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068阅读:1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涮辣,属茄科辣椒属植物,傣语:“嘛苤胀线”,颜色鲜艳,闻之辣味扑鼻,泰国人称其涮涮辣,又叫象鼻辣。德宏是亚热带地区,与缅甸接壤,过去经常大象出没。果实成锥形,果皮略皱,有“疙瘩”状凸起,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後变成鲜红色或橙色,以红色最为常见。涮辣是小米辣的栽培变种,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L.CV.Shua nlaense L.D Zhou.H.Liuet.P.H.LiCV.NOV,辣味极强,素称“辣中之王”。

据说,当地的少数民族将它晾干后做调味用,吃的时候只需将它放进汤里涮几下,整锅汤就会辣味十足。如此反复使用,到只剩下辣椒杆时才丢弃。“涮涮辣”因此得名。当地人称其涮涮辣、涮汤辣、象鼻辣。对研究辣椒素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材料。

种子在播种以前,进行各种不同的处理,多方面改善种子的播种品质,使植物早期发育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操作过程称为种子预处理。播前种子预处理可以使种子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种子的固有的性能。它具有提高种子田间出苗率,提高成苗的速率和整齐度,促进幼苗生长,增加种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等作用。对于没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播前处理不能使其重新恢复活力.但对于衰老而没有丧失活力的种子,特别是中等活力种子,预处理的确有良好的效果。

尽管有些稀特作物种子的野生性状明显,适应性强,发芽迅速而容易,但大部分播种前还是需要进行预处理的,以使发芽、出苗整齐,便于保持苗全、苗壮,减少苗期管理用工。

种子作为植物传种接代的延存器官,外观上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然而其内部却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种子衰老(活力下降)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种子预处理目的是促进种子萌发,也就是人为控制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条件,满足种子内部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提高种子活力和加快发芽时间。种子预处理是提高种子活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提高种子田问出苗率,提高成苗的速率和整齐度,促进幻苗生长增加种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作物成熟及品质一致性等作用。

目前的种子预处理方法有湿平衡处理、吸湿—回干处理、电和磁场处理、热击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赤霉素处理等,这些处理有利于保持种子的活力;能使呈现一定衰老程度的种子重新活化,迅速萌发,鲜重和幼苗高度有所增加;但是若使用不当,对种子活力亦有抑制作用,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涮辣种子: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

2)对选取涮辣种子进行干湿处理:取涮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3次重复,用纯水浸泡至饱和状态;将饱和状态的涮辣种子取出,在烘干箱中烘至烘干状态;

3)对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进行热击处理:取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于水浴锅中热击处理;

4)将处理好的涮辣种子放置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定期观察和记录涮辣种子萌发状况。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浸泡时间为4-6h;干湿处理次数为3次。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热击处理温度为40℃-60℃;时间为10min-30min;次数为3次。

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发芽箱条件为恒温25℃,白天光照8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本方法培育出来的涮辣具有较高含量的辣椒素,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为以后对涮辣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2)从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系数,平均发芽天数,活力指数,电导率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和比较,可以发现种子处理会改变种予活力,种子活力是其内部生理生化综台效应的外部反映,即种子处理改变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但同时也发现,并不是每个生理生化指标都能反映种子活力,即使活力相同,其生理生化表现也不一定相同。

3)干湿处理中种子的吸水量和吸水方式至关重要。一方面如果种子吸水太少,就可能不会产生维持活力与改善性能的效应;另一方面,当种子含水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可能导致细胞分裂与胚萌动,这时种子再回干,必然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本次试验的种子先做了饱和吸水处理的测定,先测定出用浸泡种子的方法刚好达到饱和的时间,这样能为试验提高严密性和科学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击处理对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涮辣种子: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

2)对选取涮辣种子进行干湿处理:取涮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3次重复,用纯水浸泡至饱和状态,浸泡时间为4-6h;将饱和状态的涮辣种子取出,在烘干箱中烘至烘干状态;重复上述操作3次;

3)对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进行热击处理:取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于40℃-60℃的水浴锅中,水浴10min-30min,3次重复;

4)将处理好的涮辣种子放置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具体的发芽箱条件(恒温25℃,白天光照8小时);定期观察和记录涮辣种子萌发状况。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取涮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3次重复,用纯水浸泡至饱和状态,浸泡时间为5h;将饱和状态的涮辣种子取出,在烘干箱中烘至烘干状态;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于50℃的水浴锅中,水浴20min,3次重复;将处理好的涮辣种子放置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具体的发芽箱条件(恒温25℃,白天光照8小时);定期观察和记录涮辣种子萌发状况。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取涮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3次重复,用纯水浸泡至饱和状态,浸泡时间为4h;将饱和状态的涮辣种子取出,在烘干箱中烘至烘干状态;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于4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3次重复;将处理好的涮辣种子放置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具体的发芽箱条件(恒温25℃,白天光照8小时);定期观察和记录涮辣种子萌发状况。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提高涮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机选取定量粒饱满木蝴蝶种子阴干,称其千粒重,备用;取涮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3次重复,用纯水浸泡至饱和状态,浸泡时间为6h;将饱和状态的涮辣种子取出,在烘干箱中烘至烘干状态;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干湿处理后的涮辣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于60℃的水浴锅中,水浴10min,3次重复;将处理好的涮辣种子放置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具体的发芽箱条件(恒温25℃,白天光照8小时);定期观察和记录涮辣种子萌发状况。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形态和生理指标测定

(1)发芽率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2)发芽指数

其中Gt指在不同时间(t天)的发芽量,Dt指不同的发芽实验天数。发芽指数GI与该批号种子活力成正相关。

(3)发芽系数

其中A指逐日发芽量,t指与A相应之天数。CG值应与活力成正相关。

(4)平均发芽天数

其中G为逐日发芽数。t为日数。MLIT值与活力强度应成负相关。

(5)活力指数

即将发芽指数乘上千重,其中s即干重(本试验采用的是幼苗平均干重)。VI值包含有发芽速率和幼苗生长势两个变量,它比单独发芽指数GI要更全面些。

(6)幼苗平均干重

在发芽第15天时,从各处理中随机选取整株幼苗42株,在烘箱中用103℃烘3小时,称其重量再除以42即为平均干重。

(7)幼苗的根长、根粗、茎长和茎粗

在第15天时,从每个处理中各选取至多3颗幼苗,用游标卡尺和直尺分别测量其根长、根粗、茎长和茎粗,并求出各处理的平均值。

(8)电导率测定

发芽实验结束时,在原来发芽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纯水,让其在室温下浸泡12小时,然后用电导仪测其电导率,每个处理测3次求平均值。

2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分析主要是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时间的确定

(1)涮辣种子浸泡的时间测定

从表1可以看出,总的称量了12次,但在第10次称量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第1次称量的是还未浸泡时的重量,所以到第10次种子浸泡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为5小时。

表1种子浸泡的时间测定

(2)涮辣种子烘干的时间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每10分钟称量烘干的涮辣种子1次,总的称量了7次,在最后称量的3次中涮辣种子的重量已基本不变,因此涮辣种子烘干是时间确定为50分钟。

表2种子烘干的时间测定

3.1.2不同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发芽速率的影响

从表3可知:干湿处理2次的表现效果最差,其次是对照组试验,干湿处理3次的表现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种子的发芽指数。

表3干湿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③干湿处理对种子发芽系数的影响

从表3可知:干湿处理2次对种子的发芽系数基本没太大的影响,表现不好,干湿处理3次种子的表现效果最好,其发芽系数是对照的1.093倍。

3.1.3不同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幼苗根茎的影响

表4干湿处理对种子幼苗根茎的影响

(3)干湿处理对种子幼苗根茎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干湿处理两次的种子虽已发芽,但因生长不良,无法对其进行根茎的测量,所以效果最差。干湿处理3次的种子幼苗根茎生长也不好,也都没有对照的根茎长和粗。

3.2热击处理对涮辣种子发芽的影响

3.2.1热击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仍是以T3温度时的表现效果最差,T1,T2温度时表现明显。T2M2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指数是对照的1.42倍,其次是T1M3、T2M1、T1M2,其发芽指数分别是对照的1.41、1.23、1.02倍。T3M2,T3M3的处理效果最差,发芽指数均为0,其中,,T1,T2和T3分别对应40℃、50℃和60℃;M1、M2和M3分别对应10min、20min和30min。

表5热击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热击处理对种子发芽系数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方法不同对种子发芽系数的影响不同。T2温度时处理的效果最好,T3温度时处理的效果最差。其中T2M2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系数是对照的1.04倍,其次是T2M3、T1M2的处理,其发芽系数分别是对照的1.03、1.02倍。T3M2、T3M3的处理效果最差,发芽系数为0。

(3)热击处理对种子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虽然有的处理延长了种子的平均发芽天数,有的处理缩短了种子的平均发芽天数,但其幅度都不大,表现最好的T2M2处理比对照缩短了0.37天,表现最差的T3M1处理比对照延长了1.16天。

3.2.2热击处理对种子膜透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与对照相比,T2M2、T3M2、T2M1、T1M3处理在各温度下均降低了种子的电导率,其余的均增大了种子的电导率。其中以T2M2、T3M2、T2M1的处理效果最好,它们的电导率分别是对照的0.35、0.79、0.80倍,以T2M3、T3M1、T3M3处理的效果最差。

3.3干湿处理和热击处理对涮辣种子萌发的综合分析

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在2种干湿处理对涮辣种子的处理中,干湿处理3次的涮辣种子普遍要比干湿处理2次的效果好。对涮辣种子的发芽速率而言,干湿处理3次的效果最好。从活力指数和电导率来看,种子活力的大小与电导率是呈负相关。干湿处理3次对涮辣种子的活力指数处理效果最好。

总体来说,干湿处理3次比干湿处理2次的效果好。本实验说明干湿处理对提高涮辣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干湿处理3次要比干湿处理2次的应用效果更好。

热击处理的设计比干湿处理的要复杂,所含的因素比较多,但都是从它们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系数、平均发芽天数、活力指数和电导率等这些指标来进行比较分析的。对于发芽率而言,在50℃时的各种热击处理效果最好,对于涮辣种子的发芽速率而言,也都在50℃的条进行处理效果最好,60℃时的各效果也均最差。从活力指数上看,50℃条件下处理的均最高,但40℃条件下处理的整体比较好。总体来看,热击处理在40℃和50℃条件下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相比各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在60℃的条件下样品的表现效果都比较差,有的种子甚至已不能发芽或已坏死,可见温度过高条件下会对种子造成极大的伤害,抑制其发芽,甚至导致种子死亡。

综合来说,除了60℃下的处理外,其它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种子活力,且在50℃条件下处理20min时发芽速率、活力指数和电导率都最好。在60℃下的处理对涮辣种子的发芽没有意义,说明热击处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对涮辣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影响,对提高涮辣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