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式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271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的钓具领域。



背景技术:

钓鱼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活动,当前,悬坠钓因灵敏度高是主要的垂钓方式,其使用的传统立式鱼漂,经过长时间改良进步,性能已经发挥到极致,但是在面对江河湖泊时涌浪、大水流、不停的潮涨潮落、钓点水深落差超大、还有顶层小鱼抢饵等恶劣垂钓环境,传统立式鱼漂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只能使用大漂重坠、跑铅等方式,导致灵敏度低鱼汛稀少只能等“死口”“重口”,正是出于对上述状况下传统立式鱼漂的不满意,经长期研发改良和实战测试,终于获得能应对恶劣垂钓环境且灵敏度高的新型立式鱼漂——双浮体鱼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江河湖泊使用,能面对涌浪、大水流、潮涨潮落、水深落差大、顶层小鱼抢饵等恶劣环境,且使用简单、灵敏度高的新型立式鱼漂,双浮体鱼漂。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主浮体、小浮体和漂尾,所述小浮体被固定在靠近主浮体端的漂尾上,所述小浮体的排水体积小于主浮体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所述小浮体到主浮体间的距离小于漂尾长度的一半,所述漂尾顶端加粗。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鱼漂浮体和漂尾,所述鱼漂浮体是由下部大浮体和上部小浮体两部分构成,中间收缩圆滑过渡,外形下大上小呈保龄球瓶形状,所述上部小浮体的排水体积小于下部大浮体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所述漂尾顶端加粗。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鱼漂浮体和空心漂尾,所述鱼漂浮体上与轴线成锐角且朝向漂脚的方向环绕轴线开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导流槽孔,导流槽孔与空心漂尾连通,空心漂尾的上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漂尾是一个中空薄壳管子,上描画有漂目,所述鱼漂浮体的导流槽孔靠近漂脚一侧。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鱼漂浮体和空心漂尾,所述鱼漂浮体是由下部大浮体和上部小浮体两部分构成,中间收缩圆滑过渡,外形下大上小呈保龄球瓶形状,所述下部大浮体上与轴线成锐角且朝向漂脚的方向环绕轴线开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导流槽孔,导流槽孔与空心漂尾连通,空心漂尾的上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漂尾是一个中空薄壳管子,上描画有漂目,所述下部大浮体的导流槽孔靠近漂脚一侧,所述上部小浮体的排水体积小于下部大浮体的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鱼漂浮体和空心漂尾,所述鱼漂浮体是由下部大浮体和上部小浮体接口件两部分构成,中间收缩圆滑过渡,外形下大上小呈保龄球瓶形状,所述上部小浮体接口件,上端有凹插口能插入空心漂尾,上部小浮体接口件在径向上环绕轴线或者在与轴线成锐角且朝向下部大浮体的方向上环绕轴线开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流槽孔,导流槽孔与空心漂尾连通,空心漂尾的上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漂尾是一个中空薄壳管子,上描画有漂目,所述上部小浮体接口件的排水体积小于下部大浮体的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主浮体、小浮体和空心漂尾,所述小浮体被固定在靠近主浮体端的空心漂尾上,所述主浮体上与轴线成锐角且朝向漂脚的方向环绕轴线开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导流槽孔,导流槽孔与空心漂尾连通,空心漂尾的上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漂尾是一个中空薄壳管子,上描画有漂目,所述主浮体的导流槽孔靠近漂脚一侧,所述小浮体的排水体积小于主浮体的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

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脚、主浮体、浮体间连杆、小浮体接口件和空心漂尾,其漂脚,主浮体,浮体间连杆,小浮体接口件和空心漂尾顺序连接,所述小浮体接口件,呈拉长鸡蛋形状或者圆滑柱体形状,下端有凹插口能插入浮体间连杆,上端有凹插口能插入空心漂尾,小浮体接口件在径向上环绕轴线或者在与轴线成锐角且朝向主浮体的方向上环绕轴线开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流槽孔,导流槽孔与空心漂尾连通,空心漂尾的上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漂尾是一个中空薄壳管子,上描画有漂目,所述小浮体接口件的排水体积小于主浮体的排水体积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双浮体结构的特点,鱼漂站立快且沉稳,能快速穿透防止顶层小鱼抢饵,保证钩饵到底,钓点不偏移;利用双浮体结构的特点,抗水流能力强,在大水流下能大幅降低走漂、沉漂现象,甚至不走漂;利用双浮体结构的特点,选用大钩大饵时,仍然保证高灵敏度;利用双浮体结构的特点,缩短鱼漂的整体长度,浅水深水,高潮低潮,均能高效应对无需换漂;利用空心漂尾排水设计,利于长杆和视力弱的垂钓者使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提高垂钓的感受和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漂脚,2. 主浮体,3. 小浮体,4. 漂尾。

图2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漂脚,2. 鱼漂浮体,21. 下部大浮体,22. 上部小浮体 ,3. 漂尾 。

图3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三结构示意图和切面图

图中:1. 漂脚,2. 鱼漂浮体 ,3. 空心漂尾,4. 导流槽孔。

图4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四结构示意图和切面图

图中:1. 漂脚,2. 鱼漂浮体,21. 下部大浮体,22. 上部小浮体,3. 空心漂尾,4. 导流槽孔。

图5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五结构示意图和局部切面图

图中:1. 漂脚,2. 鱼漂浮体,21. 下部大浮体,22. 上部小浮体接口件,221. 上端凹插口 ,3. 空心漂尾,4. 导流槽孔。

图6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六结构示意图和切面图

图中:1. 漂脚,2. 主浮体,3. 小浮体,4.空心漂尾,5. 导流槽孔。

图7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七结构示意图和局部切面图

图中:1. 漂脚,2. 主浮体,3. 浮体间连杆,4. 小浮体接口件,41. 上端凹插口,42. 下端凹插口,5.空心漂尾,6. 导流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一的结构,由漂脚1、主浮体2、小浮体3和漂尾4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主浮体2的下端,漂尾4插入并胶粘在主浮体2的上端,小浮体3被胶粘固定在靠近主浮体2上端的漂尾4上。

图2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二的结构, 由漂脚1、鱼漂浮体2和漂尾3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鱼漂浮体2的下端,漂尾3插入并胶粘在鱼漂浮体2的上端,鱼漂浮体2是由下部大浮体21和上部小浮体22两部分构成。

图3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三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由漂脚1、鱼漂浮体2和空心漂尾3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鱼漂浮体2的下端,空心漂尾3通过鱼漂浮体2的上端插入鱼漂浮体2的内部并加以胶粘,鱼漂浮体2下部的导流槽孔4与空心漂尾3连通,在内部和外部间形成顺畅的流体通道。

图4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四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由 漂脚1、鱼漂浮体2和空心漂尾3组成,鱼漂浮体2是由下部大浮体21和上部小浮体22两部分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鱼漂浮体2的下端,空心漂尾3通过鱼漂浮体2的上端插入鱼漂浮体2的内部并加以胶粘,鱼漂浮体2下部的导流槽孔4与空心漂尾3连通,在内部和外部间形成顺畅的流体通道。

图5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五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由 漂脚1、鱼漂浮体2和空心漂尾3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鱼漂浮体2的下端,鱼漂浮体2是由下部大浮体21和上部小浮体接口件22两部分构成,空心漂尾3插入并胶粘在上部小浮体接口件22的上端凹插口221中,上部小浮体接口件22下部的导流槽孔4与空心漂尾3连通,在内部和外部间形成顺畅的流体通道。

图6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六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由漂脚1、主浮体2、小浮体3和空心漂尾4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主浮体2的下端,空心漂尾4通过主浮体2的上端插入主浮体2的内部并加以胶粘,小浮体3被胶粘固定在靠近主浮体2上端的空心漂尾4上,鱼漂浮体2下部的导流槽孔5与空心漂尾4连通,在内部和外部间形成顺畅的流体通道。

图7所示,是一种新型立式鱼漂实例七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由漂脚1、主浮体2、浮体间连杆3、小浮体接口件4和空心漂尾5组成,漂脚1插入并胶粘在主浮体2的下端,浮体间连杆3两端分别插入并胶粘在主浮体2的上端和小浮体接口件4的下端凹插口42中,空心漂尾5插入并胶粘在小浮体接口件4的上端凹插口41中,小浮体接口件4下部的导流槽孔6与空心漂尾5连通,在内部和外部间形成顺畅的流体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现,与悬坠钓使用的传统立式鱼漂相同,只需通过正常的调漂,挂饵开钓即可,非常简单。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