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03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肥施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属于配肥施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的灌溉与施肥大都是由人工实施的,虽然也有些农业生施基地铺设了输配管网,可以利用输配管网对农作物实施喷、滴灌作业,但是施肥作业仍然需要人工操作来实施,作业者需要负重作业,而且肥料一般为固体废料,容易淋失,利用率不足30%,总之,人工灌溉施肥具有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缺陷。名称为“移动式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申请号为“201610180896.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水肥一体化产肥系统,包括首部枢纽、输配管网、施肥车,及多个灌溉装置、多个施肥点;所述首部枢纽包括首部电机泵,首部电机泵的进水口接到水源,首部电机泵的泵水口依次经砂石过滤器、首部叠片过滤器接到输配管网的进水口;每个施肥点都设有施肥阀门、供水阀门、灌溉阀门,其中的供水阀门、灌溉阀门的进水口分别接到输配管网;各灌溉装置的进水口分别接到各施肥点的灌溉阀门及施肥阀门的出水口。然而,该装置结构需要施肥车进行移动式施肥,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增加了劳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集配肥出肥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包括首部枢纽,所述首部枢纽通过输配管网连接若干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设置在施肥点;所述灌溉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的一端,所述内胆外套有过滤网罩,所述内胆连通有入水口和入肥口,所述入水口处设有流量计;所述入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吸肥泵和电机相连,所述吸肥泵的吸肥口端设有计量器,从而将肥料定量导入至内胆内;所述腔体的另一端设有水肥出口,将溶解后的肥水排出。水由入水口进入到腔体,肥料由入肥口进入吸泵,再进入管道与水融合,一起进入腔体,溶解后由水肥出口排出。

其中,所述首部枢纽包括依次管道相连首部电机泵、砂石过滤器、首部叠片过滤器,所述首部电机泵的进水口接到水源,所述首部电机泵的泵水口依次经所述砂石过滤器、所述首部叠片过滤器接到所述输配管网的进水口;所述输配管网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灌溉装置的进水口;

另外,所述内胆为PVC内胆,所述内胆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为2.5c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罩的末端有沉污区,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吸肥泵相连通,并设有阀门,从而能够将沉污由吸肥泵吸入重新循环利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集配肥出肥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型配肥施肥一体化设备,包括首部枢纽1,所述首部枢纽1通过输配管网2连接若干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设置在施肥点3;所述灌溉装置包括腔体11,所述腔体11内设有内胆12,所述内胆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11的一端,所述内胆12外套有过滤网罩13,所述内胆12连通有入水口14和入肥口15,所述入水口14处设有流量计;所述入肥口15通过管道依次与吸肥泵16和电机17相连,所述吸肥泵16的吸肥口端设有计量器,从而将肥料定量导入至内胆12内;所述腔体11的另一端设有水肥出口19,将溶解后的肥水排出。水由入水口进入到腔体,肥料由入肥口进入吸泵,再进入管道与水融合,一起进入腔体,溶解后由水肥出口排出。

其中,所述首部枢纽1包括依次管道相连首部电机泵、砂石过滤器、首部叠片过滤器,所述首部电机泵的进水口接到水源,所述首部电机泵的泵水口依次经所述砂石过滤器、所述首部叠片过滤器接到所述输配管网2的进水口;所述输配管网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灌溉装置的进水口;

另外,所述内胆为PVC内胆,所述内胆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为2.5c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罩13的末端有沉污区,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吸肥泵16相连通,并设有阀门20,从而能够将沉污由吸肥泵16吸入重新循环利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