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60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瓶。



背景技术: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在食用菌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高温灭菌,在冷却后,培养瓶内形成少量冷凝水附在固化后的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及时将水分从培养瓶中排出,这些水分会在一定阶段分离菌种与培养基的接触面,弱化酶的作用,直接影响菌种的正常生长;另外在食用菌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水分,如果通风不好很容易影响到食用菌的健康生长。然而现有技术都是通过自然通风的手段来实现通风排水,这种手段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食用菌培养过程中通风、排水分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通风、排水分的食用菌培养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培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培养层、隔离层、控制层,所述控制层设置于所述瓶体底部,控制层上方设置隔离层,隔离层上方是培养层;所述控制层中设置有控制单元、风扇,控制单元与风扇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层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

所述隔离层包括可通风的隔离网和隔离板,所述隔离网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下方,所述隔离板通过支撑杆与所述隔离网连接。

所述隔离板的的直径小于所述瓶体的内直径,所述隔离网的直径和所述瓶体的内直径相等。隔离板上放置培养基,隔离网用于通风以及隔离控制层。

所述控制单元是单片机控制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瓶体是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的瓶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离网为网状结构,其中,每个网孔的直径为1mm至10mm。隔离网在能够保证通风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培养层的食用菌不影响控制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培养瓶通过湿度传感器将培养瓶中的湿度信号实时的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收到的湿度信号从而控制风扇来增加培养瓶内的空气流通,以此来达到通风排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种食用菌培养瓶,包括瓶体1,瓶体包括培养层2、隔离层3、控制层4,控制层4设置于瓶体1底部,控制层5上方设置隔离层3,隔离层3上方是培养层2;控制层4中设置有控制单元401、风扇402,控制单元401与风扇402电气连接;隔离层3包括可通风的隔离网303和隔离板301,隔离网303设置于隔离板301下方,隔离板301通过2cm的支撑杆302与隔离网303连接;控制层4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403,湿度传感器403与控制单元401电气连接;还包括有插头5,插头5连接220V交流电,插头5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404,电信号通过变压器后变成12V交流电,然后再经过整流器后再通过7805稳压芯片后给控制单元401供电。

隔离板301的的直径小于瓶体1的内直径2cm,隔离网303的直径和瓶体1的内直径相等。

控制单元401是由STM8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最小系统构成。

瓶体1是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的瓶体。

隔离网303为网状结构,其中,每个网孔的直径为3mm。

该培养瓶通过湿度传感器403将培养瓶中的湿度信号实时的传递给单片机40,单片机401根据收到的湿度信号从而控制风扇402来增加培养瓶内的空气流通,以此来达到通风排水的效果;当湿度达到食用菌生长的要求时,单片机401控制风扇402停止。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