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31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具体涉及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透光性:温室是采光建筑,因而透光率是评价温室透光性能的一项最基本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进温室内的光照量与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温室透光率受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性能和温室骨架阴影率的影响,而且随着不同季节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温室的透光率也在随时变化。温室透光率的高低就成为作物生长和选择种植作物品种的直接影响因素。一般,连栋塑料温室在50%~60%,玻璃温室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温室可达到70%以上。

保温性: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温室保温比是指热阻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盖面积与热阻较大的温室围护结构覆盖面积同地面积之和的比。保温比越大,说明温室的保温性能越好。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是十分好的,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最好方法。

耐久性:温室建设必须要考虑其耐久性。温室耐久性受温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温室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强度外,还表现在材料透光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衰减,而透光率的衰减程度是影响透光材料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钢结构温室,受力主体结构一般采用薄壁型钢,自身抗腐蚀能力较差,在温室中采用必须用表面防腐处理,确保使用寿命。对于木结构或钢筋焊接桁架结构温室,必须保证每年作一次表面防腐处理。

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的排水性能、通风性能不佳,大棚面积不够大,如果面积太大就会造成大棚的抗风压、抗雪压等力学性能的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解决现有的温室的保温性能、排水性能、通风性能不佳,温室面积不够大,如果面积太大就会造成大棚的抗风压、抗雪压等力学性能的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由2个以上的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内棚、外棚;外棚为拱形,位于内棚之上,外棚包括外棚骨架及覆盖在外棚骨架上的薄膜,内棚包括内棚骨架及覆盖在内棚骨架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与外棚连接,内棚与内棚连接。外棚为拱形,防止外棚表面积水,造成温室坍塌。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节约占地,扩大温室面积的同时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邻大棚的外棚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外棚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连接处,设置排水槽,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

作为优选,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透光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采用自然通风或风机通风或二者组合使用,满足通风需求,并可降低运行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棚及外棚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外棚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棚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表面,将内棚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棚上面还覆盖有遮阳膜,并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遮阳膜卷起。可实现对光照的控制,另也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共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撑,由一根共用支撑杆的上端连接至相邻共用支撑杆的下端,此结构可增强温室的力学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内棚骨架、外棚骨架表面具有镀锌保护层。可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使得温室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棚上还设置有湿度感应器,与内棚及外棚上的卷帘装置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当湿度感应器感应到下雨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自动控制卷帘装置将内棚及外棚卷起,进一步避免雨水落入温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排水性能、通风性能;能根据需要增加温室的面积,同时保证温室的抗风压、抗雪压等力学性能,增加温室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相邻两个大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5示出了双层连跨拱型温室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由8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48m,宽为8m,总面积为3072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为拱形,防止外棚4表面积水,造成温室坍塌。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2: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由6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0m,宽为6m,总面积为108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3: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6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5m,宽为8m,总面积为168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内棚骨架3、外棚4、外棚骨架5;内棚骨架3与支撑杆1连接,内棚2为薄膜覆于内棚骨架3表面;外棚骨架5与支撑杆1连接,外棚4为薄膜覆于外棚骨架5表面,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内棚2与内棚2连接,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4: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6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5m,宽为8m,总面积为168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5: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6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5m,宽为8m,总面积为168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内棚2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4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2表面,将内棚2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6: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9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0m,宽为5m,总面积为135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上面还覆盖有遮阳膜9,并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遮阳膜9卷起,可实现对光照的控制,另也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内棚2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4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2表面,将内棚2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7: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9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30m,宽为5m,总面积为1350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上面还覆盖有遮阳膜9,并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遮阳膜9卷起,可实现对光照的控制,另也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共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撑8,由一根共用支撑杆的上端连接至相邻共用支撑杆的下端,此结构可增强温室的力学性能。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内棚2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4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2表面,将内棚2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实施例8: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8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48m,宽为8m,总面积为3072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上面还覆盖有遮阳膜9,并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遮阳膜9卷起,可实现对光照的控制,另也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共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撑8,由一根共用支撑杆的上端连接至相邻共用支撑杆的下端,此结构可增强温室的力学性能。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内棚2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4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2表面,将内棚2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基本性能指标:基本风压:0.5 KN/m2、基本雪压:0.35 KN/m2、最大排雨量:140 mm/h,性能优异。

最优实施例:

一种双层连跨拱型温室,四周封闭,设置有入口,采用透光薄膜覆盖,增加温室的光照,在左、右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风机7,由于温室面积较大,增加风机7增加通风性能;在前、后侧面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前、后侧面的薄膜卷起,可利用自然通风,大幅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由8个自左到右平行排列的大棚组成,每个大棚的长为48m,宽为8m,总面积为3072m2,大棚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大棚包括支撑杆1、内棚2、外棚4;外棚4为拱形,位于内棚2之上,外棚4上面还覆盖有遮阳膜9,并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将遮阳膜9卷起,可实现对光照的控制,另也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外棚4包括外棚骨架5及覆盖在外棚骨架5上的薄膜,内棚2包括内棚骨架3及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薄膜;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的支撑杆共用,共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撑8,由一根共用支撑杆的上端连接至相邻共用支撑杆的下端,此结构可增强温室的力学性能。相邻大棚之间连接处相邻大棚的外棚4与外棚4连接,内棚2与内棚2连接。外棚4连接处设置有排水槽6,外棚4为拱形结构,雨水会流到相邻外棚4连接处,设置排水槽6,可将雨水引流至一端流下。内棚2及外棚4上分别设置有卷帘装置,能分别将内棚2、外棚4卷起。起到空气循环流通的作用,增加温室的通风性能。内棚2为尖拱形,且在相邻大棚的内棚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在外棚4卷起时,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能会落入内棚2表面,将内棚2设置为尖拱形,同时开设第二排水槽,可进一步排出积水。外棚4上还设置有湿度感应器,与内棚2及外棚4上的卷帘装置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当湿度感应器感应到下雨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自动控制卷帘装置将内棚2及外棚4卷起,进一步避免雨水落入温室。整个温室采用一个个连通的的大棚组合而成,能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采用双层棚结构,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