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3328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及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水生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1884),俗称蚂蟥,别名为马蛭、宽身金线蛭和宽身蚂蟥,隶属环节动物门 (ANNELIDA)、蛭纲 (Hirudinea)、真蛭亚纲 (Euhirudinea Lukin,1956)、无吻蛭目 (Arhynchobdellida Blanchard,1894)、医蛭形亚目 (Hirudiniformes Caballero,1952)、黄蛭科 (Haemopidae Sawyer,1986)、金线蛭属 (Whitmania Blanchard,1888),在我国广泛分布,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产动物。宽体金线蛭干燥全体为传统中药材宽体金钱蛭,其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破血通经,逐瘀消癥功能,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打损伤。其干制品经炮制后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药、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人们对野生水蛭无节制的捕捉,野生水蛭资源已日益枯竭,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世界上蛭类有数百种,作为医学研究的水蛭种类也较多,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用水蛭仅有3种的干燥全体,其中以宽体金线蛭的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我国批准的以水蛭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脑血康口服液、抗血栓片、活血通脉胶囊等,其使用的水蛭药材几乎全部是从药材市场或产地收购来的宽体金线蛭干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常见病、多发病,因此,药材市场对水蛭的需求逐年增加。

由于野生水蛭资源数量有限,发展水蛭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目前,主要的养殖方法是:将宽体金线蛭苗种直接放入池塘中,该方法虽然减少了蛭种的捕捞环节,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生产中由于饵料不足等原因,蛭苗生长速度及规格差异极大,同时,由于养殖池塘中小龙虾、蟾蜍、青蛙等敌害生物多,苗种成活率极低,极大限制了此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及方法,其目的一为:宽体金线蛭成活率提高到60%以上;目的二为:培育2个月的宽体金线蛭苗种个体规格平均可达到2~3g;目的三为:可以为规模化水蛭养殖场提供高质量、大批量的宽体金线蛭苗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包括培育桶1、网格2、溢水管3、流速控制开关4、自动控制阀5、蓄水池6、水源7、电动潜水泵8、进水管9、出水管10和喷流管11,所述装置在培育桶1内装有网格2,培育桶1装有进水管9,进水管9顶部装有喷流管11,培育桶1底部装有出水管10,培育桶1中间装有溢水管3并与出水管10相连通,进水管9与蓄水池6相连通,水源7内装有电动潜水泵8并用管道与蓄水池6相连通。

所述蓄水池6内装有自动控制阀5,自动控制阀5用数据线与电动潜水泵8相连接。

所述的喷流管11在培育桶1的入口处装有流速控制开关4,流速控制开关4用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的培育桶1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培育桶1底部由周边向桶底中心呈斜坡状,其坡度为5-10度。

所述培育桶1内放置的网格2,其顶部高出培育桶1水面10cm,且每个网格2之间的距离为15-20cm,每个培育桶1内放置6-8个网格2。

所述喷流管11两端为封闭式,面向培育桶1方向开有流水孔。

一种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前期准备:将矩形网格2顶部制作成直角向内折且呈“7”字形状,网格2顶部用网片固定在与网格2口径相同的铁丝圈上,将培育桶1排成一行,在培育桶1的顶部布置绷直的绳索,并将绳索的首尾进行固定,在绳索上装上网格2,网格2的主体部分布置于培育桶1的水中,设置流速控制开关4的流速数据和自动控制阀5的开启、关闭数据;

2、宽体金线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金线蛭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12-15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进行孵化;

3、幼苗的投放及管理: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投放在网格2中,同一网格2中投放同一批次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网格2和培育桶1的顶部放置水葫芦为遮蔽物,水葫芦的面积为网格2和培育桶1顶部面积的45-50%,并在网格2中投放占宽体金线蛭幼苗数量为1.5-2.5倍消毒后的活体仔螺;

4、培育期的管理: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水流量为日循环2-3次,培育桶1每隔7天排污一次,每隔15天进行一次筛选分养和养殖密度调整,筛选后的宽体金线蛭幼苗同一规格的幼苗放入同一网格2中,且每一网格2中放入的幼苗量为筛选前数量的30%;

5、苗种的出售标准: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整个培育期为60天,当宽体金线蛭幼苗单个体达2-3g时,即能作为苗种出售或投放到规模养殖池中放养。

所述的孵化室的孵化温度为25-28℃,孵化湿度为70-80%。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方法,便于水蛭苗种的观察和管理,更好的满足其生存条件;

2、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使水蛭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可提高到60%以上;

3、使用该方法通过2个月的生长水蛭个体规格平均可达到2-3g,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4、该方法操作简单,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微流水循环式网格培育宽体金线蛭苗种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培育桶结构示意图;

图3、培育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

1、前期准备:

(1)培育桶的选用:选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培育桶1,且培育桶1底部由周边向桶底中心的坡度为5度,培育桶1中心安装的溢水管3其高度为培育桶高度的70%,且与排水管10相连通,每个培育桶1内放置6个网格2,每两个网格2之间的距离为15cm;

(2)网格的制作及安装:将矩形网格2顶部制作成直角向内折且呈“7”字形状,用来防止金线蛭幼苗逃走,网格2顶部用乙纶网片固定在与网格2口径相同的铁丝圈上,将培育桶1排成一行,在培育桶1的顶部布置绷直的绳索,并将绳索的首尾进行固定,在绳索上装上网格2,网格2的主体部分布置于培育桶1的水中;

(3)参数设置:设置装在喷流管11顶部的流速控制开关4的水流流速数据,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设置为日循环2-3次,自动控制阀5的开启、关闭数据设置为:当蓄水池6中的水位低于最高水位的三分之一时,自动控制阀5开启电动潜水泵8,从水源7中向蓄水池6补水,当蓄水池6达到最高水位时,自动控制阀5关闭电动潜水泵8,清水通过进水管9、喷流管11和流速控制开关4进入培育桶1中;

2、宽体金线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金线蛭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12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室的温度为28℃,孵化湿度为80%;

3、幼苗的投放及管理: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投放在网格2中,同一网格2中投放同一批次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网格2和培育桶1的顶部放置水葫芦为遮蔽物,水葫芦的面积为网格2和培育桶1顶部面积的45%,并在网格2中投放占宽体金线蛭幼苗数量为1.5倍消毒后的活体仔螺;

4、培育期的管理: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为日循环2-3次,培育桶1每隔7天排污一次,每隔15天进行一次筛选分养和养殖密度调整,筛选后的宽体金线蛭幼苗同一规格的幼苗放入同一网格2中,且每一网格2中放入的幼苗量为筛选前数量的30%;筛选分养的同时,补充投放和步骤3所述数量相同的消毒后的活体子螺。

5、苗种的出售标准: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整个培育期为60天,当宽体金线蛭幼苗单个体达2-3g时,即能作为苗种出售或投放到规模养殖池中放养。

实施例二

参见图1-3

1、前期准备:

(1)培育桶的选用:选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培育桶1,且培育桶1底部由周边向桶底中心的坡度为8度,培育桶1中心安装的溢水管3其高度为培育桶高度的70%,且与排水管10相连通,每个培育桶1内放置7个网格2,每两个网格2之间的距离为17cm;

(2)网格的制作及安装:将矩形网格2顶部制作成直角向内折且呈“7”字形状,用来防止金线蛭幼苗逃走,网格2顶部用乙纶网片固定在与网格2口径相同的铁丝圈上,将培育桶1排成一行,在培育桶1的顶部布置绷直的绳索,并将绳索的首尾进行固定,在绳索上装上网格2,网格2的主体部分布置于培育桶1的水中;

(3)参数设置:设置装在喷流管11顶部的流速控制开关4的水流流速数据,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设置为日循环2-3次,自动控制阀5的开启、关闭数据设置为:当蓄水池6中的水位低于最高水位的三分之一时,自动控制阀5开启电动潜水泵8,从水源7中向蓄水池6补水,当蓄水池6达到最高水位时,自动控制阀5关闭电动潜水泵8,清水通过进水管9、喷流管11和流速控制开关4进入培育桶1中;

2、宽体金线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金线蛭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14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室的温度为27℃,孵化湿度为75%;

3、幼苗的投放及管理: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投放在网格2中,同一网格2中投放同一批次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网格2和培育桶1的顶部放置水葫芦为遮蔽物,水葫芦的面积为网格2和培育桶1顶部面积的50%,并在网格2中投放占宽体金线蛭幼苗数量为2.0倍消毒后的活体仔螺;

4、培育期的管理: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为日循环2-3次,培育桶1每隔7天排污一次,每隔15天进行一次筛选分养和养殖密度调整,筛选后的宽体金线蛭幼苗同一规格的幼苗放入同一网格2中,且每一网格2中放入的幼苗量为筛选前数量的30%;筛选分养的同时,补充投放和步骤3所述数量相同的消毒后的活体子螺。

5、苗种的出售标准: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整个培育期为60天,当宽体金线蛭幼苗单个体达2-3g时,即能作为苗种出售或投放到规模养殖池中放养。

实施例三

参见图1-3

1、前期准备:

(1)培育桶的选用:选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培育桶1,且培育桶1底部由周边向桶底中心的坡度为10度,培育桶1中心安装的溢水管3其高度为培育桶高度的70%,且与排水管10相连通,每个培育桶1内放置8个网格2,每两个网格2之间的距离为20cm;

(2)网格的制作及安装:将矩形网格2顶部制作成直角向内折且呈“7”字形状,用来防止金线蛭幼苗逃走,网格2顶部用乙纶网片固定在与网格2口径相同的铁丝圈上,将培育桶1排成一行,在培育桶1的顶部布置绷直的绳索,并将绳索的首尾进行固定,在绳索上装上网格2,网格2的主体部分布置于培育桶1的水中;

(3)参数设置:设置装在喷流管11顶部的流速控制开关4的水流流速数据,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设置为日循环2-3次,自动控制阀5的开启、关闭数据设置为:当蓄水池6中的水位低于最高水位的三分之一时,自动控制阀5开启电动潜水泵8,从水源7中向蓄水池6补水,当蓄水池6达到最高水位时,自动控制阀5关闭电动潜水泵8,清水通过进水管9、喷流管11和流速控制开关4进入培育桶1中;

2、宽体金线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金线蛭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15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室的温度为25℃,孵化湿度为70%;

3、幼苗的投放及管理: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投放在网格2中,同一网格2中投放同一批次孵化出的宽体金线蛭幼苗,网格2和培育桶1的顶部放置水葫芦为遮蔽物,水葫芦的面积为网格2和培育桶1顶部面积的50%,并在网格2中投放占宽体金线蛭幼苗数量为2.0倍消毒后的活体仔螺;

4、培育期的管理:培育桶1中水流的循环量为日循环2-3次,培育桶1每隔7天排污一次,每隔15天进行一次筛选分养和养殖密度调整,筛选后的宽体金线蛭幼苗同一规格的幼苗放入同一网格2中,且每一网格2中放入的幼苗量为筛选前数量的30%;筛选分养的同时,补充投放和步骤3所述数量相同的消毒后的活体子螺。

5、苗种的出售标准: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整个培育期为60天,当宽体金线蛭幼苗单个体达2-3g时,即能作为苗种出售或投放到规模养殖池中放养。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非限定实施方式,还可以衍生出大量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和不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的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