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酰水杨酸促进马铃薯块茎快速愈伤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067阅读:1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乙酰水杨酸促进马铃薯块茎快速愈伤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块茎愈伤方法,尤其涉及乙酰水杨酸促进马铃薯块茎快速愈伤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马铃薯生产国,年产量达8000万吨,是世界总产量的25%。马铃薯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含有淀粉8%~24%,糖类1%~1.5%,蛋白质20%左右,矿质盐类1.1%,也含有维生素B、C等。目前已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大米和玉米。马铃薯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副食供应、食用品质和种薯种性。马铃薯是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首位。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在生长、采收、运输和贮藏期间的病害与损伤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马铃薯块茎的品质迅速下降,腐烂也颇为严重,这已成为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北方的马铃薯块茎一般需要3-6个月的贮藏,期间各类病原物可通过块茎表面的伤口直接侵入,引起严重的腐烂问题,同时也会在块茎中积累大量毒素,从而影响块茎的食用价值。虽然马铃薯块茎表面的这些伤口具有自动愈合的能力,且愈合后形成的周皮可以防止水分蒸腾和阻止病原物入侵,但自然条件下需要3周左右后才会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完整周皮。目前生产中提倡马铃薯块茎贮藏前进行简单的愈伤处理(预贮),待大量水分和热量基本散发后再进行贮藏会减少腐烂的发生。但该过程一般需要15-30天,由于时间偏长加之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往往易受外界低温、光线和通风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块茎受冻和变绿,且实际生产中一般不经过预贮而直接进行贮藏,这就使块茎的腐烂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快速促进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是在其贮藏中亟待采取的措施。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化学式为:C9H8O4,CAS:50-78-2。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其药理、毒理作用已研究清楚;其生产工艺也很成熟,市场价格便宜。

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目前还未见将乙酰水杨酸应用于马铃薯块茎的快速愈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促进马铃薯块茎愈伤的方法,块茎清洗消毒处理后采用乙酰水杨酸进行浸泡,并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下进行愈伤,加速了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缩短了损伤块茎的愈伤时间,减少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对采收后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清洗消毒

选取外观整齐,大小一致,无病虫害的且含有创伤的马铃薯块茎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清洗。

2、乙酰水杨酸配制及马铃薯块茎浸泡

乙酰水杨酸处理液的配制:用称取一定量的乙酰水杨酸,以5-8mL乙醇充分溶解乙酰水杨酸后用自来水配制,使乙酰水杨酸终浓度为3-6 mmol/L,再加入一定量吐温80(Tween-80)。

将上述清洗消毒后的块茎分别浸入乙酰水杨酸溶液(内含0.05%的Tween-80)中浸泡处理5-20min,以清水(内含0.05%的Tween-80)处理作对照;取出晾干。在适宜条件下愈伤。

3、将处理和对照组的块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25cm×40cm,厚度0.02mm)中,置于常温(20-25℃,相对湿度70-90%)条件下,避光贮存,进行愈伤。

在创伤块茎愈伤的第0、3、5、7、14d时,将已配制好的1×106CFU/mL(菌液浓度)硫色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晾干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25cm×40cm,厚度0.02mm)中,于黑暗条件下贮藏,观察并统计发病率和失重率,观察并计算块茎损伤表面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及软木脂的沉积速率。

优选地,对采收后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清洗消毒的时间限于采收后0-3天。

优选地,乙酰水杨酸的最终浓度为4mmol/L。

优选地,吐温80的含量为0.05%。

优选地,损伤的马铃薯块茎浸入乙酰水杨酸溶液中浸泡处理时间为10min。

有益效果:

1. 医学上使用乙酰水杨酸具有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抵抗癌症和预防消化道肿瘤等功效,并且其毒理作用已研究清楚,因此,乙酰水杨酸毒性低,安全性可控。

2. 而本技术中所用乙酰水杨酸价格低廉,易于溶解,用于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操作方法简单,易于生产中应用。

3. 乙酰水杨酸具有明显加速块茎愈伤组织形成的作用,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块茎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发病率的影响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失重率的影响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损伤表面木质化细胞层厚度的影响;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损伤表面沉积的软木脂荧光强度的影响;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块茎损伤表面软木脂沉积速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采收‘陇薯3号’品种块茎300个,运抵实验室后,常温下贮藏备用。挑选出无病虫害、含有损伤的块茎,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清洗,根据损伤大小分级分组。

乙酰水杨酸处理液的配制:称取一定量的乙酰水杨酸,以5-8mL乙醇充分溶解乙酰水杨酸后用自来水配制,使乙酰水杨酸终浓度为4 mmol/L,再加入一定量Tween-80。

将上述损伤的块茎分别浸入乙酰水杨酸溶液(内含 0.05%的Tween-80)中浸泡处理10min,以清水(内含 0.05%的Tween-80)处理作对照;取出晾干。将处理和对照组的块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25cm×40cm,厚度0.02mm)中,置于常温(20-25℃,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避光保存,进行愈伤。于第0d、3d、5d、7d、14d时观察愈伤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如附图1所示,损伤马铃薯块茎的发病率随着愈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但经过乙酰水杨酸处理后,块茎的发病率显低于同期对照。说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通过促进愈伤减轻损伤块茎采后病害的发生。

如附图2所示,愈伤期间,损伤块茎的失重率不断上升。但经乙酰水杨酸处理的块茎的失重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在愈伤第14d时,乙酰水杨酸处理组块茎的失重率低于对照的27.5%。这表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通过加速伤周皮的形成降低马铃薯块茎愈伤期间的失重率。

如附图3所示,‘陇薯3号’块茎损伤表面的木质化细胞层随着愈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厚。但整个愈伤期间,乙酰水杨酸处理组块茎的木质素积累速率持续高于对照组,木质化细胞排列更紧密,层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在第14d时,乙酰水杨酸处理的块茎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高出对照的20.2%。说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促进块茎愈伤期间木质素的积累。

如附图4和5所示,随愈伤时间的延长块茎损伤表面的软木脂不断积累。乙酰水杨酸处理可明显促进块茎愈伤周皮中软木脂的积累。愈伤第7d时,乙酰水杨酸处理的软木脂荧光强度高出对照的15%。根据观察到的软木脂积累状况计算软木脂的积累速率,愈伤期间伤周皮中的软木脂的积累速率呈不断增加趋势。经过乙酰水杨酸处理后,损伤块茎组织中的软木脂的积累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说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促进愈伤组织中软木脂的积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促进马铃薯块茎快速愈伤的方法,通过乙酰水杨酸处理创伤的马铃薯块茎,并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下进行愈伤,使得马铃薯块茎快速愈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