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234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蛹虫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一种子囊菌,通过异宗配合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其子实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适宜的虫体上,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地发育,一面开始向虫体内蔓延,于是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

天然的蛹虫草产量低,成分复杂,而人工培育的蛹虫草产量高,成分相对纯净。但是在培育的过程中,活体蚕蛹相互之间难以隔离,影响蛹虫草个体的生长,需要改进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减少蛹虫草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提高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在玻璃瓶培养基内放置一块平板,平板上垂直设置有数块隔离板,将玻璃瓶培养基和平板一起放在高压锅内110℃高温灭菌半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内放入活体蚕蛹,注入液体菌种,淹没平板,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19℃;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2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5%,利用4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

菌丝培养后期为2~7天,白天温度为25℃,夜晚温度仍为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并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温度9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上刺3~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18小时的光照,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和隔离板为一体化透明玻璃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体蚕蛹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之间而相互隔离。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子实体培养步骤中,白炽灯采用定时的间断式通电光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直径小于玻璃瓶培养基的顶部开口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步骤明确,培育周期短,产量高,光照、温度和湿度控制精确,利用隔离板对活体蚕蛹进行隔离,避免了蛹虫草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保持子实体向上直立生长,光照接收更加均匀,提高了良品率和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使用的玻璃瓶培养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在玻璃瓶培养基1内放置一块平板2,平板2上垂直设置有数块隔离板21,将玻璃瓶培养基1和平板2一起放在高压锅内110℃高温灭菌半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所述平板2和隔离板21为一体化透明玻璃结构,结构牢固,耐高温效果好;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1内放入活体蚕蛹,所述活体蚕蛹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21之间而相互隔离,注入液体菌种,淹没平板2,有利于活体蚕蛹的吸收,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3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19℃;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2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5%,利用4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隔离板21为透明玻璃,对光照基本没有影响;

菌丝培养后期为2~7天,白天温度为25℃,夜晚温度仍为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并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温度9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3上刺3~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间断式16小时的光照,使得子实体竖直向上生长,相互之间被隔离板21隔离而不交叉,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18小时的光照,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白炽灯采用定时的间断式通电光照,避免长时间持续光照;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所述平板2直径小于玻璃瓶培养基1的顶部开口直径,方便平板2的安装和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利用隔离板21对蛹虫草的生长进行隔离,提升了蛹虫草竖直向上生长的规律性,互相没有不良影响,提升了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