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打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逐渐往机械自动化形态过渡,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打捆机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用于实现机械自动捆草的功能。
打捆机包括进料装置以及与进料装置连接的打捆机构。目前,进料装置的进料口大小固定,不可调节,如果打捆机遇到秸秆密度不均匀的情况,会出现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不均匀的问题,例如,打捆机从秸秆密度高的区域驶入秸秆密度低的区域时,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就会出现由多变少的情况,导致打捆机构打捆后的草捆变形。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以至少解决以往打捆机存在的进料装置喂入量不均匀,导致草捆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料斗1、调整板2以及升降杆3;
其中,
所述进料料斗1包括盖板11以及底板12,且沿着进料方向,所述底板12的长度大于所述盖板11的长度;
所述调整板2包括固定端21和自由端22,所述固定端21与所述底板12转动连接,所述自由端22与所述盖板11之间形成进料口;
所述升降杆3设置于所述调整板2和所述底板12之间,且所述升降杆3可驱动所述调整板2进行升降运动。
优选,所述固定端21与所述底板12之间通过合页4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杆3为螺杆,且所述升降杆3与所述底板12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杆3为液压升降杆。
进一步优选,所述调整板2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2个轴套23;
所述升降杆3的端部设置有1个轴套23;
且所述升降杆3上的轴套23插设于所述调整板2上的2个轴套23之间后,通过插销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在底板上设置有调整板,该调整板设置有固定端和自由端,且固定端与底板转动连接,而自由端与盖板之间形成进料口,在调整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升降杆,当升降杆进行升降调节时,可驱动调整板进行升降运动,而由于调整板的固定端与底板转动连接不可实现升降,因此只可带动调整板的自由端进行升降运动,改变调整板自由端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实现进料口的大小调整,改变进料装置的可进料量。例如:当遇到秸秆不均匀区域时,如果不进行进料口的大小调整,高密度秸秆区域,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大,而低密度秸秆区域,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小,导致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不均匀,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料装置,可按照该秸秆区域的最小密度,调节升降杆的升降高度,使进料口在秸秆最小密度区时,能够满口喂料,因此,在整个秸秆区域,进料装置均为满口喂料,实现秸秆喂入量均匀的目的,保持草捆形状一致,不变形。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为了解决现有的打捆机在遇到秸秆密度不均匀的区域时,会出现进料装置的秸秆喂入量不均匀,导致草捆变形的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打捆机的进料装置,参见图1,该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料斗1、调整板2以及升降杆3,其中,该进料料斗1包括盖板11以及底板12,在盖板11和底板12的一侧设置有敞口,且沿着进料方向,底板12的长度大于盖板11的长度,调整板2包括固定端21和自由端22,且固定端21与 底板12转动连接,自由端22与盖板11之间形成进料口,在调整板2个底板12之间设置有升降杆3,该升降杆3可驱动调整板2进行升降运动,实现进料口大小的调整。
参见图1,为了简化进料装置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固定端21与底板12之间通过合页4转动连接,合页4的一个合页片与固定端21固定连接,另一个合页片与底板12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升降杆13为螺杆,该升降杆与底板12之间螺纹连接,参见图1,具体为:在底板12上设置有螺孔121,在底板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焊接有螺母122,且螺母122的位置与螺孔121的位置相对应,升降杆13与底板12上的螺母122以及螺孔121螺纹连接。当需要进行升降杆的升降调整时,可以通过旋拧升降杆与螺纹孔和螺母的螺纹配合实现。
此外,升降杆3还可以选用液压升降杆,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杆的升降调节。
其中,升降杆3和调整板2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其中,优选的方案,可参见图1,在调整板2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2个轴套23,在升降杆13与调整板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1个轴套23,且升降杆13上的轴套23插设于调整板2上的2个轴套23之间后,并通过插销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