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茶良种育苗的苗床和苗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597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茶良种育苗的苗床和苗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苗木培育,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油茶轻基质育苗的苗床和苗圃。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木本油料植 物,涉及到国家粮油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受到各级 政府的高度重视。

轻基质容器育苗是采用轻型无土基质为栽培原料,采用易降解的自然纤维材料制成网袋为容器材料,利用容器成型设备使轻基质机械化添装到网袋容器内,加工成营养段置于育苗厢床中,利用扦插或播种手段进行林木快速繁育的一种新型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 , 具有根系生长好、成苗快、出苗整齐、便于运输、移栽成活率高、环保等优点。但它有一个弱点,就是达到国家油茶苗木标准一级(地经0.4厘米,高度25厘米以上)比例低于50%,达到二级(地经0.25厘米,高度25厘米以上)不到90%。

然而,轻基质新植苗大量枯死是油茶生产中的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油茶上山栽植成活率一直很低。除极少数油茶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栽植成活率可以达到 80% 以上外,多数栽植成活率在 50% 左右,少数在 30%-40% 左右,有的甚至在 20% 以下。

栽植成活率低不仅给广大林农和生产者直接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苗木补植与苗木级别低增加了管理成本,延长了油茶进入丰产期的时间;此外,在当时油茶苗木不足的情况下,也大大地影响到油茶生产的发展速度。因此,油茶新植苗栽植成活率低一直是林农的一块心病,如何避免油茶新植苗木大量枯死、确保油茶栽植成活率,提高苗木的出圃标准,培养大苗壮苗,缩短油茶挂果生产周期,是目前油茶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栽植成活率,大多数茶农进行壮苗移植,把轻基质育苗移到大床进行培养,这样油茶在生产过程中根系进入土壤中,再次移栽时需要切部份断根系影响成活,并产生缓苗期。

中国公开号为CN 103477818 A,发明为一种油茶苗木培育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将容器苗移栽到大田进行“裸根苗”稀植培育,对运输中失水较严重的苗木采取“高标准假植”,即用细土深埋,遮阴防晒等措施,可在管理方便的条件下假植一段时间恢复苗木活力,随后栽植相当于“现起现栽”的水平。该专利也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轻基质壮苗、油茶栽植成活率高的苗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生产轻基质茶苗的苗床,包括用于育苗的轻基质容器,轻基质容器呈每排为单个排列,排与长厢垂直,排与排之间设有能通空气的轻基质,轻基质填充至轻基质容器高度相平。

优选地,上述的排与排之间间距为6厘米,所述苗床宽1.20M,苗床底夯实。

进一步地,上述的轻基质为稻壳或木屑。

进一步地,上述的苗床还设有喷灌喷头。

上述任意一种用于生产轻基质茶苗的苗床组成的苗圃,苗圃设有道路和喷灌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年生轻基质苗移苗到本苗床上,这样主根不会扎到土体去,出圃是根系丰富且完整;间隔加大了苗木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苗木通风透光生长,有利于培育大苗、壮苗;用通气的轻基质填充可保持轻基质的空气断根原理,使苗床早期(春夏期)根系控制在容器里,同时防止苗木之间探根,而后期(主要是秋季)由于轻基质部份轻基质腐熟后,同时又可促进底部须根的生长,在容器里外部的轻基质内形成大量的须根,为移栽成活作好物质基础;本苗床可多次重复利用。

苗床底夯实主要是防目止根进入下部土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苗床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苗床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苗圃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苗圃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两年生本实用新型苗床的茶苗和普通茶苗对照图;

图6是两年生本实用新型苗床的茶苗和普通茶苗的根系对照图。

1-轻基质容器;2-茶苗;3-土壤;4-稻壳或木屑;5-喷灌喷头;6-喷灌管道;7-道路;8-苗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 ,茶苗2种植于轻基质容器1内,苗床宽度1.20M,装有茶苗2的轻基质容器1并排列队,每排间的距离为0.12M;每排为单个排列,排与长厢垂直,排与排的轻基质容器1之间间距为12厘米,排与排的轻基质容器1之间用稻壳或木屑4进行填充,填充至苗木容器高度相平。

育苗地块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旱地,土质为沙壤土质,土壤3的高度不低于20cm,土壤3夯实。

参见图3和图4,多个苗床组成了苗圃,苗圃一般以并列五间苗床宽度为一个单位。道路7交错排列在苗床之间。苗床间的支道(纵向道)宽0.50M,苗床间的主道(横向道)宽2.60M, 苗圃的两旁边设有喷灌喷头5,喷灌喷头5每6.360M为间隔,苗圃的任意一端设有和喷灌喷头5相连接的喷灌管道6。

参见图5,图中①为普通床苗生长的两年生茶苗,图中②为本实用新型两年生的茶苗。

参见图6,图中①为普通床苗生长的两年生茶苗的根系,图中②为本实用新型两年生的茶苗的根系。

具体地,油茶良种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包括主要步骤:育苗地块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搭棚、轻基质容器摆放→芽苗砧嫁接、栽植→揭膜除萌等管理→分级→拼床→肥水、病虫害管理→出圃。

将嫁接成活后的一年生轻基质容器茶苗按品系分出来后进行分级处理,苗木按高度分成4个规格等级,一级为高度大于10厘米的,二级高度为7-10厘米的,三级高度为4-7厘米的,四级为一牙一叶至4厘米的。。

分级后的轻基质茶苗按品系同级拼床,将大小相同品系茶苗放入同一苗床上,分级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整齐一致;拼床时,按相同规格进行整厢摆放,摆放时,每排为单个排列,排与长厢垂直,排与排的轻基质容器1之间间距为12厘米,排与排的轻基质容器1之间用稻壳或木屑3进行填充,填充至苗木容器高度相平;喷灌喷头5用于浇灌茶苗。

肥水、病害管理。施肥。1.基肥,苗木拼床前,亩用150公斤生物有机肥均匀撒施每厢厢面;2.追肥,春夏秋三季结合茶苗不同品系萌芽前7-10天分三次每次间隔7-10天,按用亩4-6公斤尿素进行均匀撒施厢面,撒完后结合灌溉对苗木进行喷灌,喷灌对苗床进行浇湿但不浇透,防止肥料流失;3.叶面追肥,苗木春、夏季全部抽梢后,用磷酸二氢钾0.5%浓度进行2-3次的叶面喷施,秋季抽梢用磷酸二氢钾0.5%浓度进行4-6次的叶面喷施,至9月底止。病害防治,主要为炭疸病,从5月份开始,每半个月用75% 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或5% 多菌灵 500-600 倍液每隔半个月喷洒一次,苗床每年出圃两年生茶苗后再使用时,在拼床苗木前10天用生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

拼床轻基质苗进行过移苗,主根不会扎到土体去,出圃是根系完整,间隔加大了苗木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苗木通风透光生长,用通气的轻基质填充可保持轻基质的空气断根原理,使苗床早期(春夏期)根系控制在容器里,同时防止苗木之间探根,而后期(主要是秋季)由于轻基质部份轻基质腐熟后,同时又可促进底部须根的生长,在容器里外部的轻基质内形成大量的须根,为移栽成活作好物质基础;本苗床可多次重复利用。

管理中对苗木嫩梢进行摘心打顶为苗木第二年的夏梢木质化后(在秋梢萌动前)进行。

摘心打顶可增加苗木的分枝级数。国家油茶苗木标准为:一级,地经0.4厘米,高度25厘米;二级,地经0.25厘米,高度25厘米。按这种方法苗木地经0.6厘米,高度40厘米,且有二级以上的分支的比例达到80%,一级苗比例达到100%,且根系丰富,是普通育苗的2-4倍,这样的大苗、壮苗移栽,可提高栽植成活率,缩短油茶进入丰产期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