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存储粮食的智能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26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存储粮食的智能箱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存储粮食的智能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储粮设施不断的更新换代,现在已经基本做到防鼠食、放虫蛀、防霉变。目前,普遍的储粮设施是通过底部设置支撑架,侧壁采用金属或者混凝土构筑来防鼠食,通过设置排气管和排气孔来防虫蛀、防霉变,然而,这种储粮设施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由于设置的通气管和排气孔往往利用自然风,达到空气流通,在粮食潮气太重的时候依然后发生霉变、虫蛀,造成损失 ;二是采用由于储粮装置储量容积大,粮食常常被堆积在一起,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粮食发芽,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是由于现在的设备能够自动把粮食放入到储粮设备中,但是无法断定放入粮食的量,往往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放粮、防虫、防潮、防生霉、防生芽的粮食储藏装置,该装置可自动控制粮食储藏量,降低粮食积压,调节装置内空气湿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存储粮食的智能箱体,包括横截面为圆形且端开口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通过一个斜板将箱体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两个空间,所述斜板上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下腔室上开有入风口,与入风口相连的为鼓风机,所述斜板处的上腔室处设置有带盖的出粮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上安装有紫外灯和烘干机,所述上腔室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连接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DA转换器连接鼓风机、烘干机和位于箱体外的显示屏,所述紫外灯上设置有时间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箱盖上还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DA转换器连接安装在箱体外的报警器。

优选的是,所述箱盖铰接在箱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斜板设计,有利于粮食快速的从箱体内流出;设置有透气孔,

增加粮食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粮食发芽的概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能够通过感应自动开启鼓风机和烘干机,能够自动控制装置箱体内温度和湿度,从而抑制粮食生霉、生虫;设置有烟雾报警器,对箱体的火灾进行监控;设置有紫外灯,对箱体内的细菌进行杀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1—箱体,1-1—上腔室,1-2—下腔室,2—斜板,3—透气孔,4—入风口,5—鼓风机,6—出粮口,7—箱盖,8—紫外灯,9—烘干机,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AD转换器,13—控制器,14—显示屏,15—时间控制器,16—烟雾传感器,17—报警器,18—DA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存储粮食的智能箱体,包括横截面为圆形且端开口中空的箱体1,箱体1内部通过一个斜板2将箱体1分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两个空间,斜板2上开有多个透气孔3,下腔室1-2上开有入风口4,与入风口4相连的为鼓风机5,斜板2处的上腔室1-1处设置有带盖的出粮口6,箱体1上设置有箱盖7,箱盖7上安装有紫外灯8和烘干机9,上腔室1-1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分别连接AD转换器12,AD转换器12连接控制器13,控制器13通过DA转换器18连接鼓风机5、烘干机9和位于箱体1外的显示屏14,紫外灯8上设置有时间控制器15。箱盖7上还安装有烟雾传感器16,烟雾传感器16连接AD转换器12,AD转换器12连接控制器13,控制器13通过DA转换器18连接安装在箱体1外的报警器17。箱盖7铰接在箱体1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斜板2设计,有利于粮食快速的从箱体1内流出;设置有透气孔3,增加粮食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粮食发芽的概率;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能够通过感应自动开启鼓风机5和烘干机9,能够自动控制装置箱体1内温度和湿度,从而抑制粮食生霉、生虫;设置有烟雾报警器16,对箱体1的火灾进行监控;设置有紫外灯8,对箱体1内的细菌进行杀灭,当有机污染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区域时,紫外线会穿透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核,紫外线被DNA或RNA的碱基对吸收,发生光化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遗传物质的活性丧失,微生物不能繁殖或是不久就会死亡。

尽管具体地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