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251阅读:4017来源:国知局
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具体涉及一种山羊去角器。



背景技术:

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山羊生产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至今在中国广大农牧区广泛饲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羊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中国山羊分布的地区广,遍及全国,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山羊头数超过绵羊。南方一些省(区)不能养绵羊的地方却可以养山羊。

山羊在争取族群里的地位或配偶时,通常采用角斗的方式进行;另外,工作人员在管理山羊时,山羊也会利用羊角攻击达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为了降低山羊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山羊在出生后10天内需要进行去角。

目前常用的去角方法是烙铁去角法,烙铁去角法是将山羊夹在工作人员两腿之间,将烙铁至于炭火中烧至暗红,或用功率为300瓦左右的电烙铁对羔羊的角基部进行烧烙,烧烙的次数可多一点,但是须注意烧烙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当表层皮肤破坏并伤及角原组织后可结束,达到去角的目的。山羊在烙铁去角法时,由于人体对山羊的定位效果不佳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去角效果,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另外,羊角为山羊重要的生物性特征,去角会导致羊角不完整,比如公羊就无法进行角斗,而对母羊的吸引力也会下降,这样最终导致此类山羊在羊群中的种群地位下降,甚至会被排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解决了山羊定位不佳发生晃动而导致的去角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山羊去角后种群地位下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包括加工室和去角机构,所述加工室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支撑臂,且两个所述支撑臂相对设置,所述支撑臂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夹持臂;所述加工室的内壁上还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台,所述支撑台和定位台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羊颈的弧形槽,所述支撑台与两个支撑臂呈三角分布;所述去角机构包括铁丝、羊角套和烙铁,所述铁丝的两端分别与加工室、羊角套连接,所述羊角套的顶部上设有通孔,所述烙铁包括烙铁杆和烙铁头,且烙铁杆与烙铁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烙铁头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烙铁杆内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烙铁杆之间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与电源连接的加热丝,所述第一通槽可拆卸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连通有储存箱,且储存箱内设有石膏浆,所述烙铁头的顶部设有波浪纹,且烙铁头内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上可拆卸连接有铁质的密封盖。

基础方案的原理:分离支管与第一通槽,连接烙铁杆与烙铁头,并使得烙铁头位于羊角套内,再利用密封盖密封第二通槽;操作时,先将山羊送至加工室内,两个夹持臂对羊身进行夹紧,且此时支撑臂内弹簧为收缩状态,再将羊颈放置于支撑台的弧形槽内,控制定位台的弧形槽放置于羊颈上,并连接定位台与支撑台,以此完成对山羊的定位;将铁丝上的羊角套套在羊角上,启动电源,使得夹层内的加热丝加热至足够温度,加热丝的热量传递至烙铁头,并人工驱动烙铁头有波浪纹的一面向羊角的方向移动,以此完成山羊去角。如果山羊因没有羊角而无法角斗导致被族群排挤,该装置还可为其制作假羊角,即取下羊角套,分离第二通槽和密封盖,连接支管与储存箱,石膏浆从储存箱流出经支管、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流入羊角套内,待石膏浆冷却后在羊角套的定型下,形成假的羊角,为山羊提供了角斗的资格,提高了山羊的种群地位,并且由于烙铁头顶部的波浪纹,增大了石膏浆与羊角的接触面,加强了石膏浆与羊角的粘连性。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利用两个夹持臂完成对羊身的定位,利用支撑台和定位台上的弧形槽完成对羊颈的定位,以此完成对山羊的整体定位,相较于传统的去角方式,通过对山羊的定位,降低了山羊去角时会晃动的幅度,提高了山羊去角的效果;再利用加热后的烙铁头在羊角套内向羊角的方向移动,以此完成山羊的去角;当山羊因没有羊角无法角斗而逐渐被族群排挤时,该装置还可为其制作假羊角,主要利用石膏浆穿过支管、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流入羊角套内,待石膏浆冷却后在羊角套的定型下,形成假的羊角,进而为山羊提供了角斗的资格,提高了山羊的种群地位,也加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另外:1、羊套套接于羊角上,烙铁头在通孔上移动完成对山羊的去角,羊角套可保证羊角去除的工作范围,羊角套上的通孔还能对烙铁的运动路径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进而保证烙铁头对羊角的去除效果。2、与夹持臂连接的为弹簧,根据弹簧的收缩性,可应用于不同体积山羊的夹紧,增加了适用性。3、将弹簧设置于支撑臂内,使得弹簧的形变在一条轴线上,保证了弹簧形变的路径,加强了与弹簧连接的夹持臂对山羊的夹持臂效果。4、支撑台和定位台上的弧形槽相互配合,降低了山羊头部的晃动幅度,提高了羊角去除的精准性。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台上的设有挂环,所述定位台上设有能与挂环连接的挂钩,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支撑台上挂环与定位台上挂钩的连接,即可完成羊颈的定位,降低了山羊头部晃动的幅度,提高了去羊角的效果,且挂钩与挂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既简单又方便。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臂远离夹持臂的一端设有气缸,通过上述设置,针对过瘦的羊身,夹持臂不能完成对羊身的夹紧时,可利用气缸带动支撑臂移动足够的距离,保证夹持臂对羊身的夹紧效果。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羊角套的外壁设有橡胶条,通过上述设置,将羊角套套在山羊的羊角上时,再将橡胶条套在山羊的头部,进一步保证了羊角套的定位效果。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铁丝为弹性材料,且铁丝的外表面套有橡胶套,通过上述设置,由于铁丝为弹性材料,可有一定的拉伸效果,延长了其使用距离;由于橡胶套为柔性材质,相较于手部直接与铁丝接触,橡胶套既能增强手部握持的舒适感,又能避免手部被铁丝磨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烙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台与定位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工室1、支撑臂2、弹簧3、夹持臂4、支撑台5、定位台6、弧形槽7、铁丝8、羊角套9、通孔10、烙铁杆11、烙铁头12、第一通槽13、夹层14、加热丝15、支管16、储存箱17、石膏浆18、波浪纹19、第二通槽20、密封盖21、气缸22、挂环23、挂钩24、橡胶条2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用于山羊的去角装置,包括加工室1和去角机构,加工室1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加工室1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固接有气缸22,且每个气缸22上均连接有支撑臂2,两个支撑臂2相对设置,支撑臂2内固接有弹簧3,弹簧3上连接有弧形的夹持臂4;

加工室1的左壁上设置有支撑台5,支撑台5上设置有定位台6,支撑台5上的设置有挂环23,定位台6上设置有能与挂环23连接的挂钩24,利用支撑台5上挂环23与定位台6上挂钩24的连接,即可完成羊颈的定位,降低了山羊头部晃动的幅度,提高了去羊角的效果,且挂钩24与挂环23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既简单又方便。支撑台5和定位台6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羊颈的弧形槽7,且两个弧形槽7相对设置。

去角机构包括铁丝8、漏斗状的羊角套9和与电源连接的烙铁,铁丝8的两端分别与加工室1、羊角套9连接,且铁丝8为弹性材料,铁丝8的外表面还套有橡胶套,由于铁丝8为弹性材料,可有一定的拉伸效果,延长了其使用距离;由于橡胶套为柔性材质,相较于手部直接与铁丝8接触,橡胶套既能增强手部握持的舒适感,又能避免手部被铁丝8磨伤的情况。羊角套9的顶部上设置有通孔10,羊角套9的外壁连接有橡胶条25,将羊角套9套在山羊的羊角上时,再将橡胶条25套在山羊的头部,进一步保证了羊角套9的定位效果。

如图2所示,烙铁包括烙铁杆11和烙铁头12,且烙铁杆11与烙铁头12螺纹连接,烙铁头12的宽度大于通孔10的直径,烙铁杆11内开设有第一通槽13,且第一通槽13与烙铁杆11之间设置有夹层14,夹层14内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加热丝15,第一通槽13螺纹连接有支管16,支管16连通有储存箱17,且储存箱17内填充有石膏浆18,烙铁头12的顶部设置有波浪纹19,且烙铁头12内开设有第二通槽20,第二通槽20上螺纹连接有铁质的密封盖21。

本实施例中,分离支管16与第一通槽13,连接烙铁杆11与烙铁头12,并使得烙铁头12位于羊角套9内,再利用密封盖21密封第二通槽20;操作时,先将山羊送至加工室1内,两个夹持臂4对羊身进行夹紧,且此时支撑臂2内弹簧3为收缩状态,再将羊颈放置于支撑台5的弧形槽7内,控制定位台6的弧形槽7放置于羊颈上,并连接定位台6上的挂钩24与支撑台5上的挂环23,以此完成对山羊的定位,相较于传统的去角方式,通过对山羊的定位,降低了山羊去角时会晃动的幅度,提高了山羊去角的效果。

将铁丝8上的羊角套9套在羊角上,再将橡胶条25套在山羊的头部,启动电源,使得夹层14内的加热丝15加热至足够温度,加热丝15的热量传递至烙铁头12,并人工驱动烙铁头12有波浪纹19的一面向羊角的方向移动,以此完成山羊去角。如果山羊因没有羊角而无法角斗导致被族群排挤,该装置还可为其制作假羊角,即取下羊角套9,分离第二通槽20和密封盖21,连接支管16与储存箱17,石膏浆18从储存箱17流出经支管16、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20流入羊角套9内,待石膏浆18冷却后在羊角套9的定型下,形成假的羊角,为山羊提供了角斗的资格,提高了山羊的种群地位,也加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并且由于烙铁头12顶部的波浪纹19,增大了石膏浆18与羊角的接触面,加强了石膏浆18与羊角的粘连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