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冬虫夏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一体化护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状况下,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生长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通常蝙蝠蛾蛹生活在适宜温、湿度的土壤环境中,经历30-50天的生长发育过程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一般不活动,在傍晚的微弱光线下,开始活动,雌成虫怀卵量大,体态笨拙,多爬行或低飞攀附于草茎之上,振翅求偶,雄虫略善飞行,寻找雌虫交配。雌雄交配后一般当天产卵,雌成虫扑飞过程中产卵,卵散落于地面,单个雌虫产卵量300-1000粒不等,成虫寿命仅3-5天。
近年来,蝙蝠蛾人工繁育技术已初步实现,进行蝙蝠蛾的规模化饲育是进行大规模冬虫夏草人工培植的前提,随着冬虫夏草人工培植技术的产业化,对蝙蝠蛾的蛹、蛾护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工饲育条件下,蝙蝠蛾蛹的正常羽化,必须要维持其整个周期30-50天时间内适宜的护理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并且无有害病菌传播,才能够保证蛹达到一定的羽化率水平。羽化后成虫必须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及足够的生存空间下,才可实行及时而充分的交尾,从而保证获得尽可能多的蝙蝠蛾受精卵。
现有专利CN101940192A涉及的装置中,蛹位于装置顶部,其敞开式护理不利于蛹生长环境的保湿及防止病菌传染等;而且顶部一层的空间有限,“蛹羽化台”能够护理蛹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应产业化生产的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包括蛹护理装置1、交尾笼2、卵收集筐3,其中,蛹护理装置1和交尾笼2横向连接,交尾笼2位于卵收集筐3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
蛹护理装置1包括护蛹箱架11和护蛹箱12,其中护蛹箱12卡放于护蛹箱架11上,护蛹箱12上有诱蛾孔13;
交尾笼2以交尾笼架21为支撑,四周和顶部为细纱网22,底部为卵过滤网23,交尾笼2上有进蛾孔25,当交尾笼2与蛹护理装置1衔接时进蛾孔25与护蛹箱12上的诱蛾孔13刚好对应;
卵收集筐3位于交尾笼2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护蛹箱12正面中心处有一个诱蛾孔13,护蛹箱12背面可完全打开,或
护蛹箱12设置成抽屉式结构,且护蛹箱12正面中心处有一个诱蛾孔13,护蛹箱12背面可以进行抽屉式推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
蛹护理装置1包括护蛹箱架11和护蛹箱12,其中护蛹箱12整齐地卡放于护蛹箱架11上,护蛹箱12正面中心处有一个诱蛾孔13,护蛹箱12背面可完全打开,用于放入或拿出护理着蛹的托盘;
交尾笼2以交尾笼架21为支撑,四周和顶部为细纱网22,底部为卵过滤网23,交尾笼2正面纱网安装拉链24,交尾笼2背面有可打开式进蛾孔25,当交尾笼2与蛹护理装置1衔接时进蛾孔25与护蛹箱12上的诱蛾孔13刚好对应;
卵收集筐3位于交尾笼(2)下方,且底面不小于卵过滤网23,高度高出卵过滤网23 10-20cm。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护蛹箱12为一个或多个,且长度和宽度不超过60cm,高度为10-2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细纱网22的网孔为50-100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卵过滤网23的孔径为2-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细纱网22的网孔为50-100目,卵过滤网23的孔径为2-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其中,诱蛾孔13和进蛾孔25孔径相同,为15-25mm。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一体化护理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对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进行护理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一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进行护理时,在护理着蛹的托盘内放入3-5cm厚的调节好湿度的护理基质,在护理基质上设置有洞穴,将蝙蝠蛾蛹分散放入洞中,表面覆盖基质掩盖洞口;然后将托盘整体放入护蛹箱12,护蛹箱12卡放于护蛹架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一体化护理的方法,其中,护理基质包括高原土、木屑、海绵类保湿基质,且基质必须严格消毒,防止带入病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诱蛾孔13和进蛾孔25为圆形、正方形,等,且诱蛾孔和进蛾孔优选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卵过滤网23的孔为圆形、正方形,等,且卵过滤网23的孔优选为圆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蝙蝠蛾天然的趋光性实现了羽化后成虫由蛹护理装置自助转移至交尾笼中,减少了人力的使用,减少对蛹和成虫活动的干扰。
(2)蛹护理箱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提供一个相对封闭,便于控制的护理环境,防止有害病原在更大范围内造成传染,方便蛹的护理。
(3)本发明的装置简便,且使用本发明装置能够对数量较多的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进行护理,整个过程极大限度上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便于应用至大规模生产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图
图2为蛹护理装置
图3为交尾笼
图4为卵收集筐
其中,1蛹护理装置;2交尾笼;3卵收集筐;11护蛹箱架;12护蛹箱;13诱蛾孔;21交尾笼架;22细纱网;23卵过滤网;24拉链;25进蛾孔。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的结构
1、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包括蛹护理装置1、交尾笼2、卵收集筐3三部分组成。其中,蛹护理装置1和交尾笼2横向连接,交尾笼2位于卵收集筐3上方。三部分根据生产需要可组合可拆分。
2、蛹护理装置有护蛹箱架11、数个护蛹箱12组成。护蛹箱12各自独立,整齐地卡放于护蛹箱架11上。每个护蛹箱12正面中心处有一个诱蛾孔13(直径15-25mm),背面可完全打开,用于放入或拿出护理着蛹的托盘。护蛹箱12由完全遮光,可透气的材料制作,箱体关闭后除诱蛾孔13外无其他地方可投入光线。护蛹箱12的长度和宽度不超过60cm,否则诱蛾距离太长,影响效果;高度为10-20cm,在放入护理着蛹的托盘后,托盘上方还有5-10cm的空间供光线穿过。
3、交尾笼2以交尾笼架21为支撑,四周和顶部为细纱网22,纱网50-100目(用于给蝙蝠蛾成虫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交尾产卵环境,且网纱材质利于成虫攀附爬行),交尾笼2底部为卵过滤网23,网孔径为2-4mm,蝙蝠蛾卵可顺利通过,交尾笼2内蛾子被隔离在笼内。交尾笼2正面纱网安装拉链24,以便清理交尾笼2内蝙蝠蛾尸体。交尾笼2背面有可打开式进蛾孔25,当交尾笼2与蛹护理装置1衔接时与护蛹箱12的诱蛾孔13刚好对应,使蝙蝠蛾能够顺利从护蛹箱12进入交尾笼2中。
4、卵收集筐3为顶空设计,底面略大于卵过滤网23,可将交尾笼2安放其中,卵收集筐3要求内壁光滑,便于卵滚动,高度以高出卵过滤网23 10-20cm为宜。
护蛹架的大小11和护蛹箱12的安装数量、以及交尾笼2和卵收集筐3大小可视生产规模大小具体确定。
实施例2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一体化护理的方法
准备与护蛹箱12底面略小的托盘,在托盘内放入3-5cm厚的调节好湿度(湿度调节可根据不同护理基质的保水率特性进行调节)的护理基质(高原土、木屑、海绵等其他保湿基质,基质必须严格消毒,防止带入病菌),在护理基质上打洞将同批的蝙蝠蛾蛹各自分散放入洞中,表面覆盖基质掩盖洞口。将托盘整体放入护蛹箱12,护蛹箱12卡放于护蛹架11上。
每隔5-7天检查蛹发育状况,清除不健康蛹,调整护理基质湿度。待蛹接近羽化时,将蛹护理装置1与交尾笼2和卵收集框3组装成一体化装置,使羽化的蝙蝠蛾能够及时进入交尾笼2中。
羽化后的蝙蝠蛾在交尾笼2内自然交尾产卵,待产卵后每天将卵收集筐3内的蝙蝠蛾卵收集起来,分批护理;待有蝙蝠蛾死亡后,每天及时清理交尾笼内尸体,以维持良好的环境;待某些护蛹箱12中蛹基本羽化完成后,可将其更换为新的盛放有接近羽化期的蛹的护蛹箱12。
效果:使用该一体化装置对冬虫夏草蝙蝠蛾的蛹-蛾-卵进行护理,蛹的羽化率达到50%,羽化后成虫诱入交尾笼2的比例达到95%以上,成虫交尾后产卵的平均孵化率达到85%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