的间距为1.5米,两邻近玉米行和大豆行的间距为0.5米。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宗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任何改动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玉米和大豆的混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大豆于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5000~8000株大豆,所述大豆的种植方式为3行玉米套种2行大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将玉米和春大豆以及夏大豆的种植方式为两行玉米间作春大豆后套作夏大豆的方式,该方式中不论是玉米还是大豆,其均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的目的,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单品种产量和大豆总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新县花美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