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01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牲畜养殖围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



背景技术:

我国牧区绒山羊的养殖以放牧为主,饲养条件比较简陋,管理方式也相对粗放,尤其是偏远牧区的牧户养殖基础设施薄弱,与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差距。山羊的遗传育种工作中,时常需要进行对山羊个体标记及采集耳标编号、采集血液、注射疫苗、测量体重等工作,目前此类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抓羊的方式,这种粗放的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员的体力和时间,而且在人与山羊的激烈接触中,极易造成对工作人员及山羊的伤害。

现有的山羊围栏十分简易,仅由外围的栅栏和圈门构成。为了山羊在圈内活动自如,一般围栏圈定的面积很大,这就给公共抓羊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驱赶及抓捕羊的过程中,羊群奔跑秩序混乱容易造成相互碰撞和踩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对于怀孕母羊影响更大。另一方面,耳标的读取需要人为控制山羊头部,才能准确记录耳号,即使采用电子耳标也需要其头部呈现稳定的姿态,以便于读取信息,而目前是以人工保持山羊的姿态进行读取耳标信息,以及日常采血、注射疫苗等工作,耗费的人力与时间对于牧民及育种研究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来限制山羊的活动、减轻人工抓捕山羊的工作解决传统方法给山羊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在围栏通道上设置有限制引导门;其中,限制引导门为单向旋转的门,限制引导门包括转轴和四扇门页,四扇门页分别固定在转轴的四个正交方向上,转轴固定在围栏通道的上部,限制引导门的旋转方向为:转轴下方的门页向着接近围栏通道出口的方向转动;围栏通道的宽度仅限一只该圈羊通过,限制引导门与出口之间的围栏通道顶部设有颈部通道,该颈部通道与地面的距离为该圈羊平均颈部高度,颈部通道的宽度应足以容纳山羊颈部但无法通过山羊头部,颈部通道间隔设有数个只能向出口方向转动且可自行复位的止逆档杆;山羊在通过颈部通道时,受到约束,头部位于颈部通道之上,且不能后退,在颈部通道上方可以安装电子耳标读取设备,用于记录编号。

每扇门页的上部设有供山羊头部通过的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的中部向下贯通门页使门页形成左右两半部,且贯通处的宽度足以容纳山羊颈部,门页左半部和门页右半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设置在门页左半部和门页右半部的上沿处,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下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应足以容纳山羊颈部但无法通过山羊头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处分别设置有回位机构使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转动后能回复到水平位置;

第二横杆枢轴另一侧延伸出勾臂,该勾臂与门栓机构相接触,且使第二横杆的水平部下压的过程中勾臂带动门栓机构解锁。

当山羊顺着围栏通道前进至限制引导门后,山羊头部从门页的镂空区域通过,接着颈部下压第一横杆至颈部接触第二横杆前,第一横杆复位,从而限制山羊此时只能向前行进,山羊颈部继续向前向下触动第二横杆使门栓机构解锁,限制引导门向前转动,山羊通过。

优选的,门栓机构包括:栓柱、栓套;栓柱活动安置在栓套内,栓套顶部及底部设有供栓柱伸出的开口,栓套底部开口旁还设有底部封闭腔,与底部封闭腔相对的栓套侧壁上开有线形槽,栓柱上侧向凸出的耳部从线形槽伸出,该耳部位于勾臂上侧且与勾臂接触,第二横杆的水平部下压的过程中勾臂带动耳部上行使栓柱向上伸出,在栓柱底端所对向的地面处设有固定在地面上的栓扣;栓柱伸出栓套底部开口且自然下垂至最低端时,栓柱底部被栓扣阻挡而使门页无法转动。当栓柱向上移动使其底端收回至栓套内时,随着限制引导门继续转动,栓柱下端进入栓套底部封闭腔,此时即便撤掉对第二横杆的压力,也不影响限制引导门转动;当限制引导门转过180度后,再继续转动时,栓柱下端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栓套底部封闭腔回到栓套底部开口。

优选的,底部封闭腔与栓套底部开口之间设有向上伸出的凸出部,且凸出部两面均为光滑斜面,使栓柱下端可以方便的由底部开口处滑向底部封闭腔,反之亦然。

优选的,回位机构包括回位弹簧和限位块,限位块限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回位时转动的角度,限位块分别装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枢转部附近且靠近颈部通道一侧,回位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一横杆的枢轴和第二横杆的枢轴上;止逆档杆的枢轴上也装有回位弹簧,并在颈部通道上设有止逆档杆的限位块。

优选的,转轴包括轴杆和轴套,轴杆和轴套分别装有棘轮和棘齿,通过棘轮棘齿实现单向转动。

优选的,围栏通道的入口为逐渐变窄的收缩式结构。

优选的,勾臂为月牙状,耳部位于勾臂内侧。

优选的,相邻止逆档杆的间距为20~25cm。

优选的,颈部通道下方设有电子秤。由于限制引导门的特殊结构,使山羊之间保持了较大间距,便于准确称量山羊个体体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无需人力抓捕,通过限制山羊的活动方向使其自发按照便于牧户工作的姿态有序地行进,限制引导门使山羊依此顺利进入限制颈部活动的围栏通道,并借助止逆档杆限制其只能向前方运动,这一系列装置的引导和限制性的设置,使山羊有秩序地按照抬头的姿势依次通过围栏通道的出口,便于牧户或研究人员进行记录编号、采血、称重、注射疫苗等畜牧日常管理工作,减少人工抓羊带来的体力和时间的消耗,避免对于动物的伤害以及过度的应激反应,提高牧区现有环境下养殖的规范化水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限制引导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门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门栓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围栏通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同一门栓机构转动到各个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围栏通道1、限制引导门2、转轴21、门页22、出口11、颈部通道12、止逆档杆121、镂空区域26、第一横杆23、第二横杆24、勾臂241、水平部242、门栓机构25、栓柱251、栓套252、底部封闭腔2521、耳部2511、栓扣3、凸出部2522、入口13、电子秤4。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所述的“该圈羊”具有以下含义:羊群应按羊的大小分圈饲养,“该圈羊”是指处在同样生长阶段或体形差异相近的一圈羊。

本专利附图的比例与实际情况可能差异较大,不能按图中所示比例解读。

本专利中在描述门页所用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时,是以门页处于垂直向下的状态且向读者方向转动的摆放位置,可以参考附图3的摆放位置。

如附图1~6所示,一种牧区专用的山羊引导控制围栏通道,在围栏通道1上设置有限制引导门2;其中,限制引导门2为单向旋转的门,限制引导门2包括转轴21和四扇门页22,四扇门页22分别固定在转轴21的四个正交方向上,转轴21固定在围栏通道1的上部,限制引导门2的旋转方向为:转轴21下方的门页22向着接近围栏通道1出口11的方向转动;围栏通道1的宽度仅限一只该圈羊通过,限制引导门2与出口11之间的围栏通道1顶部设有颈部通道12,该颈部通道12与地面的距离为该圈羊平均颈部高度,颈部通道12的宽度应足以容纳山羊颈部但无法通过山羊头部,颈部通道12间隔设有数个只能向出口11方向转动且可自行复位的止逆档杆121;山羊在通过颈部通道12时,受到约束,头部位于颈部通道12之上,且不能后退,在颈部通道12上方可以安装电子耳标读取设备,用于记录编号。

每扇门页22的上部设有供山羊头部通过的镂空区域26,该镂空区域26的中部向下贯通门页22使门页形22成左右两半部,且贯通处的宽度足以容纳山羊颈部,门页22左半部和门页22右半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4,第一横杆23设置在门页22左半部和门页22右半部的上沿处,第二横杆24位于第一横杆23下方,第一横杆23与第二横杆24之间的距离应足以容纳山羊颈部但无法通过山羊头部;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4处分别设置有回位机构使第一横杆23或第二横杆24转动后能回复到水平位置;

第二横杆24枢轴另一侧延伸出勾臂241,该勾臂241与门栓机构25相接触,且使第二横杆24的水平部242下压的过程中勾臂241带动门栓机25构解锁。

当山羊顺着围栏通道1前进至限制引导门2后,山羊头部从门页22的镂空区域26通过,接着颈部下压第一横杆23至颈部接触第二横杆24前,第一横杆23复位,从而限制山羊此时只能向前行进,山羊颈部继续向前向下触动第二横杆24使门栓机构25解锁,限制引导门2向前转动,山羊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栓机构25包括:栓柱251、栓套252;栓柱251活动安置在栓套252内,栓套252顶部及底部设有供栓柱251伸出的开口,栓套252底部开口旁还设有底部封闭腔2521,与底部封闭腔2521相对的栓套252侧壁上开有线形槽,栓柱251上侧向凸出的耳部2511从线形槽伸出,该耳部2511位于勾臂241上侧且与勾臂241接触,第二横杆24的水平部242下压的过程中勾臂241带动耳部2511上行使栓柱251向上伸出,在栓柱251底端所对向的地面处设有固定在地面上的栓扣3;栓柱251伸出栓套252底部开口且自然下垂至最低端时,栓柱251底部被栓扣3阻挡而使门页22无法转动。当栓柱251向上移动使其底端收回至栓套252内时,随着限制引导门2继续转动,栓柱251下端进入栓套252底部封闭腔2521,此时即便撤掉对第二横杆24的压力,也不影响限制引导门2转动;当限制引导门2转过180度后,再继续转动时,栓柱251下端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栓套252底部封闭腔2521回到栓套252底部开口,如附图6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封闭腔2521与栓套252底部开口之间设有向上伸出的凸出部2522,且凸出部2522两面均为光滑斜面,使栓柱251下端可以方便的由底部开口处滑向底部封闭腔2521,反之亦然。回位机构包括回位弹簧和限位块,限位块限制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4回位时转动的角度,限位块分别装在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4枢转部附近且靠近颈部通道一侧,回位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一横杆23的枢轴和第二横杆24的枢轴上;止逆档杆121的枢轴上也装有回位弹簧,并在颈部通道12上设有止逆档杆121的限位块。转轴21包括轴杆和轴套,轴杆和轴套分别装有棘轮和棘齿,通过棘轮棘齿实现单向转动。围栏通道1的入口13为逐渐变窄的收缩式结构。勾臂241为月牙状,耳部2511位于勾臂241内侧。相邻止逆档杆121的间距为20~25cm。颈部通道12下方设有电子秤4。由于限制引导门2的特殊结构,使山羊之间保持了较大间距,便于准确称量山羊个体体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