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259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树木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养护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树木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在城市、园林、庭院中种植树木。

因为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所以树木都是预先在苗木基地里培养的。当需要种植时直接从苗木基地移栽,树木移栽前要提前2-3年预先断根,所谓断根就是剪除没有细根的主根,以便使有限的土坨范围内预先生长大量的须根,以后将生长有大量须根的土壤用带土球移植的方法移植。

树木刚移栽后的一年内要精心养护,因为这时树木的须根比较脆弱,一旦养护不得当造成须根的大量死亡,树木也就会因为得不到养分而无法存活。要保证须根的存活,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施肥得当,肥料要尽可能的施加到大树根部的深层土壤中,如果肥料施加在表层土壤,因为植物的向肥性,须根就只会向上生长,这样树木的抗风性能就会较低,很容易被风吹到,造成树根裸露而枯死。第二方面是浇水得当,水太少树根会枯萎,水太多会影响土壤透气性,严重时就会出现沤根、烂根现象,最后造成树木的死亡。在降水量较大的地方,浇水过量是造成刚移栽的树木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授权公告号为CN2047218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树移栽施肥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敷设在深层土壤中的带孔的环形管,另一部分是一端连通环形管且另一端伸出地面的直通管,人们可以通过在直通管中加入水和肥料将水、肥料,然后通过环形管将水、肥料供给大树。

这个设计解决了对刚移栽的树木的施肥问题,但它没有对树木的浇水过量问题进行设计,从而无法保证树木的有效存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浇水过量的树木养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树木养护装置,包括带有围堰的土壤基底、一端设置于所述土壤基底中用于给树木施肥、浇水的给养组件以及用于将围堰中的积水排出的排水组件,所述给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土壤基底外部的加料件以及一端连接所述加料件且埋藏于土壤基底中的渗透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围堰底部用于收集积水的收集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收集件用于将积水导出的导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加料件将水和肥料加入渗透件,水和肥料能够从渗透件渗透到土壤基底中,保证树木的营养供给,而降雨产生的多余的水量会通过收集件再进入导出件,然后通过导出件排水组件排出围堰。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设置,既可以保证对树木的养料供给,又能防止了过量的水会造成树木须根沤根、烂根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树木的有效存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件为漏斗状的加料斗,所述渗透件为带有若干渗透孔且相对于连接加料斗的一端为封闭结构的加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状的加料斗的可以方便人们加料,将水和肥料通过加料斗送入加料管,水和肥料会从加料管上的渗透孔慢慢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中,这样树木就可以逐渐消化吸收养分,而不会造成养分流失,而将加料管不与加料斗连接的一端封闭是为了防止土壤进入管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件为设置于围堰底部的引流口,所述导出件为一端连接所述引流口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流口设置在围堰的底部可以保证将围堰中的积水全部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排水管将积水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斗的高度高于围堰且所述加料斗为漏斗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料斗高于围堰,这样多余的水分就不会通过加料斗进入加料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斗位于所述围堰底部且所述加料斗设有与其配合的加料盖,所述引流口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引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料管设置在围堰底部,盖上加料盖,打开引流口上引流盖,当雨水进入围堰后就会从引流口进入,进而通过排水管排出。要在加料管中添加水和肥料时,可以将加料盖打开,关闭引流口上的引流盖,直接将水和肥料倒入围堰,水和肥料就可以通过加料斗进入加料管了,这样可以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斗位于所述围堰底部,所述加料斗设置有能够同时控制所述加料斗和引流口通断状态相互互锁的转换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换开关同时控制加料斗关闭且引流口开启或者是加料斗开启引流口关闭,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给养组件和所述排水组件均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养组件和排水组件会在土壤中慢慢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上还连接有储水部,所述储水部与加料管之间连接有毛细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上设置储水部可以将一部分雨水积存起来,同时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将雨水送入加料管,供给树木吸收,这样可以节约一部分的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换开关包括能同时覆盖所述加料斗和引流口的扣盖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扣盖的扇形旋盖,所述扣盖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料孔的第一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引流口的第二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旋盖可以通过旋转打开第一孔的同时关闭第二孔或者关闭第一孔的同时打开第二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基底中设置有若干组给养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土壤基底中围绕树根设置多组给养组件可以更好的养护树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给养组件和排水组件可以有效保证树木的存活。将加料斗设置在围堰底部,而且又在加料斗和引流口上分别设置了盖子,可以人们直接将水和肥填进围堰来给树木给养,可以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又在排水管上设置出水部,用毛细管连接储水部和加料管,可以对一步分的水加以利用,节约用水。通过在土壤基底中设置有若干组给养组件和排水组件,可以更好的养护树木,而且给养组件和排水组件都是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在加水、施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在排围堰中积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三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干;2、土壤基底;3、围堰;4、加料斗;5、加料管;6、储水箱;7、毛细管;8、引流口;9、排水管;10、加料盖;11、引流盖;12、转换开关;121、圆形扣盖;122、第一孔;123、第二孔;124、扇形旋盖;12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树木养护装置,参照图1,土壤基底2的深度是1.3米,在土壤基底2的边缘设置有高度为0.2米的围堰3,在土壤基底2中部位置开挖一个深度为1.1米的树坑。带有网状渗透孔的加料管5,一端埋入树坑的侧壁中,埋入深度是0.6米,另一端在围堰3的范围内且高于围堰30.1米,上面连接漏斗状的加料斗4,加料管5埋入土壤的一端的端口是封闭的。排水管9是L形的,其中垂直树坑轴心线的一端设置在树坑底部,而且为了方便排水,这一端的开口是伸出土壤基底2的,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又在排水管9垂直树坑轴心线的一段的中部位置设置了储水箱6,储水箱6和加料管5之间连接有毛细管7,通过毛细管7的毛细作用,将储水箱6中的水分输送到加料管5,供树木吸收。另一平行于树坑轴心线的一端埋入树坑的侧壁中,且这一端的开口平行围堰3的底部,在开口上设置有漏斗状的引流口8,引流口8高于围堰3底部2厘米。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用可降解材料制造加料斗4、加料管5、引流口8以及排水管9。安装完加料斗4、加料管5、引流口8以及排水管9后,我们将大树栽植到树坑中,然后开始在树坑中填土,填平树坑后,引流口8高于围堰3底部也就是填平后的树坑平面2厘米,加料斗4高于围堰3底部0.3米。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对于移栽时间在一年以内的树木,在不需要加水、施肥的时候,降雨产生的多余水会通过设置在围堰3底部的引流口8已经连通引流口8的排水管9排出围堰3,这样树木的根部的土壤就可以保证透气性。当需要浇水、施肥时,我们可以将水和肥料或者水肥混合物,倒入加料斗4中,最后水和肥料或者水肥混合物会积存到加料管5中,通过加料管5上的渗透孔,缓慢的向树根的周围扩散。因为加料斗4高于围堰3,所以雨水不会通过加料斗4进入加料管5,进而不会影响树木须根的生长,也就能保证树木的存活。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照图2、图3,加料斗4的高度与围堰3底部平齐,而且加料斗4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加料斗4的加料盖10,加料盖10与加料斗4通过铰链铰接。引流口8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引流口8的引流盖11,引流盖11与引流口8用铰链连接。使用时,在不需要加水、施肥的时候,打开引流盖11,关闭加料盖10,降雨产生的多余水会通过设置在围堰3底部的引流口8已经连通引流口8的排水管9排出围堰3。当要加水、施肥的时候,关闭引流盖11,打开加料盖10,将水和肥料直接倒入围堰3内,水和肥料就可以通过加料斗4进入加料管5。再加料完毕后,再次将加料斗4关闭,打开引流口8,降雨就不会积存到围堰3中了。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参照图4、图5、图6、图7,排水管9与树干1轴线平行的一端设置在加料管5中,而且排水管9和加料管5内切。加料斗4上设置转换开关12,转换开关12可以同时控制加料斗4的关闭和引流口8的开启或者是加料斗4的开启和引流口8的关闭。转换开关12的结构是,一个可以扣合在加料斗4上的圆形扣盖121,扣盖上开设有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23,第一孔122连通加料斗4,第二孔123连通引流口8,扣盖上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扇形旋盖124,扇形旋盖124是通过套设在圆形扣盖121中部的转轴125来实现转动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旋盖124可以通过旋转打开第一孔122的同时关闭第二孔123或者关闭第一孔122的同时打开第二孔123,这样就可以打开加料斗4时关闭引流口8或者关闭加料斗4时打开引流口8。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照图8,在土壤基底2中围绕树根设置多组加料管5以及连接在加料管5上的盖子。这样就可以更加均匀的给树木浇水、施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