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305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



背景技术:

目前农具仅有单一的功能,如锄头仅有锄的功能,而砍刀仅有砍的功能,等等,使其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该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刀刃的板体和设在板体上的手柄,所述板体与手柄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固定在板体上,所述手柄下端部两侧设有凸板,两侧凸板上均有上、下通孔,在下通孔内穿设有销钉以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二、三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与下通孔轴心连线与板体表面形成110度夹角,第一、三卡接孔与下通孔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刀刃的板体呈矩形,其四个边均有刀刃。

进一步的,上述固定座呈矩形状,固定座一矩形边固定在板体上,所述固定座上部两个角为导圆角。

进一步的,上述销钉的外围套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外表面上布设有长条形凹陷槽,长条形凹陷槽的布局为在橡胶套周向均匀布设有六个,长条形凹陷槽的长度方向为轴向布置,两轴向相邻的长条形凹陷槽间隔半个长条形凹陷槽的距离,且在径向错位30度;销钉一端具有凸缘以限位移动,另一端锁有螺母。

进一步的,上述凸板内侧间距与固定座两侧面为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通过两侧凸板的下通孔铰接在固定座上,并由凸板的上通孔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二、三卡接孔中,使其实现不同的功能,实现该农具的多种功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销钉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包括具有刀刃的板体1和设在板体上的手柄2,所述板体1与手柄2之间设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底部固定在板体上,所述手柄2下端部两侧设有凸板201,两侧凸板201上均有上、下通孔202、203,在下通孔内穿设有销钉4以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二、三卡接孔301、302、303,所述第一卡接孔301与下通孔203轴心连线与板体表面形成110度夹角,第一、三卡接孔302、303与下通孔203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当然第一、三卡接孔302、303与下通孔203的轴心连线可以为160度等。

第一卡接孔301与下通孔203轴心连线与板体表面形成110度夹角,从而使手柄2的轴线与板体1平面形成110度夹角,使用过程更加顺手。

第一、二、三卡接孔301、302、303与上通孔202的固定也是采用销钉固定方式。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用,上述具有刀刃的板体呈矩形,其四个边均有刀刃。四边具有刃口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转动,上述固定座呈矩形状,固定座一矩形边固定在板体上,所述固定座上部两个角为导圆角。

在301与303之间设有第四卡接孔304,该第四卡接孔304与203轴心连线与板体表面形成45度夹角,在销钉插接在第四卡接孔304后,形成铲子使用。

销钉4的外围套有橡胶套6,所述橡胶套外表面上布设有长条形凹陷槽7,长条形凹陷槽的布局为在橡胶套周向均匀布设有六个,长条形凹陷槽的长度方向为轴向布置,两轴向相邻的长条形凹陷槽间隔半个长条形凹陷槽的距离,且在径向错位30度。销钉4一端具有凸缘以限位移动,另一端锁有螺母。由于设有长条形凹陷槽,使其与销钉、轴孔的配合,以及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上述凸板内侧间距与固定座两侧面为过渡配合,由于是过渡配合,使在变换工作状态时更加便利,在定位一个位置时不易移动。

在两凸板之间的底部固定有一弹簧5,弹簧的自由端顶置在固定座3的表面上。由于设有弹簧5,使手柄2在摆转时较为容易定位在某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改良可折叠多功能农具通过两侧凸板的下通孔铰接在固定座上,并由凸板的上通孔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二、三、四卡接孔中,使其实现不同的功能,如上通孔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卡接孔中时,就形成锄头形状(如图1所示),可进行锄头功能的使用,而在上通孔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二卡接孔中时,就形成砍刀(如图3所示),可作为砍刀使用,或通过插销插接在第四卡接孔中时,就形成铲子使用,实现该农具的多种功能,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