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草莓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草莓苗育苗杯。
背景技术:
草莓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它广受人们的喜爱。在种植草莓时,需要先培育出草莓苗。目前,一般是将草莓种子栽培在苗盘上的育苗凹槽中,在育苗凹槽中装有营养土,待草莓苗长到两叶一心后再将草莓苗从育苗凹槽中提出,然后移栽到地里。
现有苗盘的缺陷是:育苗凹槽的深度较浅而小,能够盛装的营养土不多,这样不仅容易导致草莓苗吸收养分不充足,影响草莓苗的生长,而且由于空间的限制会导致草莓苗的主根短、弯曲且细弱,这样就影响移栽后的成活率及后续生长;另外,直接将草莓苗从育苗凹槽中提出,很容易弄断草莓苗的大部分须根,这样也会移栽后的成活率及后续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草莓苗育苗杯,欲提高草莓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草莓苗育苗杯,其特征在于:该草莓苗育苗杯为塑料杯,其杯体(1)由上圆锥体(1a)和下圆锥体(1b)同轴连接而成,而上圆锥体(1a)的锥度大于下圆锥体(1b),上圆锥体(1a)的下端与下圆锥体(1b)上端相连,且杯体(1)的垂直高度(H)为5-15mm;所述下圆锥体(1b)下端与杯底(2)外边缘相连,该杯底(2)上开有至少一个偏心过孔(2a)。
采用本育苗杯育苗时,先在育苗杯内装满营养土,并将草莓种子埋在营养土里,再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土壤中,并浇水;水和须根能很好地通过偏心过孔(2a),且须根也能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待草莓苗长到两叶一心后,再将装有草莓苗的本实用新型一起从土壤里取出,取出时转动几圈就能通过偏心过孔(2a)去掉须根的下端。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杯体(1)由上圆锥体(1a)和下圆锥体(1b)同轴连接而成,该杯体的垂直高度(H)为5-15mm,这样就能装下足够多的营养土,以便草莓苗的主根和须根吸收,并有足够的空间供主根生长,这样就能使草莓苗的主根长得粗壮且长,而须根比较多。并且,本案的杯体为两段式结构,这样就便于转动杯体,通过转动就能将本实用新型从土壤里取出,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保护主根和须根,从而提高草莓苗的成活率。本案中的杯体采用两段式结构,不仅能进一步扩大空间,利于草莓苗的生长,而且转动时可以很有效地与土壤分离,从而更好地避免伤到须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为草莓苗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和空间,使草莓苗的主根长得粗壮,而须根多和密,从土壤里取出时不会伤到主根和须根,且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为两段式结构,转动时方便省力,这样就能保证草莓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从而很好地克服现有育苗盘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设计,所述偏心过孔(2a)为扇形孔,其数目为4个,这4个偏心过孔(2a)沿杯体(1)的周向均布。
采用以上结构,能进一步改善水和须根通过的效率,从而让草莓苗的主根和须根长得更好,进而进一步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为了便于制造,所述杯体(1)和杯底(2)为一体结构,并通过注塑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1)的垂直高度(H)为10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为草莓苗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和空间,使草莓苗的主根长得粗壮,而须根多和密,从土壤里取出时不会伤到主根和须根,且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为两段式结构,转动时方便省力,这样就能保证草莓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从而很好地克服现有育苗盘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草莓苗育苗杯,该草莓苗育苗杯为塑料杯,并由杯体1和杯底2一体构成,并通过注塑成型。杯体1由上圆锥体1a和下圆锥体1b同轴连接而成,而上圆锥体1a的锥度大于下圆锥体1b,上圆锥体1a的下端与下圆锥体1b上端相连,且杯体1的垂直高度H为5-15mm,并可优选为8、10和13mm。所述下圆锥体1b下端与杯底2外边缘相连,该杯底2上开有至少一个偏心过孔2a。
在本案中,偏心过孔2a为扇形孔,其数目为4个,这4个偏心过孔2a沿杯体1的周向均布,并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并且,偏心过孔2a的小端朝向杯底2的中心,偏心过孔2a的大端远离杯底2的中心,且偏心过孔2a供水和须根通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