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3884发布日期:2018-06-08 19:28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宗农药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腾片剂技术是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药领域的一种药物制剂技术,它与普通片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还含有泡腾崩解剂,当泡腾片放入饮水中之后,在泡腾崩解剂的作用下,即刻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有时崩解产生的气泡还会使药片在水中上下翻滚,加速其崩解和融化。通过药剂本身的泡腾效果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均匀的分布于药液或水田中。

传统的泡腾片剂制作技术一般为干粉压片或半干粉压片,这样压出来的泡腾片剂中的有效成分均匀度差,入水后其泡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影响有效成分发挥其作用。本发明通过对压片过程进行改良,将酸源和二氧化碳源分解进行造粒,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压片,使得有效成分、酸源、二氧化碳源均能够均匀分布,显著提高了片剂的泡腾效果,使得有效成分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提高其药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能使有效成分的药效显著提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药泡腾片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农药有效成分0.01%-50%,酸源10%-40%,二氧化碳源10%-40%,扩散剂1%-10%,粘结剂0.1%-5%,填料补足100%。

所述的农药活性成分选自吡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吡嘧磺隆、丙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嘧菌酯、甲氨基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噁霉灵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酸源为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己二酸、琥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二氧化碳源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钾、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扩散剂为萘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聚羧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粘结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比咯烷酮、瓜尔胶、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填料为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玉米淀粉、海泡石、微晶纤维素、滑石粉、硅藻土、白炭黑、硬脂酸镁、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种农药泡腾片剂的制备方法:将酸源、二氧化碳源分别与农药活性成分、扩散剂、粘结剂、填料混合后造粒,分别得到酸粒、碱粒;再将酸粒与碱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压片得到农药泡腾片剂。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农药泡腾片剂生产工艺的改良,扩大泡腾技术在农药领域的应用范围,能使有效成分的药效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含量为重量。

实施例一:2.5%吡嘧磺隆泡腾片剂

(1)准确称取2.5%吡嘧磺隆原药、20%柠檬酸、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与余量白色高岭土混合后,进行超微气流粉碎,所得吡嘧磺隆母粉粒径必须小于5μm。

(2)将步骤1所得的吡嘧磺隆母粉造粒即得酸源粒子。

(3)准确称取2.5%吡嘧磺隆原药、8%碳酸氢钠、20%碳酸钙、、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与余量白色高岭土混合后,进行超微气流粉碎,所得吡嘧磺隆母粉粒径必须小于5μm。

(4)将步骤3所得的吡嘧磺隆母粉造粒即得二氧化碳源粒子。

(5)将酸源粒子及二氧化碳源粒子按1:1混合后压片即得2.5%吡嘧磺隆泡腾片剂。

实施例二:23%苄嘧磺隆·丙草胺泡腾片剂

(1)准确称取3%苄嘧磺隆、20%丙草胺、18%酒石酸、2%十二烷基硫酸钠、20%白炭黑与余量白色高岭土混合后,进行超微气流粉碎,所得母粉粒径必须小于5μm。

(2)将步骤1所得的3%苄嘧磺隆20%丙草胺母粉造粒即得酸源粒子。

(3)准确称取3%苄嘧磺隆、20%丙草胺、6%碳酸氢钠、20%碳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20%白炭黑与余量白色高岭土混合后,进行超微气流粉碎,所得3%苄嘧磺隆20%丙草胺母粉粒径必须小于5μm。

(4)将步骤3所得的3%苄嘧磺隆20%丙草胺母粉造粒即得二氧化碳源粒子。

(5)将酸源粒子及二氧化碳源粒子按1:1混合后压片即得23%苄嘧磺隆·丙草胺泡腾片剂。

实施例三:药效验证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制得的2.5%吡嘧磺隆泡腾片剂、23%苄嘧磺隆·丙草胺泡腾片剂方别进行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表1、防除水稻田杂草药效试验结果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2.5%吡嘧磺隆泡腾片剂、23%苄嘧磺隆·丙草胺泡腾片剂不仅防效由于可湿性粉剂,而且持效期显著延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