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虫体僵化,虫体表面上及虫体内部白僵菌丝和孢子,干燥后形成白僵蚕。白僵蚕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其味咸、辛,性平,可治面上黑及碍容性疾病,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含维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
现有人工生产白僵蚕,产品质量能够达到道地药材的指标,且生产过程更易人工控制,然而现有的人工生产的白僵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感染后的蚕体从死亡到僵化时间较长,白僵蚕的僵化率较低,僵化时间不整齐,质量不稳定,产量较低,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得到的蚕体死亡时间整齐,僵化时间短,僵化率高,白僵蚕产量高,质量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均匀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密闭空间1-2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控制温度为22-26℃,湿度为95-98%,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控制温度为24-28℃,湿度80%以上,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优选的,步骤(2)所述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6-109个孢子/mL。
更为优选的,步骤(2)所述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7-108个孢子/mL。
优选的,步骤(2)病原攻毒前,先调整养蚕温度至24-28℃,养蚕湿度为82%以上。
优选的,步骤(2)喷施白僵菌孢子液时,采用喷雾器雾化喷施,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
优选的,步骤(3)蚕体培养中,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
优选的,步骤(4)所述蚕座纸为牛皮纸。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病原的活性高低决定病原攻毒时毒力的强弱,不同活性的病原,其致病致死率差异很大,如在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培养,病原可能产生变异,产孢量、生长量等下降,致病力下降,因此,本申请技术方案在病原攻毒前,将进行病原复壮,其目的在于提高病原致病活性,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并尽快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使用,避免活性下降。在病原攻毒步骤中,采用的是家蚕5龄起蚕,起蚕经家蚕蜕皮的过程,对病原抵抗力下降,易于病原侵染,同时采用5龄起蚕喷施白僵菌孢子液,收获白僵蚕时蚕体较大,经济效益更高。在喷施过程中,采用喷雾器雾化后喷施,做到雾化均匀,同时需要通过振荡保证白僵菌孢子液的均匀,避免喷施出的孢子液中孢子含量过高或过低;此外,喷施的次数也需要至少两次,保证蚕体上白僵菌孢子液的均匀。此外,在病原攻毒前,也需要调整空间环境至最优条件,通过控制温湿度,使其达到白僵菌侵染蚕体最优条件。喷施白僵菌孢子液后,密闭空间使白僵菌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充分发挥毒力、侵染进入蚕体内,避免白僵菌侵染蚕体的条件降低或消失。在蚕体培养步骤中,首先需通风换气,否则蚕体体质下降,易得其他病害,如高温诱发脓病,蚕房内需严格控制温湿度,如偏离适宜温湿度环境,采取补救措施。在蚕座上添加氧氟沙星液或采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可防治细菌病发生,降低非僵病蚕体死亡率。在僵蚕培养步骤中,同样需要控制适宜白僵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使死亡的蚕体快速僵化,并长出白僵菌菌丝和分生孢子,之后可晾晒烘干得成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白僵蚕生产方法。蚕体死亡时间整齐,僵化时间短,僵化率高,白僵蚕产量高,质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调整养蚕温度至24℃,养蚕湿度为82%,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6个孢子/mL,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采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密闭空间1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控制温度为22℃,湿度为95%,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其中蚕座纸为牛皮纸,控制温度为24℃,湿度80%,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本实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蚕体死亡的时间为120-140h,僵化率为85%,产量为白僵蚕1.3kg/g蚕种,白僵蚕成品出现玻璃口,质量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调整养蚕温度至26℃,养蚕湿度为84%,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7个孢子/mL,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采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密闭空间1.5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控制温度为22℃,湿度为97%,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其中蚕座纸为牛皮纸,控制温度为26℃,湿度83%,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本实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蚕体死亡的时间为110-130h,僵化率为90%,产量为白僵蚕1.4kg/g蚕种,白僵蚕成品出现玻璃口,质量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调整养蚕温度至24℃,养蚕湿度为86%,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8个孢子/mL,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采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密闭空间1.5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控制温度为22℃,湿度为95%,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其中蚕座纸为牛皮纸,控制温度为24℃,湿度86%以上,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本实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蚕体死亡的时间为100-120h,僵化率为92%,产量为白僵蚕1.5kg/g蚕种,白僵蚕成品出现玻璃口,质量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调整养蚕温度至26℃,养蚕湿度为84%,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8个孢子/mL,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采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密闭空间1.5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控制温度为24℃,湿度为96%,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其中蚕座纸为牛皮纸,控制温度为26℃,湿度85%,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本实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蚕体死亡的时间为100-120h,僵化率为95%,产量为白僵蚕1.6kg/g蚕种,白僵蚕成品出现玻璃口,质量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复壮:采用白僵菌侵染家蚕虫体,从家蚕虫体上收集新鲜的白僵菌孢子;
(2)病原攻毒:调整养蚕温度至28℃,养蚕湿度为86%,将步骤(1)收集的白僵菌孢子配制成白僵菌孢子液,白僵菌孢子液的浓度为109个孢子/mL,关闭门窗,将所述白僵菌孢子液采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喷施于5龄起蚕的蚕体,喷施次数不小于2次,密闭空间2h;
(3)蚕体培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用于培养蚕体的蚕座用氧氟沙星溶液杀菌,控制温度为26℃,湿度为98%,培养至蚕体死亡;
(4)僵蚕培养:将步骤(3)死亡后的蚕体选出,在洁净的蚕座纸上培养,其中蚕座纸为牛皮纸,控制温度为28℃,湿度85%,培养至所述死亡后的蚕体僵化,并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得白僵蚕半成品;
(5)白僵蚕成品制备:将步骤(4)中白僵蚕半成品收集,经过晾晒、烘干,即得白僵蚕成品。
本实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蚕体死亡的时间为90-110h,僵化率为97%,产量为白僵蚕1.5kg/g蚕种,白僵蚕成品出现玻璃口,质量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