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实摘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
背景技术:
水果果实大多是长在果树上的,而果实摘取一直是个很麻烦的工作,大多数果农采摘都是用手直接采摘,而对于果树上位置较高的果实,还是无法够到。而且由于果农需要爬到很高的位置,一方面要摘果实,一方面还要注意安全,所以也容易摔伤,影响采摘人的安全。
目前,虽然有类似的摘果器装置,大多就是采用剪刀来剪断果实的连接枝,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提高了采摘效率,提高了采摘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保护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为环形圆柱体结构,所述手持杆内壁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缓冲折流板,所述缓冲折流板有多个,且多个缓冲折流板交错设置在手持杆内壁上,多个缓冲折流板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缓冲折流板下表面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手持杆内壁,所述手持杆内壁靠近端面的位置铰接有刀片,所述刀片与手持杆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手持杆远离刀片的一端设有网兜。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杆远离刀片的一端部外壁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折流板上表面设有减震层。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杆的内壁设有减震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通过刀片割断果实的连接枝,果实落入手持杆内,通过螺旋滑轨落下来,节省了采摘难度,提高了采摘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采摘人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持杆;2、缓冲折流板;3、刀片;4、复位弹簧;5、防滑纹;6、支撑杆;7、网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果实摘取结构,保护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为环形圆柱体结构,所述手持杆1内壁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缓冲折流板2,所述缓冲折流板2有多个,且多个缓冲折流板2交错设置在手持杆1内壁上,多个缓冲折流板2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缓冲折流板2下表面铰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手持杆1内壁,所述手持杆1内壁靠近端面的位置铰接有刀片3,所述刀片3与手持杆1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所述手持杆1远离刀片3的一端设有网兜7。
缓冲折流板2与手持杆1内壁的夹角为30°~60°。
所述手持杆1远离刀片3的一端部外壁设有防滑纹5。
所述缓冲折流板2上表面设有减震层。
所述手持杆1的内壁设有减震层。
在使用时,将手持杆1套在果实上,刀片3与手持杆1铰接,便于果实进入手持杆1内,然后通过复位弹簧4,刀片3恢复位置,拉动手持杆1将果实的连接枝割断,果实的连接枝割断后,果实落入手持杆1,沿手持杆1内的缓冲折流板2从手持杆1的另一端滑出,落入网兜7进行收集。当果实落下来后,不需要去接果实,一方面避免果实摔坏,另一方面也防止果实砸到采摘人。
缓冲折流板2能够降低果实的下落速度,避免果实受损。
手持杆1内壁的减震层和缓冲折流板2表面的减震层采用海绵体,避免果实在滑落过程中碰撞受损,保证果实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可靠、经济、实用的装置,使用方便,适合推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