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培富硒蒜薹多次采收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943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水培富硒蒜薹多次采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蒜薹,又称蒜毫,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蒜薹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目前蔬菜冷藏业中贮量最大、贮期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蒜薹的营养成分很高,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尼克酸、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以及大蒜素、大蒜新素等成分,具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以及具有活血、防癌、杀菌的功效,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现有技术中种植蒜薹一般只能采收一次,采收结束后即将地下大蒜收获,受采收次数的限制,亩产一直得不到提升。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蒜薹种植只能采收一次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培富硒蒜薹多次采收种植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培富硒蒜薹多次采收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腐熟鸡粪与含硒废水、水按1:1.5:3的重量比例混合,接种禾长蠕孢菌孢子悬液,在28-30℃,光照3000-3200Lux的光照下培养65-68小时,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在6000-8000r/min的离心速率下离心处理10-12分钟,静置,取上清液;(2)挑选无病虫、无挤压、无损伤的大瓣种,剥去种皮,将蒜瓣根部浸渍于浓度为0.1-0.15mol/L的钙盐水溶液中,在0.8-1kPa的压力下处理直至大蒜萌发出根芽;(3)将上清液在160-180℃的蒸汽温度下灭菌15分钟以上,按1000:4-6的重量比加入谷维素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液;(4)将生出根芽的大蒜定值于播种槽内,将培养液通入播种槽内,直至浸渍大蒜0.4-0.8cm深度处即可,此后蒜薹生长期定期向播种槽内通入培养液,使培养液浸渍大蒜深度不低于0.3cm;(5)大蒜播种后进入花芽鳞茎分化期时,浇灌一次甘草甜素5000倍液,每株浇灌20-25ml;(6)大蒜进入抽薹期时,每隔3天每株浇灌一次碘酸钠2000倍液,每次每株浇灌10-12ml;(7)蒜薹长度在30-40cm之间时,采收蒜薹;(8)蒜薹采收后,更换播种槽内的培养液,向播种槽内通入新的培养液,直至浸渍大蒜0.4-0.6cm深度处即可,同时浇灌一次甘草甜素5000倍液,每株浇灌20-25ml,控制棚内温度在15-17℃;(9)7-10天后,调节棚内温度升温至22-28℃,每隔3天每株浇灌一次碘酸钠1800倍液,每次每株浇灌10-12ml;(10)蒜薹长度在30-40cm之间时,采收蒜薹;(11)此后依照步骤(8)-(10)处理方法实现多次采收蒜薹,可连续采收4-5次。优选的,按100:1的体积比接种禾长蠕孢菌孢子悬液。优选的,将生出根芽的大蒜按40-45cm的间距单行定值于播种槽内,播种槽宽35-50cm。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步骤(1)将腐熟鸡粪与硒废水、水混合后,接种禾长蠕孢菌孢子悬液培养,能够使硒废水中的硒有效转化成有机硒溶解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中,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硒和营养物质;本发明步骤(2)中,将做种蒜瓣剥去种皮后浸渍于钙盐水溶液中并采用负压处理,能有效促进大蒜生根,蒜种经步骤(2)处理后,6小时内根部即可生出白色芽尖;本发明步骤(3)中,上清液经灭菌后,加入谷维素能够有效抑制种植期蒜薹病虫害的发生,蒜薹种植期总发病率低于2‰;大蒜播种后进入花芽鳞茎分化期时,浇灌甘草素稀释液,可提高蒜薹生长期对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大蒜进入抽薹期时,每隔3天每株浇灌一次碘酸钠2000倍液,能有效提高蒜薹内大蒜素的含量;蒜薹采收后,更换新的培养液,并调节棚内温度升温至22-28℃,能够为下次花茎伸长储存充足养分,施用续升高棚问后,能够快速再次抽出蒜薹,施用26-28小时后再次对大棚进行遮阴,能够快速再次抽出蒜薹;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种植大蒜,能够实现连续采收4-5次蒜薹,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且第二次采收产量不低于第一次采收产量的98.4%,第三次采收产量不低于第二次采收产量的95.7%,第四次采收产量不低于第三次采收产量的90.2%,每次采收得到的蒜薹色泽翠绿,茎秆直挺,脆嫩可口,富含大蒜素和硒元素,种植期间不喷洒任何农药,绿色无污染,无重金属物质残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水培富硒蒜薹多次采收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腐熟鸡粪与含硒废水、水按1:1.5:3的重量比例混合,按100:1的体积比接种禾长蠕孢菌孢子悬液,在28-30℃,光照3100Lux的光照下培养67小时,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在7000r/min的离心速率下离心处理11分钟,静置,取上清液;(2)挑选无病虫、无挤压、无损伤的大瓣种,剥去种皮,将蒜瓣根部浸渍于浓度为0.12mol/L的钙盐水溶液中,在0.88kPa的压力下处理直至大蒜萌发出根芽;(3)将上清液在160-180℃的蒸汽温度下灭菌15分钟以上,按1000:5的重量比加入谷维素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液;(4)将生出根芽的大蒜按40-45cm的间距单行定值于播种槽内,播种槽宽35-50cm,将培养液通入播种槽内,直至浸渍大蒜0.4-0.8cm深度处即可,此后蒜薹生长期定期向播种槽内通入培养液,使培养液浸渍大蒜深度不低于0.3cm;(5)大蒜播种后进入花芽鳞茎分化期时,浇灌一次甘草甜素5000倍液,每株浇灌22ml;(6)大蒜进入抽薹期时,每隔3天每株浇灌一次碘酸钠2000倍液,每次每株浇灌11ml;(7)蒜薹长度在30-40cm之间时,采收蒜薹;(8)蒜薹采收后,更换播种槽内的培养液,向播种槽内通入新的培养液,直至浸渍大蒜0.4-0.6cm深度处即可,同时浇灌一次甘草甜素5000倍液,每株浇灌22ml,控制棚内温度在16℃;(9)8天后,调节棚内温度升温至25℃,每隔3天每株浇灌一次碘酸钠1800倍液,每次每株浇灌11ml;(10)蒜薹长度在30-40cm之间时,采收蒜薹;(11)此后依照步骤(8)-(10)处理方法实现多次采收蒜薹,可连续采收4次。以下结合具体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试验材料供试蒜种品种为“葫蒜”,试验地为蚌埠市涂山县绿源蔬菜种植园内;试验分为A、B、C、D、E五组,A组试验面积为1亩,B组试验面积为1亩,C、D、E试验面积为半亩;A、B、C、D、E、五组地块相邻;A组采用实施例1方法对蒜薹进行种植管理,A组试验期间不额外对蒜薹进行防病处理,A组试验期间不额外对蒜薹进行增施肥料处理;B组采用常规大棚种植蒜薹方法种植蒜薹;C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步骤(1)中接种禾长蠕孢菌孢子悬液培养处理工序,即直接将腐熟鸡粪与含硒废水、水按1:1.5:3的重量比例混合,离心取上清液即可;D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步骤(3)中向灭菌后的上清液中加入谷维素;E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种植期间取消浇灌甘草甜素稀释液;F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种植期间取消浇灌碘酸钠稀释液;试验期间分别记录各组出苗时间、采收轮数、每次采收产量、种植期间发病率、采收得到蒜薹内大蒜素、有机硒含量。结果见表1:组别出苗时间(天)采收轮数第一轮采收产量(kg)第二轮采收产量(kg)第三轮采收产量(kg)第四轮采收产量(kg)总病害发生率(%)蒜薹内大蒜素含量(mmol/100g)蒜薹内有机硒含量(μg/100g)A146506426185590.120.392.53B316630003.70.22663C133862398305.790.370.20D3443835526113928.50.352.44E136035594313660.150.260.83F146466386075450.110.222.55由上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种植蒜薹,不仅能够实现多轮采收,每轮采收产量也较高,而且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率极低,得到的蒜薹绿色无污染,大蒜素含量极高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硒。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