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牛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7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牛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肉牛的饲养程序如《河南畜牧兽医》所记载的肉牛育肥技术,有均衡饲养育肥技术和前低后高饲养育肥技术,但由于不同的低于和环境对肉牛的影响较大,因此导致同样饲养的肉牛在不同环境之下的存活率偏差较大。目前,国内关于肉牛的饲喂方式也有一定研究,但高成活率的肉牛饲喂方法鲜有报道。

研究表明,影响肉牛的存活率的几大因素包括:温度、配料、饮水以及空气等,但是其中配料是影响肉牛存活率的即为重要的因素。肉牛的配料分为青贮料、干草料和精料,一般大量采用的是青贮料与干草料的搭配方式构成肉牛的配料。一般情况下,肉牛食用青贮料过多,会造成肉牛对干物摄入不足,就会造成肉牛拉出的粪便的湿度升高;肉牛食用干草料过多,则容易引起肉牛的消化系统疾病,同时肉牛拉出的粪便的湿度降低;而上述两种后果均给肉牛的存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旦饲养方法不当,则会降低肉牛牛犊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肉牛的存活率的肉牛的养殖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肉牛的养殖方法,包括在牛犊出生后半小时内灌服第一次初乳,第一次初乳使用经产牛的初乳,饲喂量为体重的10%,最多不超过4kg;从第二次初乳开始,采用奶瓶饲喂,喂足三天初乳,1.5-2kg/次/头,3次/日,所述初乳采用水浴间隔加热至38℃时饲喂;从出生第4天开始饲喂常乳、开食料以及水,常乳用水浴间接加热至75℃,然后降温至39℃时饲喂,1.5-2.0kg/次/头,3次/日,开食料的饲喂为自由采食,水温不高于34℃;出生第10天开始饲喂干草,自由采食,充足供应,直至牛犊达到3月断奶龄;还包括如下饲喂步骤:

步骤一:用温度为30℃的柠檬水冲洗牛犊全身,其中柠檬水由柠檬汁与清水按照质量比为1:5混合均匀制得;步骤二:在牛犊的3~6个月期间,以每天给每只牛犊喂青贮料和干草料共计:4kg/次/头、3次/天、饮水充足供应为食料饲喂基准量,然后每隔24小时对每头牛犊拉出的牛粪的湿度进行检测,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同时按照牛犊粪湿度增每增加3~5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3个百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3~5个百分点调整牛犊的喂食量。

本方案主要是对3~10个月的牛犊的饲喂方式进行了优化,以提高牛犊的存活率。步骤一使用柠檬水对牛犊进行清洗是为了给牛犊杀菌消毒,因为柠檬水不但呈酸性、而且其富含维生素,可用于抑制牛犊皮肤表层的细菌。而本方案中的步骤二实为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步骤二中通过对牛犊的牛粪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牛粪的湿度来对牛犊的食物进行调整:一是因为牛犊产生的粪便可直接示出牛犊对于食物的摄入量、二是因为仅对牛粪进行检测不会影响到牛犊的生长。而且,每隔24小时对牛粪进行实时检测,可与牛犊食用食物的时间相对应,均为24小时,可对牛犊的饲喂形成快速反应机制。而且,在牛犊正常引用水的条件下,也基本无其它外部因素可对牛犊粪便的湿度产生影响,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利于牛犊的生产,提高了牛犊的存活率。而且,即使不诊断也可达到技术效果,而且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医学知识和该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从所获得的信息本身不能够直接得出牛犊的健康状况。

进一步,步骤二中牛犊粪便的湿度检测的时机为牛犊排出牛粪后的3~5小时之间。牛犊在排出牛粪以后,牛粪会与周围空气接触,但是牛粪又具有一定的温度,因此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冷却,避免温度对检测湿度造成影响。而在此时间段内,牛粪一直处于降温状态,因此周围空气很难影响到牛粪的湿度,因此对于牛粪的湿度检测结果更为有利。

进一步,步骤二中牛犊粪便的湿度检测的时机为牛犊排出牛粪后3.5小时。在上述时刻,牛粪与周围环境温度基本无差别,此时牛粪的湿度能维持一定的平衡,对于牛粪的检测最为有利。

进一步,步骤二中喂食牛犊的青贮料和干草料的比例按照牛犊粪便湿度每增加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个百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2个百分点进行调整。按照本优化方案中的条件对牛犊进行的食物比例进行调整,可进一步提高牛犊的存活率。

进一步,步骤二中喂食牛犊的青贮料和干草料的比例按照粪便湿度每增加5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3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5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3百分点进行调整。按照本优化方案中的条件对牛犊进行的食物比例进行调整,可进一步提高牛犊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一种肉牛的养殖方法,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在表1以及表2中体现,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

一种肉牛的养殖方法,选择新出生的肉牛牛犊1000头,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500头,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饲喂,具体包括:

出生后半小时内灌服第一次初乳,第一次初乳使用经产牛的初乳,饲喂量为体重的10%,最多不超过4kg;从第二次初乳开始,采用奶瓶饲喂,喂足三天初乳,1.5-2kg/次/头,3次/日,所述初乳采用水浴间隔加热至38℃时饲喂;从出生第4天开始饲喂常乳、开食料以及水,常乳用水浴间接加热至75℃,然后降温至39℃时饲喂,1.5-2.0kg/次/头,3次/日,开食料的饲喂为自由采食,水温不高于34℃;出生第10天开始饲喂干草,自由采食,充足供应,直至牛犊达到3月断奶龄。

步骤一:选取身体健壮的3个月大的牛犊,用温度为30℃的柠檬水冲洗牛犊全身,其中柠檬水由柠檬汁与清水按照1:5(质量比)混合均匀制得,同时每隔24小时对每头牛犊拉出的牛粪的湿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时机为牛犊排出牛粪后的3~5小时之间,具体为3.5小时,在每个月月末对牛犊的存活数量进行排查。

步骤二:在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天给每只牛犊喂青贮料和干草料共计:4kg/次/头,3次/天,饮水充足供应,同时每隔24小时对每头牛犊拉出的牛粪的湿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时机为牛犊排出牛粪后的3~5小时之间,具体为3.5小时,在每个月月末对牛犊的存活数量进行排查。

步骤三:在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天给每只牛犊喂青贮料和干草料共计:5kg/次/头,1次/天,干草料自由采食,饮水充足供应,同时每隔24小时对每头牛犊拉出的牛粪的湿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时机为牛犊排出牛粪后的3~5小时之间,具体为3.5小时,在每个月月末对牛犊的存活数量进行排查。

上述青贮料主要包括:玉米、麦麸以及膨化大豆等,其中,在牛犊的3~6个月期间喂食粗蛋白含量≥20%的青贮料,在牛犊的6~10个月期间喂食粗蛋白含量≥18%的青贮料。而上述甘草由羊草和稻草组成,羊草和稻草的重量比例为9:1。上述喂食采用自动喂食机,如自动放料机,先将青贮料和干草料放入自动放料机内,根据对牛粪监测的湿度进行调整放料,每对牛粪的湿度检测一次,随机调整一次放料,其中跳的的为青贮料与干草料的放料比例,每次调整比例为: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增加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个百分点;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此为正常生长牛犊的粪便湿度值),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2个百分点。上述湿度以干草料为检测的过程为采用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传感器插入到牛粪中,然后利用控制器直接对湿度进行读取,以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2.5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和以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4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实验过程如下:

表1第一组500头牛犊饲养过程

表2第二组500头牛犊饲养过程

结论说明:

通过表1和表2对比可以看出,当通过对牛犊的粪便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粪便的湿度调整牛犊的喂食量,即以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2.5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和以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4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按照粪便湿度每增加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个百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3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2个百分点进行调整,牛犊的存活头数明显每增加,死亡率下降显著。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牛犊的选取数量、分组、喂食方式等与实施例1均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2.5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和以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4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按照的粪便湿度每增加5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3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5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3百分点进行调整,实验过程如下:

表3第三组500头牛犊饲养过程

结论说明:

通过表3和表1单独对比可以看出,当通过对牛犊的粪便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粪便的湿度调整牛犊的喂食量,即以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2.5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和以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4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按照的粪便湿度每增加5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个百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5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2个百分点进行调整,牛犊的存活头数明显每增加,死亡率下降显著。

通过表3和表2单独对比可以看出,当通过对牛犊的粪便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粪便的湿度调整牛犊的喂食量,即以牛犊的3~6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2.5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以30%RH为牛粪的湿度基准值和以牛犊的6~10个月期间:每日饲喂青贮料4kg/次/头、3次/天、余下为干草料为调整基准,按照的粪便湿度每增加5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下降2个百分点;牛犊的粪便湿度每减少5个百分点、则青贮料与干草料的质量比升高2个百分点进行调整,表3中的存活头数与表2中的存活头数基本相当,牛犊的存活率均较高。

总结:通过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看出,肉牛的存活率与肉牛在生长时段食用的青贮料和干草料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关系,同时通过检测肉牛的粪便以调整青贮料和干草料的饲喂比例,可以显著提高牛犊(即肉牛)的成活率。

注:生长10个月后的牛犊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生死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