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无土栽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膨胀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
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液充足,通常是采用喷淋头定时喷洒营养液。
显然,这样造成了栽培植物成本提高。而且,放置的植物也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保证植物营养液充足的新型无土栽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无土栽培器,包括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沿上下方向连接有能转动的上轮盘和下轮盘,上轮盘与下轮盘通过传送带相联,还包括用于用于栽培植物的托盘,所述托盘活动连接在上述的传送带上,上述上轮盘和下轮盘的数量均为两个,上下对应的上轮盘和下轮盘之间均具有一传送带,上述托盘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传送带上。
在本在配齐的一侧放置有滴水的水龙头,当最顶部的托盘装满水导致重量增加后,在重力作用下托盘下移。以此类推,保证每一个托盘都能有水,最终保证植物的营养液充分。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还包括一呈板状的支撑板,上述支架下端固连在支撑板上。
由于支撑板比较大,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比较大,从而使本栽培器的放置稳定性比较高。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托盘的数量为2—10个。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传送带上固连有呈杆状的定位杆,上述托盘上固连有呈V形的连杆,所述连杆的V形底部处扣合在定位杆上,上述连杆的两端均连接在托盘上。
呈V形的连杆能活动连接在定位杆上,也就是说,传送带移动过程中,托盘始终能保持水平位置,避免托盘内的水倒出。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具有呈U形的扣合部,上述托盘上具有与扣合部相匹配的连接部且扣合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部处。
扣合部与连接部相连接能保证连杆与托盘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的支架包括呈长板状的板体一、板体二和板体三,上述板体一和板体二平行设置且它们下端均垂直的固连在上述支撑板上,上述板体三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板体一和板体二的上端处。
这样的结构即减少材料消耗又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上轮盘和下轮盘的直径相同。
这样的结构能使传送带稳定平移,提高栽培器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上述连杆的高度为上轮盘直径的1/2。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上轮盘与支架之间具有轴承。
在上述的新型无土栽培器中,所述下轮盘与支架之间具有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无土栽培器由于托盘都连接在支架上,因此,它占用空间比较少,而且,每个托盘内都能具有足够的水,保证植物生长需要,整个栽培器的稳定性还比较高。
另外,连杆的设置能保证托盘始终保持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栽培器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无土栽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a、板体一;1b、板体二;1c、板体三;2、上轮盘;3、下轮盘;4、传送带;5、托盘;5a、连接部;6、支撑板;7、定位杆;8、连杆;8a、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新型无土栽培器,包括一支架1,所述支架1上沿上下方向连接有能转动的上轮盘2和下轮盘3,上轮盘2与下轮盘3通过传送带4相联,还包括用于用于栽培植物的托盘5,所述托盘5活动连接在上述的传送带4上,上述上轮盘2和下轮盘3的数量均为两个,上下对应的上轮盘2和下轮盘3之间均具有一传送带4,上述托盘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传送带4上。
还包括一呈板状的支撑板6,上述支架1下端固连在支撑板6上。
所述托盘5的数量为2—10个。
所述传送带4上固连有呈杆状的定位杆7,上述托盘5上固连有呈V形的连杆8,所述连杆8的V形底部处扣合在定位杆7上,上述连杆8的两端均连接在托盘5上。
所述连杆8的两端均具有呈U形的扣合部8a,上述托盘5上具有与扣合部8a相匹配的连接部5a且扣合部8a连接在对应的连接部5a处。
所述的支架1包括呈长板状的板体一1a、板体二1b和板体三1c,上述板体一1a和板体二1b平行设置且它们下端均垂直的固连在上述支撑板6上,上述板体三1c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板体一1a和板体二1b的上端处。
所述上轮盘2和下轮盘3的直径相同。
上述连杆8的高度为上轮盘2直径的1/2。
所述上轮盘2与支架之间具有轴承。
所述下轮盘3与支架之间具有轴承。
在本在配齐的一侧放置有滴水的水龙头,当最顶部的托盘装满水导致重量增加后,在重力作用下托盘下移。以此类推,保证每一个托盘都能有水,最终保证植物的营养液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