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917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引发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江苏南京发现有松材线虫病,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此病在我国迅速扩展蔓延,目前已扩展到全国110多个县市,造成松林资源的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扩散与寄主植物、媒介昆虫密切相关。目前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控制媒介昆虫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自然界中可以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多种,但是作为媒介昆虫的已报道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种类。我国的关键媒介昆虫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松褐天牛也是林业上危害严重的蛀干类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病并致死。开发引诱物质,利用引诱剂诱杀松褐天牛及其携带的病原线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它可以全天候监测和控制松褐天牛,实现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

中国专利公开了名称: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用法,申请号:ZL201210557269.0的发明专利,其中植物源信息素部分采用塑料缓释瓶的瓶壁来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部分采用橡胶塞来释放,这种释放装置的缺点是聚集信息素部分释放速率太慢,达不到最佳的释放速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能有效的分别控制两类不同性质的信息素物质,达到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长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包括盛装有植物信息素的缓释瓶和盛装有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的缓释袋,所述缓释袋为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作为优选,所述缓释瓶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所述缓释瓶的瓶口处设有瓶盖。

作为优选,所述缓释瓶为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

作为优选,所述瓶盖上设有3-7个缓释孔。

作为优选,所述缓释孔的内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松墨天牛的两类不同性质的信息素物质,分别控制两类信息素物质的挥发率,通过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释放植物源信息素,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或者通过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打孔瓶盖释放植物源信息素,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都能达到很好的诱捕效果,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适合应用在松墨天牛引诱剂的释放装置上,对松墨天牛这个林业重大蛀干性害虫的引诱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释瓶;11-瓶盖;12-缓释孔,2-缓释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松墨天牛引诱剂释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盛装有植物信息素的缓释瓶1和盛装有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的缓释袋2,缓释袋2为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缓释瓶1为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本身本身具备的流变性或熔融流动性,从而使得植物信息素和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能够缓释到外界,达到很好的诱捕效果,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适合应用在松墨天牛引诱剂的释放装置上,对松墨天牛这个林业重大蛀干性害虫的引诱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验证明,将2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里,然后将50ul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里,JN是将2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里,然后将50ul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放入橡胶塞里;FJ是2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和50ul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混合后,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里。每个处理设置10个诱捕器,合计30个诱捕器,随机分布,每两个诱捕器间隔30~40m。一直持续30天结束,每星期检测一次诱捕结果。这段时间正好是松墨天牛成虫活动的主要时期,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天牛数量。

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释放植物源信息素,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的ZJ1处理,平均每个诱捕器每星期诱捕量达到87.8头,比采用其他释放装置的JN(47.3头)和FJ(53.4头)诱捕效果提高60%以上,差异非常显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缓释瓶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缓释瓶1的瓶口处设有瓶盖11,瓶盖11上设有3个缓释孔12,缓释孔12的内径为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3个内径为3mm的缓释孔12,释放缓释瓶1内的植物源信息素,可很好的与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的速率相配合,从而达到很好的诱捕效果,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适合应用在松墨天牛引诱剂的释放装置上,对松墨天牛这个林业重大蛀干性害虫的引诱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验证明,我们首先用电钻将塑料瓶盖打孔,每个孔的直径为3mm,然后将3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放入300ml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里,然后将50ul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里,MM是将3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放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里;FJ是200ml植物源信息素(a-蒎烯、乙醇等)和50ul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混合后,放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里。每个处理设置10个诱捕器,合计30个诱捕器,随机分布,每两个诱捕器间隔30~40m。一直持续25天结束,每星期检测一次诱捕结果。这段时间正好是松墨天牛成虫活动的主要时期,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天牛数量。

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打孔瓶盖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释放植物源信息素和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释放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的ZJ2处理,平均每个诱捕器每星期诱捕量达到83.4头,比采用其他释放装置的MM(17.3)和FJ(68.1头)诱捕效果分别提高382%和22%,差异非常显著。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的撰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释瓶1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缓释瓶1的瓶口处设有瓶盖,瓶盖上设有5个缓释孔12。

缓释孔的内径为4mm。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的撰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缓释瓶1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缓释瓶1的瓶口处设有瓶盖,瓶盖11上设有7个缓释孔。

缓释孔12的内径为5mm。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的撰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