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实验动物隔离器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动物饮用水是隔离器中日常饲养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是控制隔离器内动物级别的直接相关因素,如果饮用水出现污染,动物必然受到污染,从而失去了隔离器存在的意义,可以说隔离器动物饮用水对于隔离器动物生存以及级别的维持具有决定性作用。
目前的隔离器设计只有通风系统通过高效过滤器与外界保持接通,而其他的物料包括水都是通过传递窗进入到隔离器内使用。常见的水的无菌处理措施有高压灭菌,去离子水、酸化水再经过高压灭菌,双蒸水等办法。然后将盛装灭菌好的动物饮用水的容器放入传递窗的舱体内,通过喷雾消毒法对容器外表面以及对传递窗舱体进行再次消毒。无论饮用水在隔离器外采用的何种灭菌方式,最终都是要通过传递窗将饮用水转运进入隔离器内使用,虽然当物品进入传递窗中时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但是频繁的开启隔离器传递窗会增加污染的概率;另外如果在隔离器内一次存储大量的饮水,一方面增加传递进物的工作量,甚至会增加打开隔离器传递窗的次数,另一方面盛装饮用水的水瓶也会占据隔离器内部空间,同时也给内部操作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动物隔离器供水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少因为传统进水操作复杂性而导致隔离器污染的概率,又能确保供应饮水的及时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动物隔离器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隔离器舱体、舱内出水管、舱内出水阀门、舱外进水管、舱外出水阀门、舱外出水管和舱外进水阀门;位于所述隔离器舱体内设置有所述舱内出水管和舱内出水阀门,所述舱内出水管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内出水阀门连接;所述舱内出水阀门通过两个并联的管路分别与位于所述隔离器舱体外部的所述舱外进水管、舱外出水管连通;位于所述舱外进水管上设置有所述舱外进水阀门,位于所述舱外出水管上设置有所述舱外出水阀门。
优选地,所述舱外进水管、舱外出水管与所述隔离器舱体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
优选地,所述隔离器舱体一侧设置有传递窗。
优选地,所述隔离器舱体采用PVC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舱内出水管与位于所述隔离器舱体内的出水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通过管路将外部无菌饮用水直接引入隔离器舱体内,降低了因为需要打开隔离器传递窗的次数,有效避免了因为传入动物饮用水的过程而增加的污染几率,减少隔离器物品进出操作过程,降低污染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能降低污染风险、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并能提供充足的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动物隔离器供水系统,其包括隔离器舱体1、舱内出水管2、舱内出水阀门3、舱外进水管4、舱外出水管5、舱外进水阀门6和舱外出水阀门7。
位于隔离器舱体1内设置有舱内出水管2和舱内出水阀门3,舱内出水管2通过管路与舱内出水阀门3连接,通过舱内出水阀门3控制舱内出水管2的出水状态。舱内出水阀门3通过两个并联的管路分别与位于隔离器舱体1外部的舱外进水管4、舱外出水管5连通,且舱外进水管4、舱外出水管5与隔离器舱体1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以保证隔离器舱体1内的密闭性。位于舱外进水管4上设置有舱外进水阀门6,由舱外进水阀门6控制由舱外进水管4进入到隔离器舱体1内的无菌水进入状况,该无菌水采用现有全自动饮水系统制备的灭菌水;位于舱外出水管5上设置有舱外出水阀门7,将管路内静置较久的水排尽。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隔离器舱体1一侧还设置有传递窗8,包内多余的水,通过传递窗8可以进行其他物料向舱内传递,同时传递窗8还可以将舱体内多余的水传出舱外。
上述各实施例中,隔离器舱体1采用PVC透明材料制成。
上述各实施例中,舱内出水管2与位于隔离器舱体1内的出水接头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菌水经过舱外进水阀门6由舱外进水管4进入到隔离器舱体1内,通过舱内出水阀门3控制水的进入,同时打开舱外进水阀门6和舱内出水阀门3无菌水可以通过舱内出水管2进入到舱内使用。每次使用之前可以通过打开舱外进水阀门6和舱外出水阀门7,从舱外出水管5放出一部分静置的水后再关闭舱外出水阀门7,然后再打开舱内出水阀门3放出供舱内使用的水。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