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3892发布日期:2018-06-08 19:28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Denis et Schiffermuller),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花翅小卷蛾属(Lobesia),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经济植物花和果实的世界性害虫,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被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取食葡萄的花和浆果,如果成熟的葡萄串遭遇蛾虫袭击,浆果会感染葡萄孢菌病害进一步腐烂。除葡萄外,该卷蛾还危害橄榄、黑莓、樱桃、油桃、柿子和石榴等。葡萄花翅小卷蛾源产地为意大利,现已传至全欧洲、非洲北部和西部、亚洲的中东和远东地区以及美国部分地区。2009年到2014年葡萄花翅小卷蛾在美国加州的肆虐致使当地价值约57亿美元的葡萄及核果作物受到威胁,几乎使得美国的葡萄出口因此而中断。随着国际水果贸易的增加,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在加强进境葡萄的检疫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其的基础研究,以应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对我国葡萄产业的挑战。

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有害生物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专一性强的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速发展,在国内已经有多种害虫的信息素产品得到推广应用。由于信息素多态性的存在,即不同地理型的同种昆虫的信息素组分和比例可能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国外应用成熟的葡萄花翅小卷蛾信息素产品在国内应用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对水果进口国及其周边国家发生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信息素组分和比例进行研究,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检疫和入侵后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害虫检疫、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达到综合治理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应用方法。

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包括(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

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中(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95%。

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混合后,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滴入反口橡胶头中,待溶剂挥发干即得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诱芯。

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正己烷、正戊烷中的一种。

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混合后,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加入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诱芯。

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花生油、葵花籽油、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上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应用方法,将固定了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区域,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害虫检疫、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

所述诱捕器为粘虫板诱捕器、船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形诱捕器和水盆形诱捕器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可应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害虫检疫、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葡萄花翅小卷蛾具有重要意义。该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制备简单,剂型多样,使用简单,条件可行,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专一性强,不产生抗性,对天敌没有伤害,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不怕风吹、雨林和日晒;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d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的制备

不同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配方如表1所示。将(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μg),用500μL正己烷溶解后,滴入500μL的反口橡胶头中,风干后即得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诱芯。

表1 不同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配方

实施例2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的制备

不同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配方如表2所示。将(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μg),用500μL氯化石蜡溶解后,加入1000μL的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诱芯。

表2 不同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配方

实施例3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

选择葡萄品种、长势、肥水管理条件一致,面积在10亩以上的连片葡萄园作试验田,均匀设置8个含有实施例1中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的粘虫板诱捕器(诱捕器购置于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设置性引诱剂对照(SP)和空白对照(CK),其中性引诱剂对照(SP)是含有如下质量比例的化合物{(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E,Z)-7,9-十二碳二烯-1-醇(E7,Z9-12:OH)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为100:5:1)}制备的含量1000μg的反口橡胶诱芯的粘虫板诱捕器;空白对照(CK)为不含诱芯的粘虫板诱捕器。

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随机排列。每三天调查诱捕到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数量,同时更换粘虫板,持续调查30天。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本发明制备的诱芯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均有一定的诱杀能力,其中根据配方1-7制备的诱芯对葡萄花翅小卷蛾诱捕能力最好,显著优于性引诱剂对照(SP)。

实施例4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田间试验

选择葡萄品种、长势、肥水管理条件一致,面积在10亩以上的连片葡萄园作试验田,均匀设置8个含有实施例2中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的桶形诱捕器(诱捕器购置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设置性引诱剂对照(SP)和空白对照(CK),其中性引诱剂对照(SP)是含有如下质量比例的化合物{(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E,Z)-7,9-十二碳二烯-1-醇(E7,Z9-12:OH)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为100:5:1)}制备的含量1000μg的聚乙烯瓶诱芯的桶形诱捕器;空白对照(CK)为不含诱芯的桶形诱捕器。

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随机排列。所有桶形诱捕器中均加入含1%的吐温80的水溶液200mL,防止诱捕到的葡萄花翅小卷蛾逃逸。每三天调查诱捕到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数量,同是更换诱捕器中的吐温80水溶液,持续调查30天。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聚乙烯瓶诱芯)田间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本发明制备的诱芯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均有一定的诱杀能力,其中根据配方2-7制备的诱芯对葡萄花翅小卷蛾诱捕能力最好,显著优于性引诱剂对照(SP)。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的性引诱剂可以准确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害虫检疫、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该葡萄花翅小卷蛾性引诱剂制备简单,剂型多样,使用简单,条件可行,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专一性强,不产生抗性,对天敌没有伤害,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不怕风吹、雨林和日晒;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d以上。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