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13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二)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是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在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很多,以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将落在屋面上的雨水、融化的雪水等以PVC管做落水管导至地面,使这些资源白白浪费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再利用。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对雨水、雪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温室,温室包括屋顶和墙壁,其特征是,所述屋顶周围设有水槽,水槽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固定于温室的墙壁上,所述温室两端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位于导水管下方,所述温室前后侧各设有两个过滤池和一个供水池,每侧的供水池位于该侧的两个过滤池之间,所述供水池分别连接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向下滑动开启的闸门,所述过滤池和供水池之间通过过水孔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池、供水池上设有顶盖,所述过滤池内设有高分子过滤薄膜,所述高分子过滤薄膜位于过水孔的上方并且位于闸门最大开启时的上端的下方。

所述过滤网呈V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槽、沉淀池、过滤池、供水池的一系列净化后得到适宜灌溉的水,有效利用了水资源,特别对于干旱地区更有利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2墙壁,3水槽,4导水管,5沉淀池,6过滤网,7闸门,8过滤池,9高分子过滤薄膜,10过水孔,11供水池,12滴灌系统,13喷灌系统,14顶盖。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该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温室,温室包括屋顶1和墙壁2,屋顶1周围设有水槽3,水槽3连接两根导水管4,导水管4为PVC材料的,这两根导水管4分别固定于温室两端的墙壁2上,温室两端设有沉淀池5,沉淀池5内设有V字形的过滤网6,这样便于清理石块、杂草等杂质,导水管4的下端位于过滤网6的上方,在温室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过滤池8和一个供水池11,每个过滤池8都与其相邻的沉淀池5一墙之隔,在该墙上设有闸门7,该闸门7为向下滑动开启,也就是说沉淀池5中的水只能通过闸门7上方流入过滤池8中,闸门7完全关闭时,闸门7的最上端位于过滤网6的下方;过滤池8内设有高分子过滤薄膜9,当闸门7落到最低位置时,高分子过滤薄膜9仍然位于闸门7上端的下方(如图1所示即为闸门向下全部开启时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落入过滤池8的水都经过高分子过滤薄膜9过滤;每侧的供水池11位于该侧的两个过滤池8之间,供水池11分别连接喷灌系统13和滴灌系统12:每个供水池11可以都与喷灌系统13和滴灌系统12相连,也可以一个供水池11连接喷灌系统13,一个供水池11连接滴灌系统12,喷灌系统13和滴灌系统12都位于温室内;过滤池8和供水池11之间通过过水孔10连通,过滤池8与供水池11之间的过水孔10位于高分子过滤薄膜9的下方,这样才能保证流入供水池11内的水都是经过高分子过滤薄膜9过滤过的水。为了保证已经过滤过的水不再落入杂质,在过滤池8、供水池11上都设有顶盖14。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