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液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86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供液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液盘。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多数建筑在农田周边的工厂,由于环境管理的不完善,而直接排污导致空气及土壤污染,故,室外种植的蔬菜往往带有重金属或其他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此外,由于种植不够科学,农药喷洒过量,也会导致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的健康。对此,采用室内室种植技术,通过科学、健康的绿色种植方式,已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目前,室内室种植中,蔬菜的菜苗采用不同类型的盘,常见的盘,具有排水口,菜苗放置在其内后,通过对盘内注入液体,以使植物生长。但是,常见的盘在注入液体时,液体仅从一个方向流入该盘内,故不能均匀地分布至盘内各处,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较小,进而不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影响生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供液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盘内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体流动量较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液盘,包括具有出水孔的底板和围合在所述底板周边的四个侧板;各所述侧板均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壁部和从该侧壁部向外延伸的外缘部,所述侧壁部具有流体通道,所述外缘部上开设有用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孔,所述侧壁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出液开口,所述进液孔、所述流体通道及所述出液开口顺序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开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液开口均位于同一侧板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出液开口分别位于该侧板的两侧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面向上凸设有多个导流凸起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流凸起件分为至少两组导流凸起件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的所述导流凸起件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和一纵向,其中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导流凸起件与另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对应的导流凸起件沿所述纵向的中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出水孔邻近所述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起件为凸设于所述底板顶面的肋条。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组所述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均由所述底板的中部向外并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倾斜延伸。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液盘,采用在侧板上设置进液孔、流体通道及出液开口,这样,可先将外部的进液管道连接于供液盘的进液孔,液体经流体通道由出液开口流入供液盘内,这样,增加了液体的扩散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各处,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盘和植物生长盘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盘具有出液开口一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盘具有进液孔一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供液盘的主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供液盘 200:植物生长盘

10:底板 11:出水孔

10a:第一侧 10b:第二侧

20:侧板 21:侧壁部

22:外缘部 23:流体通道

30:导流凸起件 24:进液孔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中线 25:出液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技术现在将供液盘的举例实施例来阐释。实施例涉及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地涉及农作物苗圃中的植物的繁殖。然而,本技术同等地适合于至其他植物的应用,并且适合于其他类型的植物生长盘。因此,所强调的是,示图仅为出于描述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其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示图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该技术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将认识到的是,本公开内容涵盖了并入与其他应用相关的特征以及本文中公开的特征的任何组合。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液盘100,用于放置植物生长盘200,供液盘100包括具有出水孔11的底板10和围合在底板10周边的四个侧板20;各侧板20均包括与底板10连接的侧壁部21和从该侧壁部21向外延伸的外缘部22,侧壁部21具有流体通道23,外缘部22上开设有用于一进液管道(图未示)连接的进液孔24,侧壁部2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出液开口25,进液孔24、流体通道23及出液开口25顺序连通。

上述的供液盘100,采用在侧板20上设置进液孔24、流体通道23及出液开口25,这样,可先将外部的进液管道连接于供液盘100的进液孔24,液体经流体通道23由出液开口25流入供液盘100内,这样,增加了液体的扩散流动性,并能够更好地流动至底板10各处,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参见图1至3,本实施例的供液盘100,大致为但不局限于长方形,其由底板10和连接在该底板10周边的侧板20一体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设有导流凸起件30,并开设有出水孔11。可以理解的是,植物生长盘200可并排(或任意)的方式放入该供液盘100内,通过在供液盘100内包注入含营养液等液体,以给放置在植物生长盘200内的菜苗等植物提供营养。

参见图1至3,底板10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大致为平面,底板10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横向(图示中D1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一纵向(图示中D2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底板10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a和第二侧1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10a为进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侧10b为出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邻近该第二侧10b,出水孔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优选该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上。

参见图1至3,四个侧板20分别位于底板10的四周,其中,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两个侧板20为长边侧板20,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两个侧板20为短边侧板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20均包括与底板10连接的侧壁部21和从该侧壁部21向外延伸的外缘部22,外缘部22的宽度(即外缘部22的外边缘与侧壁部21之间的间距)为10~20mm。可以理解的是,侧壁部21的高度远高于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且略高于植物生长盘200的高度,植物生长盘200置入供液盘100内后,通过外缘部22增大与植物生长盘200的接触面积,外缘部22亦会对植物生长盘200起到支撑,以便植物生长盘200在供液盘100内左右(第一方向D1上)平移。

参见图1至3,所述侧壁部21具有流体通道23,所述外缘部22上开设有用于一进液管道连接的进液孔24,所述侧壁部2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开口25,所述进液孔24、所述流体通道23及所述出液开口25顺序连通。具体地,位于底板10第一侧10a的侧板20上开设有出液开口25,出液开口25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出液开口25分别位于该侧板20的两侧部。位于底板10第二侧10b的侧板20上开设有进液孔24,进液孔24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这样,连接在第二侧10b侧板20上的进液管道进行供液时,液体会流动至,第一侧10a侧板20,再由出液开口25流入底板10上。值得一提的是,在供液盘100的使用过程中,供液盘100为成对配置使用,且在每对供液盘100中,其中一个供液盘100的第二侧10b与另一供液盘100的第二侧10b邻接,这样,可使两个供液盘100共用一条排液管道和一条进液管道,排液管道和进液管道设置在两个供液盘100之间,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和管道成本。

当然,在其他侧板20上也可以增加出液开口25。

参见图1至3,导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顶面,导流凸起件30可以是从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在本实施中,导流凸起件30为凸设于底板10顶面的肋条(当然,还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结构),导流凸起件30大致为直线形的条状(当然,还可以是曲线形的条状),导流凸起件30的断面形状为圆弧形(当然,还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流凸起件30,可对注入供液盘100的液体进行导向流动,以便在注液时,通过对液体的导流和引流,从而在新的液体流入的同时将旧液流入出水孔11后排出供液盘100。需要说明的是,在植物生长盘200放入供液盘100内后,植物生长盘200支撑在侧板20上并在植物生长盘200的底端与底板10之间形成预定的间距,该间距不小于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导流凸起件3030顶端与底板10的顶面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和发育。

如图1至3所示,导流凸起件30分为两组导流凸起件组,两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导流凸起件30与另一组导流凸起件组中对应的导流凸起件30沿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对称设置。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的长度和断面形状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的延伸方向为除第二方向D2外的方向,上述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之间形成有一定夹角,具体地,各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均由底板10的中部向同一长边侧板20并向底板10的第一侧10a倾斜延伸,各导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导流凸起件30顶端与底板10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10mm,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相邻的导流凸起件30之间的间距为10~20mm。这样,此结构能够将液体的水流从底板10的两侧向中间并向出水孔11汇集,不仅能较好地给植物生长盘200中的菜苗提供营养液,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便于供液盘100中液体的排出以及供液盘100的清洗。

当然,底板10上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分为三组导流凸起件组或其他数量的多组导流凸起件组,各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与其他组导流凸起件组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对齐,另外,每组导流凸起件组中的各导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板10与侧板2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图未示),以增加侧板20的强度,避免侧板20受压后产生较大的形变。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主要位于长边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每个长边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附图4仅就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供液盘100,大致为但不局限于长方形,其由底板10和连接在该底板10周边的四个侧板20一体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设有导流凸起件30,并开设有出水孔1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底板10具有顶面,该顶面大致为平面,底板10的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D1(图示中D1方向)和第二方向D2(图示中D2方向)。第一侧10a为进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侧10b为出液侧(当然,进液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供液盘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邻近该第二侧10b,出水孔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优选该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线L1上。四个侧板20分别为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两个长边侧板20和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两个短边侧板20。导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顶面,多个导流凸起件30大致呈辐射状布置,导流凸起件30可以是从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导流凸起件30为凸设于底板10顶面的肋条(当然,还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结构),导流凸起件30大致为直线形的条状(当然,还可以是曲线形的条状),导流凸起件30的断面形状为圆弧形(当然,还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具体地,每个导流凸起件30均由第一侧10a向第二侧10b并向出水孔11的中心倾斜延伸,多个导流凸起件30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