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726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现有海虾养殖技术单一,海虾养殖业发展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将海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农田的生产力,提高农田经营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耕整田地并消毒:养虾的稻田需要靠近水渠,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在稻田四周或田内挖有“口”、“王”字型环沟,沟深0.8-1.2米,宽1.0-1.5米,稻田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防逃网;采用生石灰对耕整完的田地进行消毒,每亩施用生石灰50-75kg;

(2)在消毒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秧苗的大田移栽密度为50-70×50-70cm,亩插丛数0.4万丛,环沟处不再栽种;向稻田中撒入有机肥,以培育田中的生物饵料;

(3)投放中药药液:秧苗返青后,在投放虾苗前,向稻田投放药液,投放量为每亩10公斤药液,药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2-26份的党参、10-15份的苍术、4-6份的刺五加、3-5份的柴胡、3-5份的款冬花、1-2份的陈皮混合,再加入6-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并合并药液;

(4)秧苗返青后放养海虾,对于体长0.7-1.0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3-5万尾/亩;对于体长1.0-1.2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1.6-2.1万尾/亩;

(5)投喂饲料:在前20天,每天投放2-3次虾苗饲料,日投放量为所述虾苗的总重量的4-5%,在20天后,每天投放3-5次成虾饲料,日投放量为此时成虾的总重量的7-9%;

(6)保持水质的清新,在海虾快速生长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70cm。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混合均匀;所述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的质量比为80-85:15-20:8-10:3-5:0.01-0.0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发酵,环境温度为23-28℃,每两天翻抛一次,发酵32-38天,得到有机肥。

作为优选,所述虾苗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12-16份的花生粕、4-6份的菜籽粕、1-3份的米糠、3-5份的棕榈粕、2-5份的高筋面粉和1-3份的虾壳粉混合粉碎后,灭菌,制粒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成虾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4-28份的鱼粉、3-5份的黑米粉、3-5份的豆粕、2-4份的高筋面粉、5-8份的虾壳粉、5-8份的馒头渣、2-4份的木瓜粉、0.1-0.3份的酵母粉混合,在110℃加热熟化30-40分钟,然后膨化制粒即得。

本发明将海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农田的生产力,提高农田经营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在投放虾苗前投放了药液,能够增强海虾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与不投放药液相比,海虾的患病率降低6-9%;本发明的虾苗饲料和成虾饲料能够很好的满足海虾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虾食用后生长迅速,与仅投放一种饲料相比,生长速度提高4-6%,亩产量提高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耕整田地并消毒:养虾的稻田需要靠近水渠,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在稻田四周或田内挖有“口”、“王”字型环沟,沟深1.0米,宽1.2米,稻田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防逃网;采用生石灰对耕整完的田地进行消毒,每亩施用生石灰60kg;

(2)在消毒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秧苗的大田移栽密度为60×60cm,亩插丛数0.4万丛,环沟处不再栽种;向稻田中撒入有机肥;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混合均匀;所述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的质量比为82:18:9:4:0.02;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发酵,环境温度为25℃,每两天翻抛一次,发酵35天,得到有机肥;

(3)投放中药药液:秧苗返青后,在投放虾苗前,向稻田投放药液,投放量为每亩10公斤药液,药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4份的党参、12份的苍术、5份的刺五加、4份的柴胡、4份的款冬花、1.5份的陈皮混合,再加入7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并合并药液;

(4)秧苗返青后放养海虾,对于体长0.8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4万尾/亩;对于体长1.1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1.8万尾/亩;

(5)投喂饲料:在前20天,每天投放2次虾苗饲料,日投放量为所述虾苗的总重量的4.5%,在20天后,每天投放4次成虾饲料,日投放量为此时成虾的总重量的8%;

所述虾苗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14份的花生粕、5份的菜籽粕、2份的米糠、4份的棕榈粕、4份的高筋面粉和2份的虾壳粉混合粉碎后,灭菌,制粒即得;

所述成虾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6份的鱼粉、4份的黑米粉、4份的豆粕、3份的高筋面粉、6份的虾壳粉、6份的馒头渣、3份的木瓜粉、0.2份的酵母粉混合,在110℃加热熟化35分钟,然后膨化制粒即得;

(6)保持水质的清新,在海虾快速生长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5cm。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耕整田地并消毒:养虾的稻田需要靠近水渠,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在稻田四周或田内挖有“口”、“王”字型环沟,沟深0.8米,宽1.5米,稻田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防逃网;采用生石灰对耕整完的田地进行消毒,每亩施用生石灰50kg;

(2)在消毒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秧苗的大田移栽密度为70×50cm,亩插丛数0.4万丛,环沟处不再栽种;向稻田中撒入有机肥;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混合均匀;所述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的质量比为85:15:10:5:0.01;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发酵,环境温度为23℃,每两天翻抛一次,发酵32天,得到有机肥;

(3)投放中药药液:秧苗返青后,在投放虾苗前,向稻田投放药液,投放量为每亩10公斤药液,药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6份的党参、10份的苍术、6份的刺五加、5份的柴胡、3份的款冬花、2份的陈皮混合,再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并合并药液;

(4)秧苗返青后放养海虾,对于体长1.0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3万尾/亩;对于体长1.2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1.6万尾/亩;

(5)投喂饲料:在前20天,每天投放3次虾苗饲料,日投放量为所述虾苗的总重量的4%,在20天后,每天投放5次成虾饲料,日投放量为此时成虾的总重量的7%;

所述虾苗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16份的花生粕、6份的菜籽粕、1份的米糠、3份的棕榈粕、5份的高筋面粉和1份的虾壳粉混合粉碎后,灭菌,制粒即得;

所述成虾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8份的鱼粉、3份的黑米粉、5份的豆粕、2份的高筋面粉、8份的虾壳粉、5份的馒头渣、4份的木瓜粉、0.1份的酵母粉混合,在110℃加热熟化40分钟,然后膨化制粒即得;

(6)保持水质的清新,在海虾快速生长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cm。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海虾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耕整田地并消毒:养虾的稻田需要靠近水渠,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在稻田四周或田内挖有“口”、“王”字型环沟,沟深1.2米,宽1.0米,稻田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防逃网;采用生石灰对耕整完的田地进行消毒,每亩施用生石灰75kg;

(2)在消毒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秧苗的大田移栽密度为50×70cm,亩插丛数0.4万丛,环沟处不再栽种;向稻田中撒入有机肥;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混合均匀;所述猪粪、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棉花秸秆、粉碎的黄豆秸秆、蛭石的质量比为80:20:8:3:0.0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发酵,环境温度为28℃,每两天翻抛一次,发酵38天,得到有机肥;

(3)投放中药药液:秧苗返青后,在投放虾苗前,向稻田投放药液,投放量为每亩10公斤药液,药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2份的党参、15份的苍术、4份的刺五加、3份的柴胡、5份的款冬花、1份的陈皮混合,再加入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并合并药液;

(4)秧苗返青后放养海虾,对于体长0.7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5万尾/亩;对于体长1.0厘米的苗种,投放量为2.1万尾/亩;

(5)投喂饲料:在前20天,每天投放2次虾苗饲料,日投放量为所述虾苗的总重量的5%,在20天后,每天投放3次成虾饲料,日投放量为此时成虾的总重量的9%;

所述虾苗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12份的花生粕、4份的菜籽粕、3份的米糠、5份的棕榈粕、2份的高筋面粉和3份的虾壳粉混合粉碎后,灭菌,制粒即得;

所述成虾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24份的鱼粉、5份的黑米粉、3份的豆粕、4份的高筋面粉、5份的虾壳粉、8份的馒头渣、2份的木瓜粉、0.3份的酵母粉混合,在110℃加热熟化30分钟,然后膨化制粒即得;

(6)保持水质的清新,在海虾快速生长期,稻田水位保持在70c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