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色彩多样化的茶园叶蝉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27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茶园植保领域,涉及筛选不同色度、色深的黄颜色色板、添加荧光粉的防治茶园叶蝉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尤其是芽叶部分的病虫种类最多,危害最大。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几乎在全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浙江省、四川省等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严重。

假眼小绿叶蝉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均以针状口器刺吸茶树嫩茎、嫩叶的汁液,阻断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在我省发生频率高,一般一年发生9~11代,春茶、夏茶、秋茶均有发生,由于该害虫最喜欢刺吸制作高档茶的嫩梢,其迁飞性又很强,对于茶叶产量产值都有较大影响。一般年份可使茶叶损失10%~15%,重害年份损失可高达50%以上,是我省茶叶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目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喷施化学农药,在茶园中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的“3R”问题(Residue残留量,Resistance抗药性,Resurgence再猖獗)较突出,由于滥用化学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是导致农残超标的重要因素。因而亟需研究假眼小绿叶蝉有效的生物或物理防治方法,解决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危害及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的“3R”问题。

昆虫趋色性即昆虫对特定的色彩有着明显的趋向行为,这是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习性之一,也是许多昆虫的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农业上,利用昆虫的这种趋色性,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报道较多,如色卡防治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等。在茶叶上,应用趋色性防治害虫的起步较晚,研究也不详尽,只是用颜色差异较大的几种色板如黄板、红板、蓝板等对害虫进行诱集,粗略地分析其分析其色差较大的几种颜色的喜好程度,没有系统深入的筛选色度、同种颜色不同梯度或色深对昆虫的影响。其他作物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昆虫或是同一类群害虫的不同种类对色彩的敏感性、颜色的选择性具有较大差异,甚至同一种害虫在不同寄主上也能表现出较大差异,并且昆虫对同种颜色不同梯度或色深趋向性不同,如浅黄色和中黄色对美洲斑潜叶蝇成虫的诱集能力分别是橘黄色的 1.5 倍和 1.3 倍;深黄色纸板诱蚜比淡黄色诱蚜效果好。

本发明从目前我国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亟需有效的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的现状出发,拟结合昆虫趋色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利用三原色调色技术,调配出一系列同种颜色不同色深、梯度的色彩,分析假眼小绿叶蝉的色彩趋向性,并利用荧光增强色彩夜间对叶蝉的引诱力,尽可能多的诱捕茶园叶蝉虫口,从而获得有效地新型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多样化色板防治技术,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安全高效防治,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降低茶园生态环境污染,从而促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利用色彩和荧光对昆虫的引诱力来防治茶园叶蝉的方法,提高茶园叶蝉防治率,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减少茶园施药,降低茶园生态环境污染。

本发明将公开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的茶园叶蝉防治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和色彩印刷三原色(染料黄、品红、青),调色制PP塑料板(2)制成的板,双面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后双面涂布黄色荧光粉, ,增强对叶蝉的引诱效果;(3)在假眼小绿叶蝉发生初期,应用于茶园。

步骤1):按R:G:U=250:239:139和E:S:L=36:218:183调色制板,板规格:25厘米*30厘米。

步骤2):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40-60克/平方米,荧光粉10-20克/平方米。

步骤3):按每亩用板量20块,平行于茶行,高于茶蓬5-10厘米左右,用安装竹竿,悬挂于茶园。

所述的基于色彩多样化的茶园叶蝉防治方法,在茶园叶蝉发生初期,应用于茶园,可有效地诱捕叶蝉虫口,一周后防效达70%以上,两周后防效仍可达6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春茶后期茶园叶蝉发生期,选择龙井43幼龄茶园1亩,盆拍法分别于1天后、7天后、14天后调查叶蝉虫口,叶蝉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63 %、-178.13 %、-423.13 %,以此作为空白对照。

按R:G:U=250:239:139和E:S:L=36:218:183调色制板,双面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后,双面荧光粉,在春茶后期茶园叶蝉发生期,选择龙井43幼龄茶园10亩,按每亩用量20块、平行于茶行、高于茶蓬5-10厘米进行悬挂。挂板前盆拍法调查叶蝉虫口,并与挂板后7天、14天按盆拍法调查叶蝉虫口,统计防效分别为78.90%、61.98%。

实施例2:

在秋季茶园叶蝉发生时时,选择叶蝉虫口基数较多的成龄茶园1亩,盆拍法分别于1天后、7天后、14天后调查叶蝉虫口,统计叶蝉减退率分别为-90.63 %、-178.13 %、-223.13 %,以此为作为防治叶蝉防效统计的空白对照。

按R:G:U=250:239:139和E:S:L=36:218:183调色制板,双面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后,双面荧光粉,在春茶后期茶园叶蝉发生期,选择成龄茶园30亩,按每亩用量20块、平行于茶行、高于茶蓬5-10厘米进行悬挂。挂板前盆拍法调查叶蝉虫口,并与挂板后7天、14天按盆拍法调查叶蝉虫口,统计防效分别为79.96%、64.98%。

R:红色,G:绿色;U:蓝色。E:色调;S饱和度;L:亮度。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只限于以上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方案相同或等同的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