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30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耕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耕整机。



背景技术:

耖耙等农用工具源远流长,为我国广大农村平整田地的主要工具,其结构一般都是13、15 齿栅栏式结构,操作方式为人扶牛拉,在各种植区一直被用于水稻田平整,其平田时的高低由人手控制,平整稻田具有质量优的特点,被广大农民广泛使用。但主要需要耕牛拉,农民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耕整机,将旋耕机和耖合二为一,以达到更好的耕整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耕整机,包括拖拉机1、设于拖拉机1后部的旋耕机2和设于拖拉机1上且位于旋耕机2相邻后方的平田耖3,所述平田耖3包括耖4、推拉架、操作杆5和角度调整结构,所述推拉架转动设于拖拉机1的罩壳6上,所述耖4设于推拉架底部,所述操作杆5设于推拉架上部,所述操作杆5与罩壳6之间设有角度调整结构,通过调整操作杆5的角度可以控制耖4的高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拖拉机1为手扶拖拉机。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耖4包括左右向设置的耖杆7和间隔设于耖杆7上的多个耖齿8。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推拉架包括设于罩壳6前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9、转动设于支架9外端的摇杆10、转动设于罩壳6后部左右两侧的两根转杆11、固定在转杆11外端的第一连杆12和转动设于摇杆10中部的第二连杆13,所述摇杆10向后倾斜设置且其另一端与耖杆7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操作杆5固定在转杆11上,所述支架9和转杆11沿左右向设置,所述摇杆10、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和操作杆5沿前后向设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角度调整结构包括设于罩壳6左侧或右侧的扇形齿盘14、设于操作杆5上的弹簧插销15和转动设于操作杆5上的控制手柄16,所述扇形齿盘14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上设有多个棘齿,所述弹簧插销15的前端能插设到扇形齿盘14的棘齿中进行定位,其后端与控制手柄16铰接用于控制弹簧插销15的前端伸缩。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操作杆5相邻罩壳6设置,其前端固定在转杆11内端,所述扇形齿盘14和弹簧插销15均设于操作杆5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耕整机,该耕整机在旋耕机的相邻后方设置一平田耖,该平田耖通过推拉架、操作杆和角度调整结构来调整耖的高度,进而控制耖是否工作和耖的高度。即将旋耕机和耖合二为一,以达到更好的耕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耕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田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田耖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拉机、2旋耕机、3平田耖、4耖、5操作杆、6罩壳、7耖杆、8耖齿、9支架、10摇杆、11转杆、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扇形齿盘、15弹簧插销、16控制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耕整机,该耕整机包括拖拉机1、设于拖拉机1后部的旋耕机2和设于拖拉机1上且位于旋耕机2相邻后方的平田耖3等。其中,平田耖3包括耖4、推拉架、操作杆5和角度调整结构,推拉架转动设于拖拉机1后部的罩壳6上,耖4沿左右向设于推拉架底部,操作杆5(朝向拖拉机1的座椅便于操作)设于推拉架上部,操作杆5与罩壳6后部之间设有角度调整结构,角度调整结构通过调整操作杆5的角度可以控制耖4的高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拖拉机1为手扶拖拉机。

其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耖4为常见结构,包括左右向设置的耖杆7和间隔设于耖杆7上的多个耖齿8,多个耖齿8均匀分布且垂直于耖杆7设置。

其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推拉架包括设于罩壳6前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9(也可以由左右向横跨在罩壳6顶部的一支架实现)、转动设于支架9外端的摇杆10(共两根)、转动设于罩壳6后部左右两侧的两根转杆11、固定在转杆11外端的第一连杆12(共两根)和转动设于摇杆10中部的第二连杆13(共两根)等。其中,罩壳6左右两侧的结构对称设置,支架9外端与转杆11外端平齐。其中,摇杆10向后倾斜(斜向后下)设置且其另一端(后端)与耖杆7的端部固定连接(两摇杆10分别与耖杆7的两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下端)与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上端)铰接,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13构成向后开口的V形关节。操作杆5固定在转杆11上。支架9和转杆11沿左右向设置,摇杆10、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和操作杆5沿前后向设置。

其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角度调整结构包括设于罩壳6左侧或右侧的扇形齿盘14、设于操作杆5上的弹簧插销15和转动设于操作杆5上的控制手柄16等。其中,扇形齿盘14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后侧上设有多个棘齿;弹簧插销15的前端能插设到扇形齿盘14的棘齿中进行定位,其后端(具体为弯折结构)与控制手柄16铰接用于控制弹簧插销15的前端伸缩,即通过按压控制手柄16可以控制弹簧插销15的前端伸缩,进而插入与离开棘齿。

具体地,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操作杆5相邻罩壳6设置,其前端固定在转杆11内端,扇形齿盘14和弹簧插销15均设于操作杆5内侧,扇形齿盘14和弹簧插销15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控制手柄16转动设于操作杆5下侧。

其中,“第一”和“第二”仅用作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耕整机,该耕整机在旋耕机的相邻后方设置一平田耖,该平田耖通过推拉架、操作杆和角度调整结构来调整耖的高度,进而控制耖是否工作和耖的高度。即将旋耕机和耖合二为一,以达到更好的耕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