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人工饲料饲喂架,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种类繁多,个体数量大,分布广泛。因食物不同,取食方式各异,不同的昆虫具有不同的口器类型,其中刺吸式口器是取食植物汁液及动物血液所具有的口器类型,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特有。实验室研究及大规模人工饲养刺吸式口器昆虫由于气候等条件限制造成植物或寄主缺乏而不能满足昆虫的营养需求,因此配制人工饲料满足昆虫食物来源并设计合理方便的取食装置是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吸式口器昆虫流质饲料饲喂架及饲喂方法,以便昆虫更好的取食,并延长饲料保质期,解决现有实验室人工饲养刺吸式口器昆虫由于气候等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昆虫营养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刺吸式口器昆虫流质饲料饲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刺吸式口器昆虫所取食的植物或寄主的营养物质,取植物或寄主新鲜组织配制液体饲料;
选用直径0.5-1.0cm,长8-14cm的塑料筒作为储料筒,直径1.5-2.0cm,长10-16cm的塑料筒作为取食筒,将两筒套在一起成为双层滚筒;
在内外筒管体上密集扎孔,然后将parafilm膜拉伸后紧紧包裹外筒管体,使用封口机粘结parafilm膜;
内外筒之间均匀地塞入脱脂棉,使内外筒保持同心圆,储料筒两端用橡胶塞塞紧,橡胶塞与取食筒的接缝处使用parafilm膜缠裹,使用注射器将配制好的流质人工饲料穿过橡胶塞注入储料筒内,然后将双层滚筒沿横向放置于支架上,整个装置放置于人工气候箱或养虫室即可。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方法中,每隔一天更换饲料、脱脂棉及parafilm膜,内外筒及橡胶塞清洗并在紫外灯下灭菌30min,定期观察昆虫的取食情况;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方法中,扎孔时,使用1ml注射器的针头在内外筒管体上密集扎孔,孔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0-60孔;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方法中,储料筒两端使用厚1cm的橡胶塞塞紧,当需要填充饲料时,使用5ml的注射器将配制好的流质人工饲料穿过橡胶塞注入储料筒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刺吸式口器昆虫流质饲料饲喂架,包括储料筒、取食筒和支架,储料筒和取食筒上密集扎孔,取食筒套设于储料筒的外部,取食筒沿横向设置于支架上,储料筒和取食筒之间填充有脱脂棉,且储料筒和取食筒的两端封闭设置,取食筒的外表面包裹parafilm膜。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架中,储料筒1为直径0.5-1.0cm,长9cm的塑料筒,取食筒为直径1.5-2.0cm,长10cm的塑料筒;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架中,支架上设置有圆环,圆环至少有两个,取食筒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个圆环上;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架中,支架上圆环的直径为2-2.5cm;
前述流质饲料饲喂架中,储料筒的两端通过橡胶塞塞紧,橡胶塞与取食筒的接缝处通过parafilm膜缠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双层滚筒作为流质饲料的储存与取食材料,内外筒密集扎孔使液体饲料充满滚筒内部,外裹一层parafilm封口膜,在保证饲料密封良好不易变质的同时可使昆虫的刺吸式口器轻易刺破膜而取食饲料汁液。使用支架支撑固定双层滚筒,也为昆虫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为成功进行刺吸式口器昆虫人工养殖提供了有效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刺吸式口器昆虫流质饲料饲喂架,包括储料筒1、取食筒2和支架3,储料筒1为直径0.5-1.0cm,长9cm的塑料筒,取食筒2为直径1.5-2.0cm,长10cm的塑料筒,储料筒1和取食筒2上密集扎孔,使用1ml注射器的针头在内外筒管体上密集扎孔,孔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0-60孔,取食筒2套设于储料筒1的外部,且内外筒保持同心,支架3上设置有圆环31,圆环31有两个,取食筒2沿横向挂设于支架3上,具体为:取食筒2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两个圆环31上,支架3上圆环31的直径为2-2.5cm,储料筒1和取食筒2之间填充有脱脂棉4,储料筒1的两端通过橡胶塞5塞紧,橡胶塞5与取食筒2的接缝处通过parafilm膜缠裹,取食筒2的外表面也包裹parafilm膜。
其饲喂方法为:
根据刺吸式口器昆虫所取食的植物或寄主的营养物质,取植物或寄主新鲜组织配制液体饲料;
使用1ml注射器将配制好的流质人工饲料穿过橡胶塞5注入储料筒1内,然后将双层滚筒沿横向放置于支架3上,整个装置放置于人工气候箱或养虫室即可,根据刺吸式口器昆虫自然生存环境设置养虫室或人工气候箱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周期,按一定种群密度采成虫适量放入人工气候箱,定期观察昆虫的取食情况并统计成活率,每隔一天更换饲料、脱脂棉及parafilm膜,内外筒及橡胶塞清洗并在紫外灯下灭菌30min,定期观察昆虫的取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