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苗起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64阅读:1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幼苗起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苗木移栽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幼苗起苗器。



背景技术:

在苗木繁殖时,一般是在苗圃地先培育合格的实生苗或嫁接苗,再起苗、装袋进行炼苗,以备出圃苗木。由于苗木生长不一致,不能一次性全部起苗,以及作业场地狭小等原因,目前仍无法采用一般的起苗机械完成起苗作业,所以大多起苗工作还是采用人工进行。人工起苗劳动强度大,每年数十万株苗木的起苗是一项十分繁重工作。由于起苗人员能力限制或土壤板结等原因,人工起苗的速度慢、成本较高;并且,苗圃内的土质较松散,在其妙过程中不易带土,影响苗再次栽种时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苗起苗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幼苗起苗器,包括两个交叉铰接的支杆,且两个支杆的上端均设置有手柄,两个支杆的下端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两个弯折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所述第一铲刀、第二铲刀均为半圆锥形的片状;所述两个交叉的支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且两个交叉的支杆外共同套设有硬质套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铲刀的直径大于第二铲刀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支杆上均设置有定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还包覆有PPR注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起苗,同时在起苗过程中还能对苗木根部周围的土进行挤压,避免起苗过程中苗根上的土掉落,起苗中带土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同时第一铲刀、第二铲刀上的空间广泛,有效避免在起苗过程中苗木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苗起苗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苗起苗器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支杆,2、手柄, 3、PPR塑料层,4、弯折部,5a、第一铲刀,5b、第二铲刀,6、定位件, 7、套环,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图2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幼苗起苗器,包括一种幼苗起苗器,包括两个交叉铰接的支杆1,且两个支杆1的上端均设置有手柄2,两个支杆1的下端均设置有弯折部4,两个弯折部4相对设置,且两个弯折部4相对于两个支杆1均向内侧弯折;所述两个弯折部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铲刀5a和第二铲刀5b;所述第一铲刀5a、第二铲刀5b均为半圆锥形的片状,第一铲刀5a、第二铲刀5b的尖锐端向下,方便第一铲刀5a和第二铲刀5b插入到土壤内;所述两个交叉的支杆1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8,且两个交叉的支杆1外共同套设有硬质套环7。

当需要对苗圃内的苗木进行起苗时,先将第一铲刀5a和第二铲刀5b插入到土壤内,此时苗木位于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之间,此时使两个支杆1的上端张开,而位于两个弯折部4上的第一铲刀5a、第二铲刀5b向中间聚拢,在第一铲刀5a、第二铲刀5b聚拢的同时,位于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之间的土壤挤压,能有效避免起苗过程中苗木根部的土壤掉落。当起苗完成后将苗木放下时,将两个支杆1的上端聚拢,此时第一铲刀5a和第二铲刀5b张开将苗木放下。在起苗过程中通过人体的脚部对套环7向下踩压时,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的聚拢更加快速,且复位弹簧8方便在将完成起苗后放置苗木过程中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的张开,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第一铲刀5a的直径大于第二铲刀5b的直径,使聚拢后的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形成闭合的倒圆锥状,使苗木根部土壤的聚紧效果更好。所述两个支杆1上均设置有定位件6,当套环7移动到定位件6的位置时,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完全闭合,方便观察第一铲刀5a与第二铲刀5b闭合情况。所述手柄2上还包覆有PPR注塑层3,使用更加舒服,避免手掌打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