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鸡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201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禽类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肉鸡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鸡肉产品的要求逐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尽管如此,肉鸡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肉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消化道内的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可保持肉鸡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具有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抵御致病微生物侵害、缓冲不利因素突发影响等功能,有利于肉鸡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近年来,肉鸡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工业化的养殖规模虽然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集约化饲养伴随的养殖环境恶化、抗生素等预防药物滥用、疫病的流行等不利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肉鸡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导致肉鸡的消化道发育、生理代谢功能、抗应激能力等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造成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遗传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因而,探索改善肉鸡机体内微生态平衡的技术措施是现代肉鸡养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肉鸡的自身健康和机体微生态平衡水平是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保障。目前,肉鸡饲养中大量使用化学性添加剂以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但因其不当和非法使用造成在肉鸡产品中的残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开发绿色、安全的添加剂及其科学的利用手段符合肉鸡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抵抗力强,发病率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出来的肉鸡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的鸡的养殖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肉鸡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鸡苗成熟后,每日喂食3次,第一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的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芽孢杆菌、有机酸化剂、葡萄糖氧化酶、维生素和那西肽,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85%-95%;

第二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黄芪多糖和那西肽,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65%-85%;

第三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溢多利复合酶制剂、有机酸化剂,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80%-90%;

其中,添加剂相对于基础饲料的比重范围在0.1-5%。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饲料成分为豆粕、玉米、酵母粉、麸皮、青蒿粉、菊花粉、磷酸氢钙、微量元素组合物和食盐,所述的微量元素组合物包括微量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组合物包括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锌、氯化钴、碘酸钙和亚硒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硫酸亚铁占微量元素组合物的比重范围在35%~55%。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中的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三者总量中赖氨酸重量比大于50%。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通过将添加剂成分加入米粉中形成,最终形成的添加剂中米粉的比重范围在85~95%。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中还可以添加疫苗、金感肽肠胺和四味穿心莲。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肉鸡养殖方法,在鸡苗成熟后,每日喂食3次,第一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的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芽孢杆菌、有机酸化剂、葡萄糖氧化酶、维生素和那西肽;第二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黄芪多糖和那西肽,第三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溢多利复合酶制剂、有机酸化剂,通过在每天的喂食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促进饲料的吸收利用,并且提高肉鸡品质、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肉鸡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鸡苗成熟后,每日喂食3次,第一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的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芽孢杆菌、有机酸化剂、葡萄糖氧化酶、维生素和那西肽,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85%-95%;具体的成分配比示例性地表示如下:精氨酸0.2-0.6kg、蛋氨酸0.2kg、赖氨酸0.3kg、芽孢杆菌0.2kg、有机酸化剂0.05-0.1kg、葡萄糖氧化酶0.2kg、维生素0.006kg和那西肽0.006-0.01kg。

第二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黄芪多糖和那西肽,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65%-85%;具体的成分配比示例性地表示如下:精氨酸0.2-0.6kg、蛋氨酸0.2kg、赖氨酸0.3kg、葡萄糖0.4kg、维生素0.006kg、黄芪多糖0.005-0.01kg和那西肽0.008-0.012kg。

第三次饲料中添加如下成分添加剂: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溢多利复合酶制剂、有机酸化剂,其中所述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总重量占添加剂重量的范围是80%-90%;具体的成分配比示例性地表示如下:精氨酸0.1-0.2kg、蛋氨酸0.2kg、赖氨酸0.2kg、溢多利复合酶制剂0.005-0.01kg、有机酸化剂0.1-0.2kg和维生素0.006kg。

其中,添加剂相对于基础饲料的比重范围在0.1-5%。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饲料成分为豆粕、玉米、酵母粉、麸皮、青蒿粉、菊花粉、磷酸氢钙、微量元素组合物和食盐,所述的微量元素组合物包括微量元素。

具体步骤过程包括:1)按饲料配方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及含量要求称取玉米、豆粕、酵母粉、青蒿粉、菊花粉、麸皮、磷酸氢钙、微量元素、复合多维、食盐、添加剂和米粉;

2)将复合多维、微量元素、添加剂、米粉分别过40目筛,同时放入搅拌机中再次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微量组分预混物;

3)将以上饲料各组份配料充分混合;

4)用颗粒机将混合物制成粒径为1.2-1.8mm的颗粒,保温保湿稳定15分钟左右;

5)用风冷脱水、冷却,使颗粒含水量为10%-11%,颗粒温度降至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组合物包括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锌、氯化钴、碘酸钙和亚硒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硫酸亚铁占微量元素组合物的比重范围在35%~55%。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中的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三者总量中赖氨酸重量比大于50%。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通过将添加剂成分加入米粉中形成,最终形成的添加剂中米粉的比重范围在85~95%。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中还可以添加疫苗、金感肽肠胺和四味穿心莲。

对本发明所使用的饲养方法进行对照试验,试验期47天,试验期间所有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除饲喂的饲料中是否添加添加剂外,其它饲养条件完全相同。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饲养方法。

试验期结束前一天,两组中重复选取体重相近的鸡3只,颈部放血屠宰,宰前禁食12h。测定鸡全身肌肉中胆固醇含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肌肉滴水损失、pH;测定胸肌的肉色、嫩度;利用质构仪测定鸡翅、鸡腿和鸡胸部位肌肉的弹性、粘性、内聚性、咀嚼性。

胆固醇含量按照GB/T 5009.128-2003《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标准进行测定。粗蛋白质含量测定,称取肉样,然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放入烘箱恒温烘干。在消解管中加入2g肉样、2.5g抗氧化剂和10mL浓硫酸,然后在高温消解炉上进行样品消化。应用凯氏定氮仪进行测定,计算公式为:

粗蛋白%=(A-A0)×0.014×6.25×0.1612/W×100%

A0为空白对照,W为肉样重(g),0.1612为硫酸浓度,A为机读数。

粗脂肪含量测定,取肉样,然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匀,在烘箱中恒温烘干,在滤纸筒内放置1g样品;烘干滤纸筒,直至称量为恒重,在脂肪测定仪上进行粗脂肪的测定。水分含量测定,取肉样,捣碎后称重G,放入水分皿内称重为W,然后放入烘箱,在250℃下烘干4h,放入干燥皿,干燥冷却30min,然后再称重,记录为A,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水分含量:水分含量=(W-A/G)×100%。

肉色测定,取无筋踺和脂肪的新鲜肉样25g和水50mL,立即在组织捣碎机里捣碎打浆,取其全部放入50mL离心管中,然后进行第一次离心,取上清液分别装入2-3个小离心管中进行第二次离心沉淀,离心条件为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当取出离心管后,用滤纸除去液面脂肪,然后将上清液置于比色杯中(光径1cm),在540nm波长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

嫩度的测定,在100mL不锈钢匀浆杯中放入10g肉样,同时加入等量的冷的蔗糖(0.24mol/L)和氯化钾(0.2mol/L)混合液50ml,静置5min,然后用匀浆机将样品全速搅切40s。用孔径为250μm并且知道重量的滤网过滤,过滤完毕后,滤网及残渣用吸水纸吸干,然后称重。计算不能通过滤网的肉样碎段重量(大于250μm),然后换算成每100g肉样中所含有的残渣重量,把这一残渣重量称为肌肉破碎指数(FI)。FI能够反映肌肉嫩度,FI值越小,表明肌肉越细嫩。

肌肉滴水损失的测定,取样品称重,重量为W1,然后把样品置于封口塑料袋中,在4℃冰箱中放置24h,取出后用滤纸擦去肉表面水分,然后进行第二次称重,重量为W2。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肌肉滴水损失(%)=(W1-W2)/W1×100%。

氨基酸含量测定,按照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标准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改善鸡肌肉的营养成分,肉鸡用添加剂的组肌肉的胆固醇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肉鸡用添加剂的组的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组,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肌肉的pH值、水分和肉色差异不显著;对于胸肌的嫩度来说,肉鸡用添加剂的组胸肌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的饲养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肉鸡肉质的营养成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