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753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绿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另外绿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等,这些化学成分组成了绿茶独特的颜色和风味,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现有技术很多茶园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在恶劣天气下,抵抗能力、自我恢复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恶劣气候因素的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得不到保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容易使茶园土壤板结,降低肥力,破坏茶园生态。茶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胁;茶叶管理成本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受到生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往往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建立有机绿茶茶园,园地深翻0.45-0.5m,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后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茶叶专用复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剂;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移栽,将绿茶树移栽到种植沟内,边覆土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及时浇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盖有机质营养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0-45cm,定植后用稻草覆盖行间;

(3)4月上旬,在绿茶树一侧套种桂花树,株行距为0.8m,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11月下旬播种白三叶和黑麦草;

(4)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培养树冠,成龄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对茶树进行重修剪;

(5)茶园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轮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开沟施肥,施后以土覆盖,并以修剪枝条覆盖,每亩施用有机肥100-12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时施叶面肥;

(6)病虫害防治。

进一步,所述步骤(2)有机质营养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比3:3:4称取砻糠炭、巢湖藻泥炭土与锯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饼、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钙镁磷肥、0.01硼砂、0.2%锌进行搅拌处理、碎化过筛,用膜覆盖堆焖熟化或袋装熟化备用。

进一步,所述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硫酸锌0.1-0.3份、有机硒溶液1-2份、柠檬酸1-2份、硫酸铜0.2-0.4份、硫酸镁0.1-0.2份、钼酸铵0.05-0.06份。

进一步,所述有机硒溶液中水与液态有机硒的质量比为900-1000:1。

进一步,所述步骤(4)树冠高度培养至60-80cm。

进一步,所述步骤(5)施肥深度为22-26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施用有机肥,提高茶树有机营养来源,提高茶树的免疫机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减少有害微生物含量,降低发病率;

(2)本发明在绿茶树一侧套种桂花树,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11月下旬播种白三叶和黑麦草,圆叶决明与白三叶和黑麦草作为有机绿肥在每年深耕时施入茶园,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桂花树独有的香气与茶叶相混合,桂花落叶也可作为肥料,其营养成分被茶树吸收,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建立有机绿茶茶园,园地深翻0.45m,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后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茶叶专用复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剂;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移栽,将绿茶树移栽到种植沟内,边覆土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及时浇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盖有机质营养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5cm,定植后用稻草覆盖行间;

有机质营养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比3:3:4称取砻糠炭、巢湖藻泥炭土与锯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饼、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钙镁磷肥、0.01硼砂、0.2%锌进行搅拌处理、碎化过筛,用膜覆盖堆焖熟化或袋装熟化备用;

(3)4月上旬,在绿茶树一侧套种桂花树,株行距为0.8m,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11月下旬播种白三叶和黑麦草;

圆叶决明、白三叶和黑麦草枯死后作为绿肥,每年深耕时施入茶园;

(4)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至60cm,成龄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对茶树进行重修剪;

(5)茶园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轮次施肥,施肥深度为22cm,以有机肥为主,开沟施肥,施后以土覆盖,并以修剪枝条覆盖,每亩施用有机肥10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时施叶面肥;

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硫酸锌0.1份、有机硒溶液1.5份、柠檬酸1份、硫酸铜0.2份、硫酸镁0.2份、钼酸铵0.05份;

有机硒溶液中水与液态有机硒的质量比为900:1;

(6)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茶园的日常检查,茶园虫害的物理防治主要是用诱虫灯和黄板。

夏末秋初遇水不均,暴雨率较高,圆叶决明起到铺草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干旱时期防治土壤水分大量蒸发。

实施例2

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建立有机绿茶茶园,园地深翻0.5m,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后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茶叶专用复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剂;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移栽,将绿茶树移栽到种植沟内,边覆土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及时浇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盖有机质营养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0cm,定植后用稻草覆盖行间;

有机质营养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比3:3:4称取砻糠炭、巢湖藻泥炭土与锯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饼、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钙镁磷肥、0.01硼砂、0.2%锌进行搅拌处理、碎化过筛,用膜覆盖堆焖熟化或袋装熟化备用;

(3)4月上旬,在绿茶树一侧套种桂花树,株行距为0.8m,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11月下旬播种白三叶和黑麦草;

(4)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至80cm,成龄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对茶树进行重修剪;

(5)茶园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轮次施肥,施肥深度为26cm,以有机肥为主,开沟施肥,施后以土覆盖,并以修剪枝条覆盖,每亩施用有机肥12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时施叶面肥;

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硫酸锌0.3份、有机硒溶液1份、柠檬酸1.5份、硫酸铜0.4份、硫酸镁0.15份、钼酸铵0.06份;

有机硒溶液中水与液态有机硒的质量比为950:1;

(6)病虫害防治。

实施例3

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建立有机绿茶茶园,园地深翻0.48m,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后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茶叶专用复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剂;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移栽,将绿茶树移栽到种植沟内,边覆土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及时浇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盖有机质营养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2cm,定植后用稻草覆盖行间;

有机质营养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比3:3:4称取砻糠炭、巢湖藻泥炭土与锯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饼、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钙镁磷肥、0.01硼砂、0.2%锌进行搅拌处理、碎化过筛,用膜覆盖堆焖熟化或袋装熟化备用;

(3)4月上旬,在绿茶树一侧套种桂花树,株行距为0.8m,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11月下旬播种白三叶和黑麦草;

(4)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至70cm,成龄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对茶树进行重修剪;

(5)茶园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轮次施肥,施肥深度为24cm,以有机肥为主,开沟施肥,施后以土覆盖,并以修剪枝条覆盖,每亩施用有机肥11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时施叶面肥;

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0.2份硫酸锌、2份有机硒溶液、柠檬酸2份、硫酸铜0.3份、硫酸镁0.1份、钼酸铵0.055份;

有机硒溶液中水与液态有机硒的质量比为1000:1;

(6)病虫害防治。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案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