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山药种植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药肉质细嫩,含有极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常食之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佳品。
同时山药不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调理疾病的药用价值。可补肾强身,增强抵抗力,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健养生功效。
除了药用与保健效果外,山药还具有良好的食用口感,特别是野生山药,其口感与营养价值相对于一般山药更佳。
但在使用一般的栽种方法对野生山药进行驯化栽种后,不仅其营养价值会出现降低,同时其口感会发生改变,经济价值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种植出保持了野山药口感、外形、生长均匀,无病虫害,无发黑等现象的野生山药的种植场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山药种植场地,其包括成行的凹槽与填充所述凹槽的肥料、土壤,及高出地面的垒土,山药种材栽种于所述种植场地里,所述凹槽陷于地面60~80cm,其表面被塑料片材完整覆盖,所述垒土高于地面30~140cm,所述山药种材垂直放置于所述凹槽上方,由所述垒土进行固定。
所述塑料片材优选厚度为0.1~0.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塑料片材可重复使用。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宽30~40cm。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底部、塑料片材之上填充有厚度为4~5cm的固体肥料。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固体肥料上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填充至与地面齐平。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土壤上、且分布于所述山药种材的两侧分别铺洒有表层肥料4~5cm。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土表层肥料上堆有垒土,所述垒土形成对称的两个倾斜面。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山药种材放置于所述垒土的顶端。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槽间还开设有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野生山药的产率的基础上,结合了野生山药的生长特点,能够实现其自然、良好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山药种材在放置方式、场地凹槽结构及肥料诱导下垂直向凹槽中生长,填埋于底部的固体肥料保证了野生山药足够且长效的肥力供应,而位于土壤上的表层肥料能够充分促进山药的出苗与生长,同时其位于凹槽的两侧,避免了和野生山药的直接接触,由此不会产生山药发黑或腐烂的现象;铺设在凹槽中的塑料片材一方面特别方便成熟山药的挖掘,另一方面隔离了野生山药与深层土壤的直接接触,避免了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浸入,从而导致山药发黑、腐烂、品质劣化、口感改变及病虫害增加的现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场种植得到的野生山药直径均匀,无多处开叉、整根分叉的情况,且采收方便、口感良好。
本种植场种植出的山药为均匀的直条状,无分叉、发黑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山药种植场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凹槽,2-塑料片材,3-固体肥料,4-土壤,5-表层肥料,6-垒土,S-山药种材。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的山药种植场地,所述种植场地包括成行的凹槽1,填充所述凹槽的肥料、土壤,及高出地面的垒土;在实际栽种时,先在种植场地上开挖60~80cm深的凹槽1,其后使用塑料片材2将凹槽1的表面进行完整的覆盖,完成后在凹槽1的底部、塑料片材2上填充4~5cm的固体肥料3,填充完成后再于固体肥料3上填充土壤4,一直填充至土壤与地面平齐,其后在土壤4上、预计会放置山药种材S的地方的两侧铺洒4~5cm的表层肥料,完成后开始堆置形成对称倾斜面的垒土6,根据山药的生长长度,垒土6高出地面30~140cm,在堆置快要完成时,将山药种材垂直插入垒土6中,朝向凹槽1,其后使用剩余垒土6完成覆盖,即完成栽种。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