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杉木种子发芽苗水培胁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也逐渐开始开展杉木的相关研究,而由于杉木整个生长周期比较长,目前的基础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幼苗期开展,而针对不同大小的杉木幼苗开展相关的水培研究需要不同的水培装置。
现阶段,针对一年生杉木幼苗所开展水培胁迫使用的装置,一般是用4.5 L大小的塑料桶,顶盖打孔以利于杉木幼苗根系穿过而接触到水培溶液;而对于杉木种子发芽苗进行水培胁迫相关研究来说,现有的手段大多是直接将苗木放置在培养皿中进行胁迫或者用塑料泡沫悬浮物来进行支撑。这种塑料泡沫悬浮物不能重复利用,每次胁迫完成后就需要更换且不能重复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杉木种子发芽苗根系比较纤细和脆弱,在每次进行胁迫前将杉木种子发芽苗穿过塑料泡沫支撑物时容易伤到杉木种子发芽苗根系,使得杉木种子发芽苗根系发生弯曲、折断等不良现象,进而导致杉木种子发芽苗无法正常生长。
鉴于此,亟需一种水培装置,这种对杉木种子发芽苗进行水培胁迫时起支撑且操作方便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杉木种子发芽苗水培胁迫的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于对发芽7-10 d的杉木种子发芽苗进行水培胁迫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合杉木种子发芽苗水培胁迫的装置,包括水培槽体,水培槽体内部沿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分隔板,相邻的干分隔板与水培槽体内壁之间构成若干独立的培育区间,所述培育区间内底部均布有若干支撑条,支撑条沿水培槽体宽度方向均布,支撑条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杉木种子发芽苗的联排管,联排管底部开口,水培槽体一长侧壁下部均布有若干收集孔,每个收集孔分别对应一个培育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水培槽体、分隔板、支撑条均为有机玻璃。
进一步的,联排管为200 μl的PCR八联管。
进一步的,联排管上的每个管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支撑条悬空其底部与水培槽体底面不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胁迫完成后收集胁迫溶液比较方便,用于支撑杉木种子发芽苗的部分不会伤到杉木种子发芽苗的根系,而且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以往用塑料泡沫作为胁迫苗的支撑物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培槽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培育区间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联排管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
1-水培槽体;2-分隔板;3-培育区间;4-支撑条;5-收集孔;6-联排管;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适合杉木种子发芽苗水培胁迫的装置,包括水培槽体1,优选尺寸长25 cm、宽14.5 cm、高7 cm,水培槽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分隔板2,相邻的干分隔板2与水培槽体1内壁之间构成若干独立的培育区间3,所述培育区间3内底部均布有若干支撑条4,每个培育区间3优选设置三个支撑条4,支撑条4沿水培槽体1宽度方向均布,支撑条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杉木种子发芽苗的联排管6,联排管6底部开口7,利于杉木种子发芽苗的根系穿过接触到水培槽体1内的水培溶液,开口7大小能够使杉木种子发芽苗的根系穿过即可,水培槽体1一长侧壁下部均布有若干直径0.5 cm的收集孔5,胁迫时收集孔5用2.0 ml离心管进行堵塞,胁迫完成后以利于收集胁迫溶液,每个收集孔5分别对应一个培育区间3。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培槽体1、分隔板2、支撑条4均为有机玻璃。
本实施例中,联排管6为200 μl的PCR八联管。
本实施例中,联排管6上的每个管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这种形状管内正好能够装入杉木种子的种皮部分以达到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支撑条4悬空其底部与水培槽体1底面不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