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917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也不断的挤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经常会有野生动物下山进入农户等事情发生。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宝贵的遗传资源,非常有必要进行保护,保持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也是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近些年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行,我国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恢复中;而且随着人们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更多的人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在不破坏甚至是保护环境的前体下发展基金,人们逐渐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大熊猫憨态可掬、超萌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近些年,我国大力保护大熊猫,人工饲养不断取得进展;长期的人工圈养导致大熊猫的一些能力弱化,抗病能力等有所减退,自主野外生存能力被弱化;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熊猫整个种群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恢复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使其能适应野外的生存条件。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几乎还是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通过这种大熊猫的饲养方法,让大熊猫逐步的适应野外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使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训练饲养,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的食量投放食物,食物包括新鲜竹子、竹笋和专用窝头,新鲜竹子、竹笋和专用窝头的质量比为10-20:3-6:0.8-1.2;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圈内生长有竹子,仅向大熊猫母兽提供专用窝头,训练并训练12-18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天敌模型,大熊猫幼仔靠近天敌模型时,无损伤性刺激大熊猫幼仔,重复至大熊猫幼仔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进行野外监测: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法训练后的大熊猫,具有在野外环境中自主取食的能力,并获得在野外独自生存的能力,通过野外监测、取样等手段以跟踪了解大熊猫的健康和活动状况,可以根据已有数据调整训练措施,更有利于受训大熊猫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试验例提供的种群数量与动物保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训练饲养,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的食量投放食物,食物包括新鲜竹子、竹笋和专用窝头,新鲜竹子、竹笋和专用窝头的质量比为10-20:3-6:0.8-1.2。

进一步地,第一训练阶段每天向大熊猫母兽投食2-3次。

进一步地,在第一训练阶段,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的投食比例为11-32.5:1,竹类饲料包括新鲜竹子和竹笋。

在本阶段,大熊猫母兽属于带仔阶段,出于哺乳的需要,给大熊猫母兽投喂了大量的食物,并合理搭配一些专用的窝头,给大熊猫母兽补充营养;以满足大熊猫母兽生存以及完成哺乳的需要。

给大熊猫母兽投喂多种的竹子品种,避免大熊猫母兽的食物结构单一,多种竹子的投喂能更大限度的满足大熊猫母兽及幼仔的营养需要,同时可以让大熊猫幼仔熟悉各种可以食用的竹子种类。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建立在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内,圈内生长有大量的竹子,仅向大熊猫母兽提供专用窝头,饲养并训练12-18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天敌模型,大熊猫幼仔靠近天敌模型时,无损伤性刺激大熊猫幼仔,重复至大熊猫幼仔形成回避性条件反射;同时进行野外监测: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所述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

进一步地,每天将天敌模型在第二训练圈内随机移动2-3次,大熊猫进行3-5种天敌模型训练,每种模型训练8-10天。

每天随机移动大熊猫天敌模型,更有利于大熊猫幼仔对天敌(比如:狼、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等)的识别和判断,有利于大熊猫幼仔逃避天敌。

进一步地,天敌模型设置有惩罚性无损伤刺激装置,大熊猫幼仔靠近或者接触天敌模型就触发发生惩罚刺激装置并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惩罚刺激。

该训练既要达到训练的目的,但是该刺激又不会对受训幼仔造成实质性伤害。

进一步地,惩罚刺激装置包括高压脉冲电击装置和/或棘刺。

当大熊猫幼仔靠近天敌模型的时候,天敌模型通过电击,可以惊吓大熊猫幼仔,让大熊猫幼仔意识到该类动物具有危险性;同样,通过设置棘刺,当大熊猫幼仔接触到天敌模型的时候,会被棘刺刺痛,大熊猫幼仔就会避开该类动物模型,达到让大熊猫幼仔具有识别并逃离天敌的目的。同时天敌模型配合以相应的气味和声音,让大熊猫幼仔能够综合识别天敌的模型,而非仅以天敌的形体判断的单一方法识别,可以通过天敌的气味和声音,提前识别出天敌,并躲避天敌达到保护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第二训练阶段,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4%-6%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

每天仅限大熊猫母兽提供少量的专用窝头,是为了让大熊猫母兽自主取食林地中的可以适用的食物;同时,由于大熊猫幼仔跟随大熊猫母兽,容易模仿大熊猫母兽的行为习惯,逐渐学会分辨可以食用的食物以及逐渐形成自主取食的能力。

训练过程中让大熊猫母兽带着幼仔自主的取食,教会幼仔取食,提高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能力。同时,大熊猫母兽带着幼仔还能教会其进行躲避天敌、寻找水源、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等的训练。

进一步地,第二训练阶段,通过大熊猫幼仔佩戴的GPS无线定位设备每天至少4个时间点监测其活动位点,通过活动位点形成的轨迹判断大熊猫幼仔在栖息地、水源地和取食地的活动规律及大熊猫方向辨识。

在野外监测前期,每天8-12次监测器活动位点,逐渐找到大熊猫幼仔活动规律及大致的活动范围,大熊猫幼仔逐渐适应野外生存条件后,即可逐渐减少监测的时间点到4次。

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轨迹,分析大熊猫幼仔在水源地、栖息地和取食地之间的活动规律;通过分析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规律,也可以看出大熊猫的方向辨识能力的形成。

在饲养过程中,采集大熊猫幼仔的粪便,每周一次,根据采集的粪便样品,分析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微生物菌群。

进一步地,在第二训练阶段,通过大熊猫幼仔的粪便痕迹分析其活动轨迹及健康状况。

通过一周一次的粪便采集,根据粪便中食物残渣分析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和食物结构,可以根据食物组分和食物结构初步判断其取食是否合理。其次,根据应激激素水平和肠道菌群的分析,可以判断大熊猫幼仔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人工干预。

根据每次粪便的采集地点,可以辅助GPS无线定位设备所取样的数据,综合判断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规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训练饲养,每天3次给大熊猫母兽投放新鲜的白夹竹、苦竹、方竹等多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一共20kg、专用窝头0.8kg、竹笋6kg,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32.5: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1kg。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第二训练圈内生长有竹子,竹子包括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和拐棍竹;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4%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饲养并训练18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3种天敌模型(豺、青鼬和黄喉貂模型),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高压脉冲电击装置,天敌模型每天在第二训练圈内随机移动3次,训练8天。

野外监测:大熊猫母兽及幼仔自然取食竹子。将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母兽在自然林地中饲养,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每天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12次(7:00-19:00每一个小时一次)监测。

另外,每周取样大熊猫幼仔的粪便一次,进行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并记录每次大熊猫幼仔的粪便取样点数据。

实施例2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饲养,每天2次给大熊猫母兽投放新鲜的白夹竹、苦竹、方竹等多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一共12kg、专用窝头1.1kg、竹笋5kg,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15.5: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2kg。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第二训练圈内生长有竹子,竹子包括拐棍竹;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4%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饲养并训练17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4种天敌模型(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棘刺,天敌模型每天在第二训练圈内随机移动2次,训练9天。大熊猫母兽及幼仔自然取食竹子。

野外监测:将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母兽在自然林地中饲养,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每天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10次(7:00-11:00,13:00-19:00每一个小时一次)监测。

另外,每周取样大熊猫幼仔的粪便一次,进行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并记录每次大熊猫幼仔的粪便取样点数据。

实施例3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饲养,每天2次给大熊猫母兽投放新鲜的白夹竹、苦竹、方竹和牛尾竹等大熊猫喜食的竹子一共20kg、专用窝头1.0kg、竹笋4kg,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24: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2.5kg。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第二训练圈内生长有竹子,竹子包括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和拐棍竹;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5%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饲养16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5种天敌模型(狼、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高压脉冲电击装置和棘刺,天敌模型每天在第二训练圈内随机移动2次,训练10天。大熊猫母兽及幼仔自然取食竹子。

野外监测:将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母兽在自然林地中饲养,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每天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9次(7:00-11:00,13:00-18:00每一个小时一次)监测。

另外,每周取样大熊猫幼仔的粪便一次,进行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并记录每次大熊猫幼仔的粪便取样点数据。

实施例4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饲养,每天3次给大熊猫母兽投放新鲜的白夹竹、苦竹、方竹等多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一共10kg、专用窝头0.8kg、竹笋3kg,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11: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1kg。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第二训练圈内生长有竹子,竹子包括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和拐棍竹;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6%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饲养并训练12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5种天敌模型(狼、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高压脉冲电击装置,天敌模型每天在第二训练圈内移动3次,训练10天。大熊猫母兽及幼仔自然取食竹子。

野外监测:将大熊猫在自然林地中饲养,给大熊猫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每天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4次(10:00,12:00,14:00,16:00)监测其活动位点。

另外,每周取样大熊猫幼仔的粪便一次,进行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并记录每次大熊猫的粪便取样点数据。

实施例5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训练阶段:选择自然林地建设大熊猫的第一训练圈,将大熊猫母兽和大熊猫幼仔一起在第一训练圈进行饲养,每天3次给大熊猫母兽投放新鲜的白夹竹、苦竹、方竹等多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一共16kg、专用窝头0.9kg、竹笋4kg,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22: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2.5kg。

第二训练阶段:利用围栏围成第二训练圈,第二训练圈是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第二训练圈内生长有竹子,竹子包括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和拐棍竹;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5%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饲养并训练14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大熊猫的4种天敌模型(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棘刺,天敌模型每天在第二训练圈内移动3次,训练10天。大熊猫母兽及幼仔自然取食竹子。

野外监测:将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在自然林地中饲养,给大熊猫幼仔佩戴GPS无线定位设备和录音设备,并在自然林地安装摄像设备,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监测大熊猫幼仔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每天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6次(9:00,10:00,12:00,14:00,16:00,17:00)监测其活动位点。

另外,每周取样大熊猫幼仔的粪便一次,进行大熊猫幼仔的食物组分、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并记录每次大熊猫幼仔的粪便取样点数据。

试验例

大熊猫“淘淘”,雄性,谱系号,2010年8月3日出生,体重205g,与母兽一起在训练基地进行饲养。92天开始出现乳牙,5个月后白天较多时间生活在树上,活动很少;6个月时体重11.6kg,重于同期圈养大熊猫,同时比同期圈养大熊猫更有野性,1岁以后开始具有自主取食行为。

采用实施例3提供的野化训练方法:

在第一训练阶段,按照大熊猫母兽的食量,每天共投喂新鲜竹子20kg,专用窝头1.0kg、竹笋4kg,每天2次,饲养10个月,将竹类饲料与专用窝头投食比例控制在24:1;另外每天再给大熊猫投放一些苹果、梨和橘子等水果,每天2.5kg。

在第二训练阶段,每天按照大熊猫母兽食量的5%的比例投放专用窝头,并严格禁止大熊猫幼仔“淘淘”取食人工食物;总共饲养并训练16个月。在第二训练圈内设置狼、金钱豹、豺、青鼬和黄喉貂等5种大熊猫天敌动物模型,天敌动物模型有相应的动物的气味和声音发生装置;天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有惩罚刺激装置:高压脉冲电击装置和棘刺,每天5种大熊猫天敌模型在第二训练圈内随机移动2次,训练了10天,而大熊猫“淘淘”8天左右形成条件反射,遇到天敌模型会迅速的躲开以及有上树的行为发生。

在野外监测阶段,通过GPS无线定位设备发现,放入训练圈后大概10天左右就能形成部分规律,找到水源地、合适的栖息地和取食地且水源地周边的活动频率高于其它区域;前期会通过一些复杂的、曲折的路线才能找到水源。说明大熊猫“淘淘”10天行程活动规律,且能形成方向辨识能力。但不同季节大熊猫“淘淘”的活动规律会有一些变动。

经评估,大熊猫“淘淘”能独立生活,开始放归。

2012年10月,将“淘淘”放归,通过持续监测,“淘淘”生长状况良好;能很好的融入野外环境,适应野外生存。

通过数据监测以及粪便等样品的分析,发现大熊猫“淘淘”健康状况良好;因此推测大熊猫“淘淘”能很好的适应野外的生存。

从以上试验例可以看出,通过训练后,大熊猫“淘淘”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圈养大熊猫,可以判断出饲养训练的大熊猫能更好的适应野外生存。

由于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适应能力一般低于野生大熊猫,可能会导致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减少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是不利于大熊猫的保护的。

所以我们要通过改变饲养方法,是大熊猫具有适应野外生存的能力;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保持一个有利的数量。因为种群数量与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极大的关系。如图1所示,生物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的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r对策的生物有较强的迁移和散布能力。而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显然大熊猫属于k对策的物种。

从图1的曲线可以看出,k对策的物种数量曲线存在两个平衡点,一个稳定平衡点S和灭绝点X。一旦种群数量低于X点,物种就会趋于灭绝,这也是目前包括大熊猫在内的所有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面临的问题。一旦该物种种群数量低于灭绝点X,即使是我们想保护也十分困难。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人工繁殖并放归自然以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进而扩大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数量,使其种群数量高于灭绝点;同时提高其迁移和散布能力,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能保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这对我们保护大熊猫,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通过本方法饲养训练的大熊猫,使其逐步恢复自主取食的能力,并逐步获得野外生存能力,通过野外监测、取样等手段也可以跟踪了解大熊猫的健康状况;该方法能提高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提高其生殖能力,迁移和散布能力,有利于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