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及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350阅读:20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榛蘑栽培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榛蘑学名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的菌类。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榛蘑是一种夏、秋季发生,能兼性寄生于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著名药食兼用菌,多丛生于老树或死树的基部,也能寄生于活树上,在灌木丛和草地上也可大量生长,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东北野生菌之一,富含大量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的十几倍,被一些发达国家列为一类食品。经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其菌丝体和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催眠、抗惊厥、抗缺氧等神经调节功能和脑保护功能,还具有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等生理活性。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医药生产企业的不懈努力,脑心舒口服液、蜜环菌片、蜜环菌糖浆等制剂已经问世造福人类。榛蘑不仅是一种食用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野生榛蘑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自由采摘、自发交易”的状态,随着森林资源和植被破坏严重和人们掠夺性的采集,产量在逐年下降。目前人工栽培主要是林地栽培或者是菌材(树桩、木段)栽培方式。榛蘑是树木根腐病的病源菌,能侵染多种阔叶树和针叶树,可以引起多种针叶树及阔叶树根腐病,其寄主植物多达300属之多,该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和根部,主要危害1~20年生的中幼树,通常幼树发病2~3年便可致死,壮龄和老龄树则可拖延10年左右甚至更长,是森林保护重点防御的对象之一。

一般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是腐生菌,只要菌丝体生长发育到生理成熟,菌丝扭结形成原基,从营养生长发展到生殖生长,最后得到子实体。榛蘑是寄生兼腐生菌,营养生长和一般腐生菌一样,但到发育成熟,菌丝扭结形成菌索,菌索在营养和生长环境适宜情况生长还是菌索,不易形成原基。目前榛蘑人工栽培主要是原生地栽培(利用原生地榛蘑的菌索)或者是菌材(树桩、木段)栽培方式,都是仿野生模式。榛蘑与其他食用菌种不同,对野生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人工棚室栽培在技术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林地扩繁及栽培对森林破坏性极大,实现棚室人工栽培既能满足人们对榛蘑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避免对林木的伤害,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不破坏自然生态、生产效率高的人工栽培榛蘑基质配方及栽培方法,以摆脱人工栽培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按份数比,由以下原料组成:阔叶树木屑8-15份、木耳菌渣30-40份、棉籽壳8-15份、麸皮3-8份、米糠3-8份、玉米粉1-3份、柠檬酸铁铵0.001-0.005份、丙二醇藻酸酯0.001-0.005份、葡萄糖2-6份、石膏5-10份、白灰2-7份、蛋白肽2-7份、活力素5-10份、有机发酵料5-10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一种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按份数比,由以下原料组成:阔叶树木屑12份、木耳菌渣32份、棉籽壳9份、麸皮6份、米糠6份、玉米粉2份、葡萄糖5份、柠檬酸铁铵0.001份、丙二醇藻酸酯0.003份、石膏8份、白灰5份、蛋白肽6份、活力素7份、有机发酵料6份。

所述有机发酵料是以畜禽粪便、蚕沙、沼渣、农作物秸秆为发酵原料,然后添加发酵原料总重量5-15%的发酵菌剂,堆垛,自然发酵15-25天而得;所述发酵菌剂是由以下发酵菌种: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assubtilis)、覃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乳酸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孤独腐质霉(Humicolainsolens),经扩大培养,混合制成的组合液体菌剂。

作为上述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组合液体菌剂中各菌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产朊假丝酵母10-20%、枯草芽孢杆菌10-20%、覃状芽孢杆菌10-20%、乳酸粪链球菌10-20%、干酪乳杆菌10-20%、黑曲霉10-20%、孤独腐质霉10-20%。

作为上述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发酵原料的各原料重量份数比为:畜禽粪便2-4份、蚕沙0.5-1.5份、沼渣0.5-1.5份、农作物秸秆1-3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1)发酵原料的准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发酵原料:畜禽粪便2-4份、蚕沙0.5-1.5份、沼渣0.5-1.5份、农作物秸秆1-3份,将农作物秸秆铡短至1-3厘米,混合均匀即得;

(2)组合液体菌剂的制备:将各菌种单独进行液体扩大培养,所得菌剂的有效活菌数≧1×108CFU/g,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组合液体菌剂中各菌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产朊假丝酵母10-20%、枯草芽孢杆菌10-20%、覃状芽孢杆菌10-20%、乳酸粪链球菌10-20%、干酪乳杆菌10-20%、黑曲霉10-20%、孤独腐质霉10-20%;

(3)有机发酵料的制备:将组合液体菌剂按发酵原料总重量5-15%均匀喷洒至发酵原料上,搅拌均匀,堆垛,自然发酵15-25天即得;

(4)巴西蘑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组分:阔叶树木屑8-15份、木耳菌渣30-40份、棉籽壳8-15份、麸皮3-8份、米糠3-8份、玉米粉1-3份、柠檬酸铁铵0.001-0.005份、丙二醇藻酸酯0.001-0.005份、葡萄糖2-6份、石膏5-10份、白灰2-7份、蛋白肽2-7份、活力素5-10份、有机发酵料5-10份,混合均匀;控制栽培基质pH值为6.5-7.5,含水量在60-70%,即得。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满足人们对榛蘑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避免对林木的伤害,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巴西蘑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酵原料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发酵原料:牛粪3份、蚕沙1份、沼渣1份、农作物秸秆2份,将农作物秸秆铡短至2厘米,混合均匀即得;

(2)组合液体菌剂的制备:将各菌种单独进行液体扩大培养,所得菌剂的有效活菌数≧1×108CFU/g,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组合液体菌剂中各菌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产朊假丝酵母15%、枯草芽孢杆菌15%、覃状芽孢杆菌15%、乳酸粪链球菌15%、干酪乳杆菌15%、黑曲霉15%、孤独腐质霉10%;

(3)有机发酵料的制备:将组合液体菌剂按发酵原料总重量10%均匀喷洒至发酵原料上,搅拌均匀,堆垛,自然发酵20天即得;

(4)巴西蘑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组分:阔叶树木屑9份、木耳菌渣31份、棉籽壳9份、麸皮6份、米糠7份、玉米粉3份、葡萄糖4份、柠檬酸铁铵0.001份、丙二醇藻酸酯0.003份、石膏8份、白灰6份、蛋白肽4份、活力素6份、有机发酵料6份,混合均匀;控制栽培基质pH值为6.5-7.5,含水量在60-70%,即得。

实施例2:

(1)发酵原料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发酵原料:牛粪3份、蚕沙1份、沼渣1份、农作物秸秆2份,将农作物秸秆铡短至2厘米,混合均匀即得;

(2)组合液体菌剂的制备:将各菌种单独进行液体扩大培养,所得菌剂的有效活菌数≧1×108CFU/g,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所述组合液体菌剂中各菌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产朊假丝酵母20%、枯草芽孢杆菌20%、覃状芽孢杆菌10%、乳酸粪链球菌10%、干酪乳杆菌10%、黑曲霉15%、孤独腐质霉15%;

(3)有机发酵料的制备:将组合液体菌剂按发酵原料总重量5%均匀喷洒至发酵原料上,搅拌均匀,堆垛,自然发酵25天即得;

(4)巴西蘑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组分:阔叶树木屑12份、木耳菌渣32份、棉籽壳9份、麸皮6份、米糠6份、玉米粉2份、葡萄糖5份、石膏8份、柠檬酸铁铵0.001份、丙二醇藻酸酯0.005份、白灰5份、蛋白肽6份、活力素7份、有机发酵料6份。少量的柠檬酸铁铵和丙二醇藻酸酯混合后,能与阔叶树木屑、木耳菌渣等物质协同,能促进原料组分分解,起到促进生长和提高生产效率效果。

实施例3:

(1)发酵原料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发酵原料:猪粪4份、蚕沙0.5份、沼渣0.5份、农作物秸秆1份,将农作物秸秆铡短至1厘米,混合均匀即得;

(2)组合液体菌剂的制备:将各菌种单独进行液体扩大培养,所得菌剂的有效活菌数≧1×108CFU/g,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组合液体菌剂中各菌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产朊假丝酵母10%、枯草芽孢杆菌15%、覃状芽孢杆菌20%、乳酸粪链球菌15%、干酪乳杆菌15%、黑曲霉10%、孤独腐质霉15%;

(3)有机发酵料的制备:将组合液体菌剂按发酵原料总重量15%均匀喷洒至发酵原料上,搅拌均匀,堆垛,自然发酵15天即得;

(4)巴西蘑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数比称取以下组分:阔叶树木屑9份、木耳菌渣37份、棉籽壳13份、麸皮6份、米糠7份、玉米粉1份、葡萄糖3份、柠檬酸铁铵0.005份、丙二醇藻酸酯0.001份、石膏6份、白灰6份、蛋白肽3份、活力素8份、有机发酵料7份。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