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苹果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黄淮及华北地区发生较重。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枝条。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软腐下陷,腐烂果肉剖面呈圆锥状向果心扩展。病斑表面逐渐出现黑色小点,隆起,排列成轮纹状,潮湿时突破表皮涌出粉红色黏稠液滴。最后全果腐烂,多数脱落,也有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留于树上。果实采收后,在包装、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如温湿度条件适宜,带菌果实陆续侵染发病,造成果实大量腐烂。枝干受害,多发生于老弱枝、病虫枝及枯死枝。最初在表皮形成深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随后病部溃烂龟裂,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全部枯死。目前防治多采用化学药剂加以防治,但化学农药使各种有害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对植物本身也产生了危害,并且,在蔬菜瓜果内有残留,危害人们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合成农药的一部分,虽然低毒、选择性高、易降解,但是防效差。因此,本申请人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经验,研制出一种低毒或无毒,防效显著的适合现在农业需求的生物农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苹果炭疽病的生物农药。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生物农药是由组份A、组份B、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复配制成;所述组份A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地耳草320-360份、鱼眼草300-360份、昏鸡头300-340份、翼首草200-260份。优选的:地耳草340份、鱼眼草330份、昏鸡头320份、翼首草230份。配制方法:将原料按份配齐,粉碎后过60目筛,浸入适量95%的乙醇中,28℃下提取5d,然后振荡提取(28℃、150r/rain)24h,过滤,收集滤液I;固体残渣再加入适量95%的乙醇,28℃放置2d,振荡提取(28℃、150r/rain)24h,过滤,收集滤液II。将中草药的滤液I和Il合并,4℃冰箱中存放2d,过滤,滤液在40℃下旋转蒸发至膏状,用蒸馏水定容至0.8g/ml,即得组份A。所述组份B为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所述组份A与组份B的复配重量比为3∶1。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合羧酸钠,助溶剂为乙酸乙酯,其加入量分别为本发明生物化学农药重量的3%和4%。方中:地耳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猪霍乱杆菌等具有抑杀作用;鱼眼草清热解毒、利湿祛瘀;昏鸡头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降血压、杀虫;翼首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抗菌;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该生物农药是由组份A、组份B、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复配制成;组份A是由地耳草320g、鱼眼草300g、昏鸡头300g、翼首草200g粉碎后过60目筛,浸入适量95%的乙醇中,28℃下提取5d,然后振荡提取(28℃、150r/rain)24h,过滤,收集滤液I;固体残渣再加入适量95%的乙醇,28℃放置2d,振荡提取(28℃、150r/rain)24h,过滤,收集滤液Il;将中草药的滤液I和II合并,4℃冰箱中存放2d过滤,滤液在40℃下旋转蒸发至膏状,用蒸馏水定容至0.8g/ml制成;组份B为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组份A与组份B的复配重量比为3∶1;表面活性剂为聚合羧酸钠,助溶剂为乙酸乙酯,其加入量分别为本生物农药重量的3%和4%。具体实施方式二:该生物农药是由组份A、组份B、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复配制成;组份A由地耳草340g、鱼眼草330g、昏鸡头320g、翼首草230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方式三:该生物农药是由组份A、组份B、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复配制成;组份A由地耳草360g、鱼眼草360g、昏鸡头340g、翼首草260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方式一。配比抑菌试验:将按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制成的生物农药设为A组,组份A设为B组;组份B设为C组;清水组为CK。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当组份A与组份B按重量比4∶1复配时,抑菌效果最好,明显好于B组、C组;说明A组中的各成分经过配伍后增效显著。两药剂混配后对黄瓜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药剂配比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共毒系数(CTC),增效倍数(E)。药剂配比TTIATICTCEB∶C=1∶567.1177.89116.06-B∶C=1∶358.2379.74136.930.34B∶C=1∶156.5678.55138.870.37B∶C=3∶151.2280.65157.450.43B∶C=5∶151.2259.00115.18-根据孙云沛共毒系数法的判断标准为:当80<共毒系数<120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当共毒系数<80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当共毒系数>120时,表现为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两者的比例为3∶1时,其共毒系数最大,为157.45,联合作用类型评价结果为协调增效作用,且增效作用很强,增效倍数为0.43倍。当两者的比例为1∶3、1∶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分别为136.93、138.87,联合作用类型评价结果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0.34、0.37。当两者的混配比例为1∶5和5∶1时,仅表现为加和作用,共毒系数分别是116.06和115.18。田间试验将A、B、C以上各组药液分别稀释600倍,分别对黄瓜灰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地位于临沂市沂南县苹果种植地,试验园为平地,沙壤土,中性,有灌溉条件,管理条件一般,树势中庸,行株距4m×3m,秋施有机肥50kg/株,花前花后追肥和浇水各1次,试验树为23年生国光品种,该品种极易感染苹果炭疽病。本田间试验中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处理小区,每小区2株,选择长势和发病基本一致的田块于病发期第1次用药,此后隔20d用药1次,连续2次,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叶片和果实受药均匀。第一次施药后间隔20天后施第二次药,共施药两次。施药后10天开始进行调查,从每株试验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点分别取50个果实进行调查。苹果炭疽病分级标准:0级,果实上无病斑;1级,果实上有病斑1~2个;2级,果实上有病斑3~4个;3级,果实上有病斑5~6个;4级,果实上有病斑7~10个;9级,果实上有病斑10个以上或病斑相连,占果面积1/4以上。记录总果数及各级病果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病情指数(%)=∑(病级×该病级的果数)×100/最高病级×总果数。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100/对照病情指数。实验结果:表2不同处理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由上表可知,两次施药后,A组虽然用药量较少,但防效最好,说明A组中的各成分相互作用后,增效显著。实验结果:表3不同处理对苹果质量的影响(每100g营养物质的含量)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农药的苹果,不但营养成分好于其他各药组,且农药残留达标,特别是储存期明显延长,避免了不必要的腐烂,便于运输储藏。田间试验中还发现,该生物农药水剂对青叶虫、卷叶虫、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为此,我们专门将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农药进行稀释,稀释倍数为500倍。用于蔬菜类作物、果树类、药材、花卉茶叶和草地的病虫害防治,雾状均匀全株喷施。本发明复配农药的防治虫害效果如表4综上所述,该生物农药药速发挥快,药效长,喷施1天后,害虫抑制率在88%以上,5天后,害虫抑制率在92%以上,且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