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良剂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病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由玉蜀黍平脐蠕孢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叶部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鲜食玉米种植产业化的发展、玉米品种的更新和栽培制度的变革,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日益严重。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玉米植株抽雄后的温暖潮湿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一般感病品种减产10%以上,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80%,甚至毁种绝收。该病害具有发生普遍、蔓延扩展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
目前,我国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玉米种植区连年使用单一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小斑病,容易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增加。如何开发新型药剂,是当前预防和控制玉米小斑病急需解决的难题。
淡紫拟青霉菌剂与进口的化学杀虫剂相比,杀线虫效果相当或接近,而其生产成本较低,且有后效,并具有不污染农产品、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淡紫拟青霉类环境友好的杀虫菌剂的研发成功对于我国的食品与农作物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淡紫拟青霉菌剂在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玉米种植区连年使用单一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小斑病,容易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降低,持效期缩短,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淡紫拟青霉菌制备土壤改良剂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方法,本发明先取活蝉蛹将,将其腹部划出口子后放入蜂蜜中浸泡,浸泡后晒干得固体培养基,将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发酵培养,直至长满淡紫色绒毛菌后干燥、研磨,得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再将废弃的螃蟹壳分别进行酸泡和碱泡,冲洗、干燥后和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磷酸二氢铵、紫云英秸秆、草炭份茶粕混合,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抑制玉米小斑病菌菌丝体生长,大幅度降低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与传统化学杀虫剂相比,不会污染农作物,不产生抗药性,防治时间长,在农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称取200~400g活蝉蛹,在每只蝉蛹的腹部划开1cm长度的口子,将划口后的蝉蛹放入600~800g蜂蜜中浸泡,浸泡30~50h后取出,将覆有蜂蜜的蝉蛹取出,放入太阳下暴晒2~4天,暴晒后收集;
(2)量取300~400mL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上述暴晒后的蝉蛹表面,喷洒后放入无菌环境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后的蝉蛹放入玻璃容器中,并用纱布封住容器口,放入温度为28~30℃,湿度为80~85%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2~4天后调节环境中的湿度为40~50%,继续发酵培养至生长出淡紫色的绒毛菌,并完全履盖在蝉蛹表面;
(3)收集上述长满绒毛菌的蝉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35℃条件下真空干燥3~5h,干燥后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10~15min,收集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备用;
(4)称取300~500g废弃的螃蟹壳,表面洗净后放入烘箱中,在100~110℃条件下干燥5~10h,干燥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20~150目筛,得蟹壳粉末,将蟹壳粉末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20%盐酸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浸泡5~7h,浸泡后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将洗涤后滤渣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浸泡3~5h后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涤后放入烘箱中,在60~70℃条件下干燥5~10h,得干燥物;
(5)按重量份数计,分别选取50~70份步骤(3)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25~30份上述干燥物、3~5份磷酸二氢铵、10~20份紫云英秸秆、5~10份草炭、10~15份茶粕,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8~10h,放置后装袋,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播撒在玉米田中,在玉米苗期阶段,播撒量为150~200g/m2,待玉米生长至穗期阶段时,播撒量为280~400g/m2,播撒后自然生长至成熟,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率达到95%以上,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玉米增产5~8%,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抑制玉米小斑病菌菌丝体生长,大幅度降低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与传统化学杀虫剂相比,不会污染农作物,不产生抗药性,防治时间长,在农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称取200~400g活蝉蛹,在每只蝉蛹的腹部划开1cm长度的口子,将划口后的蝉蛹放入600~800g蜂蜜中浸泡,浸泡30~50h后取出,将覆有蜂蜜的蝉蛹取出,放入太阳下暴晒2~4天,暴晒后收集;量取300~400mL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上述暴晒后的蝉蛹表面,喷洒后放入无菌环境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后的蝉蛹放入玻璃容器中,并用纱布封住容器口,放入温度为28~30℃,湿度为80~85%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2~4天后调节环境中的湿度为40~50%,继续发酵培养至生长出淡紫色的绒毛菌,并完全履盖在蝉蛹表面;收集上述长满绒毛菌的蝉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35℃条件下真空干燥3~5h,干燥后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10~15min,收集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备用;称取300~500g废弃的螃蟹壳,表面洗净后放入烘箱中,在100~110℃条件下干燥5~10h,干燥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20~150目筛,得蟹壳粉末,将蟹壳粉末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20%盐酸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浸泡5~7h,浸泡后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将洗涤后滤渣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浸泡3~5h后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涤后放入烘箱中,在60~70℃条件下干燥5~10h,得干燥物;按重量份数计,分别选取50~70份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25~30份上述干燥物、3~5份磷酸二氢铵、10~20份紫云英秸秆、5~10份草炭、10~15份茶粕,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8~10h,放置后装袋,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
实例1
称取200g活蝉蛹,在每只蝉蛹的腹部划开1cm长度的口子,将划口后的蝉蛹放入600g蜂蜜中浸泡,浸泡30h后取出,将覆有蜂蜜的蝉蛹取出,放入太阳下暴晒2天,暴晒后收集;量取300mL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上述暴晒后的蝉蛹表面,喷洒后放入无菌环境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后的蝉蛹放入玻璃容器中,并用纱布封住容器口,放入温度为28℃,湿度为8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2天后调节环境中的湿度为40%,继续发酵培养至生长出淡紫色的绒毛菌,并完全履盖在蝉蛹表面;收集上述长满绒毛菌的蝉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条件下真空干燥3h,干燥后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10min,收集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备用;称取300g废弃的螃蟹壳,表面洗净后放入烘箱中,在100℃条件下干燥5h,干燥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20目筛,得蟹壳粉末,将蟹壳粉末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20%盐酸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浸泡5h,浸泡后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洗涤后滤渣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涤后放入烘箱中,在60℃条件下干燥5h,得干燥物;按重量份数计,分别选取50份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25份上述干燥物、3份磷酸二氢铵、10份紫云英秸秆、5份草炭、10份茶粕,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8h,放置后装袋,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
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播撒在玉米田中,在玉米苗期阶段,播撒量为150g/m2,待玉米生长至穗期阶段时,播撒量为280g/m2,播撒后自然生长至成熟,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率达到96%,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玉米增产5%,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实例2
称取300g活蝉蛹,在每只蝉蛹的腹部划开1cm长度的口子,将划口后的蝉蛹放入700g蜂蜜中浸泡,浸泡40h后取出,将覆有蜂蜜的蝉蛹取出,放入太阳下暴晒3天,暴晒后收集;量取350mL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上述暴晒后的蝉蛹表面,喷洒后放入无菌环境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后的蝉蛹放入玻璃容器中,并用纱布封住容器口,放入温度为29℃,湿度为83%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3天后调节环境中的湿度为45%,继续发酵培养至生长出淡紫色的绒毛菌,并完全履盖在蝉蛹表面;收集上述长满绒毛菌的蝉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3℃条件下真空干燥4h,干燥后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13min,收集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备用;称取400g废弃的螃蟹壳,表面洗净后放入烘箱中,在105℃条件下干燥8h,干燥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40目筛,得蟹壳粉末,将蟹壳粉末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20%盐酸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浸泡6h,浸泡后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4次,将洗涤后滤渣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浸泡4h后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涤后放入烘箱中,在65℃条件下干燥8h,得干燥物;按重量份数计,分别选取60份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27份上述干燥物、4份磷酸二氢铵、15份紫云英秸秆、8份草炭、13份茶粕,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9h,放置后装袋,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
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播撒在玉米田中,在玉米苗期阶段,播撒量为170g/m2,待玉米生长至穗期阶段时,播撒量为350g/m2,播撒后自然生长至成熟,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率达到98%,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玉米增产6%,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实例3
称取400g活蝉蛹,在每只蝉蛹的腹部划开1cm长度的口子,将划口后的蝉蛹放入800g蜂蜜中浸泡,浸泡50h后取出,将覆有蜂蜜的蝉蛹取出,放入太阳下暴晒4天,暴晒后收集;量取400mL淡紫拟青霉种子液均匀喷洒在上述暴晒后的蝉蛹表面,喷洒后放入无菌环境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后的蝉蛹放入玻璃容器中,并用纱布封住容器口,放入温度为30℃,湿度为85%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4天后调节环境中的湿度为50%,继续发酵培养至生长出淡紫色的绒毛菌,并完全履盖在蝉蛹表面;收集上述长满绒毛菌的蝉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5℃条件下真空干燥5h,干燥后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15min,收集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备用;称取500g废弃的螃蟹壳,表面洗净后放入烘箱中,在110℃条件下干燥10h,干燥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50目筛,得蟹壳粉末,将蟹壳粉末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20%盐酸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浸泡7h,浸泡后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5次,将洗涤后滤渣按质量比1:5与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浸泡5h后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涤后放入烘箱中,在70℃条件下干燥10h,得干燥物;按重量份数计,分别选取70份覆有淡紫拟青霉菌的蝉蛹粉末、30份上述干燥物、5份磷酸二氢铵、20份紫云英秸秆、10份草炭、15份茶粕,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8~10h,放置后装袋,即可得到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
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治玉米小斑病土壤改良剂播撒在玉米田中,在玉米苗期阶段,播撒量为200g/m2,待玉米生长至穗期阶段时,播撒量为400g/m2,播撒后自然生长至成熟,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率达到99%,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玉米增产8%,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