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57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410268159.1一种新型碾碎揉丝机,没有联合收割牧草揉丝,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没有联合收割牧草揉丝,工作效率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包括机架、行走履带机构、发动机、揉丝机构、送料机构、切割机构和料箱,所述机架置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和揉丝机构均置于所述机架内,且所述揉丝机构处于所述发动机的前端;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连接,驱动所述行走履带机构运行;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揉丝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送料机构置于所述揉丝机构的前端,所述切割机构置于所述送料机构的前端,所述切割机构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连接;所述切割机构切割的牧草通过送料机构输送至揉丝机构内进行揉丝;所述料箱可翻转的置于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揉丝机构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料箱的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带动揉丝机构和行走履带机构运行,同时切割机构通过割盘对牧草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牧草通过送料机构输送至揉丝机构内进行揉丝,揉丝机构将揉丝好的牧草输送至料箱内,实现联合收割牧草揉丝,机械化程度高,实现联合收割揉丝抛料、存储和装卸,一体化集成,工作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送料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固定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部上;所述驾驶室通过线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驾驶室便于控制发动机运行,便于控制整个装置运行,提升便利性。

进一步,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处于所述发动机的后端,所述液压站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动机控制液压站运行,提升运行效率。

进一步,所述机架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举箱液压缸,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均与所述液压站通过油管连通;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的另一端倾斜与所述料箱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的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料箱翻转。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举箱液压缸控制料箱翻转,对揉丝好的牧草进行卸料,提升便利性和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2、行走履带机构,3、发动机,4、揉丝机构,5、送料机构,6、切割机构,7、料箱,8、驾驶室,9、液压站,10、举箱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联合牧草收割揉丝机,包括机架1、行走履带机构2、发动机3、揉丝机构4、送料机构5、切割机构6和料箱7,所述机架1置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2的上端;所述发动机3和揉丝机构4均置于所述机架1内,且所述揉丝机构4处于所述发动机3的前端;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2连接,驱动所述行走履带机构2运行;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揉丝机构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送料机构5置于所述揉丝机构4的前端,所述切割机构6置于所述送料机构5的前端,所述切割机构6与所述行走履带机构2连接;所述切割机构6切割的牧草通过送料机构5输送至揉丝机构4内进行揉丝;所述料箱7可翻转的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端;所述揉丝机构4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料箱7的上方;

发动机3带动揉丝机构4和行走履带机构2运行,同时切割机构6通过割盘对牧草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牧草通过送料机构5输送至揉丝机构4内进行揉丝,揉丝机构4将揉丝好的牧草输送至料箱7内,实现联合收割牧草揉丝,机械化程度高,实现联合收割揉丝抛料、存储和装卸,一体化集成,工作效率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5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8,所述驾驶室8固定置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部上;所述驾驶室8通过线路与所述发动机3连接;驾驶室8便于控制发动机3运行,便于控制整个装置运行,提升便利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液压站9,所述液压站9处于所述发动机3的后端,所述液压站9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连接;通过发动机3控制液压站9运行,提升运行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举箱液压缸10,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10均与所述液压站9通过油管连通;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10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10的另一端倾斜与所述料箱7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举箱液压缸10的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料箱7翻转;通过两个举箱液压缸10控制料箱7翻转,对揉丝好的牧草进行卸料,提升便利性和运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