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蚕结茧的上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2335阅读:36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桑蚕结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桑蚕结茧的上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家蚕养殖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熟蚕人工捉起法上簇,其基本操作方法是上簇时,由人工逐头捉起熟蚕,将收集到的一定数量的熟蚕及时送到簇室,按照一定的要求,均匀地把熟蚕撒布在蚕簇上让其吐丝结茧,这种传统的上簇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劳工费时、劳动强度大;2、易人为造成蚕体伤害,降低蚕茧产量;3、增加养殖成本。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桑蚕结茧的自动上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蚕结茧的上簇方法。

一种桑蚕结茧的上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上簇前的准备:每张种需用方格簇200-250片,在桑蚕熟前扎好方格簇,扎制蔟片前,先备好扎制用的竹片或木方条,长度比方格簇的边长长10-15厘米,将簇边扎在竹片或木方条上;

S2、准备一升降悬挂架;

S3、方格簇预挂:上簇前将方格蔟提前挂到升降悬挂架上,每平方米摆方格簇16片,簇片间距离15厘米;

S4、适时拼蚕:在桑蚕约有20%熟蚕,开始拼蚕,要求蚕头均匀,蚕座平整,每平方米2000头,拼成原养蚕面积的60%;

S5、适时下放自动上簇床:拼蚕后,预挂有方格蔟的升降悬挂架可放下至蚕座,要求方格簇片距离桑蚕高度为1-2厘米;

S6、提升升降架:经7-10小时自动上簇,待桑蚕基本爬上方格簇后,及时升起升降架,高度为离地面1米以上,并马上清理蚕沙,打开门窗。

优选地,在步骤S1中的扎制蔟片时,采用单个扎制或双个扎制方法。

优选地,在步骤S3中的方格簇每片156孔或162孔,上熟蚕数为孔数的8O%。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自动上簇方法,一方面降低上簇时间和工人劳动成本,另一方面能避免对造成蚕体伤害,提高蚕茧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桑蚕结茧的上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上簇前的准备:每张种需用方格簇200-250片,在桑蚕熟前扎好方格簇,扎制蔟片前,先备好扎制用的竹片或木方条,长度比方格簇的边长长10-15厘米,将簇边扎在竹片或木方条上,可采用单个扎制或双个扎制方法,以便悬挂。

第二步、准备一升降悬挂架,即每张蚕种需升降悬挂架18㎡,每间蚕房的升降悬挂架约占蚕面积的60%,用竹或木条做成矩形框架,框架尺寸依据蚕房而定,用铁链控制升降,需在桑蚕熟前扎制完成。

第三步、方格簇预挂:上簇前将方格蔟提前挂到升降悬挂架上,每平方米摆方格簇16片,簇片间距离15厘米,方格簇每片156孔或162孔,上熟蚕数为孔数的8O%。

第四步、适时拼蚕:在桑蚕约有20%熟蚕,开始拼蚕,要求蚕头均匀,蚕座平整,每平方米2000头,拼成原养蚕面积的60%。

第五步、适时下放自动上簇床:拼蚕后,预挂有方格蔟的升降悬挂架可放下至蚕座,要求方格簇片距离桑蚕高度为1-2厘米。

第六步、提升升降架:经7-10小时自动上簇,待桑蚕基本爬上方格簇后,及时升起升降架,高度为离地面1米以上,并马上清理蚕沙,打开门窗,保持通风透气,保持室内光线均匀,防止强光线直射簇孔。

虽然结合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